APP下载

中国文物海外“收藏”简录

2018-06-19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藏博物馆

文/郑朝辉

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而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最佳,日本又是收藏甲骨片最多的国家。

瓷 器

汝窑天青釉碗

现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

整个碗高7.1厘米,碗口直径16.9厘米,圈足直径7.5厘米,重350克。撇口,外镶铜边。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有细小开片。外底有5个细小芝麻状支钉痕,内底刻有楷书乾隆御题诗:“均窑都出脩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内府藏盘数近百,碗则晨星见一二。何物不可穷其理,碗大难藏盘小易,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后署“乾隆丙午御题”,并钤“比德”“朗润”二印。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这件外,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收藏一件。

大维德花瓶

现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

元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大维德花瓶(The David Vases) 英国 大英博物馆

全名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共两件,来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于元代至正年间,即公元1351年烧造。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大维德花瓶最重要之处在于颈部的楷书题记,合计五行63字,内文及位置完全相同,记载了1351年,农历四月的一个黄道吉日,一位来自信州路玉山县名叫张文进的男子将这一对花瓶和一樽香炉供奉给星源的一间祖师道观,以祈求合家平安。由于手工烧造条件形成的差异,其中一支较为清晰。

曜变天目茶碗

现藏:东京静嘉堂文库

曜变天目茶碗乃南宋的传世孤品,后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对里面神奇的曜变图案更是觉得神妙莫测,于是他们便用“碗中宇宙”一词来对该碗进行赞美性的描绘。之所以说此碗是举世无双的珍品,是因为将曜变天目茶碗放在黑暗之中,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个个耀斑会闪出略显妖异的光芒来,而且颜色变幻,高深莫测。虽然这茶碗直径也就12厘米,却能令观赏者们对之产生宇宙星空之联想。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英国大英博物馆

书 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现藏: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唐代摹本。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

唐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历代帝王图》为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是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又称《古帝王图》。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13位帝王的画像,其中前6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7人则较近。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唐 张萱《捣练图》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到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元 钱选 杨贵妃上马图

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包括人物服饰、构图特点、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中共绘十四人,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唐 韩干《照夜白图》

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僵索。此画用笔简练,线条纤细遒劲,体形健壮,神采尽显,静动兼备,马身微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韩干为自唐以来画马之祖。图左上题“韩干画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为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

1:元 钱选 杨贵妃上马图 纸本设色 29.5 x 117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3:梁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斗星神)

钱选 早秋图 纸本设色26.7 x 120.7 公分 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

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平生真赏”朱印。

东晋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中国人相信,天上的每一个星宿都是一位神,有具体的形象。《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描绘的是想象中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象,原分为上下两卷,前画五星,后画二十八宿。现仅存五星和十二宿图。

人物用游丝描,细劲秀逸,匀洁流畅,设色古雅精微,图中的牛、马等动物形亦生动传神,画风谨严。图中太白星神、风星神的形象,脸部修长,尚存南朝人物画的遗风,可能据时代更早的底本传摹所致。据明清人著录记载,当时流传时代较早,内容相同的同名画卷不止一本。卷中钤有“宣和殿宝”和双龙玺,可知曾藏于宋宣和内府,清中期为安岐所藏,清末归完颜景贤,后流入日本。

钱选 《早秋图》

现藏: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

《早秋图》藏于底特律美术馆。此画的名字极具诗意,画面也清新雅致,但是到底是不是钱选所做一直存有争议。一般来说,钱选喜欢用细若游丝的线来勾勒轮廓,色彩则是被精妙地晕染,使之画作常常有清淡而隐约的感觉。

王羲之《妹至帖》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

2013年1月8日晨,NHK电视台的新闻大篇幅报道了王羲之唐代的精摹本在日本被发现的消息,因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因此被受世人瞩目。

东京国立博物馆发表的消息说,这件王羲之“大报帖”属于个人收藏,高25.7厘米,宽10.1厘米,共3行24个字,临摹于唐朝时期,从上有王羲之儿子的名字“日弊”和整个字的风姿来考证,应属于王羲之的早期临摹本。至于这一临摹本为何会流传到日本,博物馆的分析称,应该是遣唐使回国时带回日本,随后一直留存于民间,保存状态完好。其他不详。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

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吴道子早在唐代就被推崇为“画圣”,年未弱冠即穷丹青之妙,道释人物画尤为擅长,据载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卷轴画亦不少,所作道释人物画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目前存在的《送子天王图》、《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并非吴道子真迹,应为宋人依据吴道子作品绘制的摹本,从中可见吴道子绘画的基本概况。在吴道子的传世摹本中,《送子天王图》是最能体现吴道子画风的经典之作,已经散佚海外,为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所收藏。

南宋 宋汝志《笼雀图 》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图的画家通过巧妙的笔法生动地表现了笼里及笼外幼雀的瞬间情态。所传作者宋汝志为南宋末期的画院画家。幕府末期狩野养川院惟信的鉴定中曾称为宋汝志所作,但并无确证,作者未明。然而,作品使用水墨和淡彩,表现手法细腻,这一点说明本图出自南宋时代名家之手。浅野家旧藏品。

南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纸本手卷 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南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局部)

《弥勒说法图》 亢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南宋 宋汝志 《笼雀图》 立轴 绢本 墨画淡彩 纵22厘米 横22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唐代王维 《伏生授经图》

现藏: 日本大坂美术馆

王维《伏生授经图》所绘为汉代的伏生授业的情景,是一幅人物肖像画。所绘人物形象逼真、清矍苍老,所用笔法清劲有力,此画无画家之自款,但画上有南宋高宗所题“王维写济南伏生”般字样。该图人物形态自然,好像照相机随意拍摄的一个生活场景,没有做态。从人物到案几.蒲团等都画的较为工整。先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院。苏东坡评价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日本美术史学家 大村西崖评价此画为“画法高雅,真令人仿佛有与万辋山水相接之感。

石刻壁画造像

敦煌壁画

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等

英国国家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在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有两件是中国的顶级国宝。一件是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本文有述)。另一件是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仅1876—1928年间到达中国西北地区的探险队就有42支之多。这些探险队,既有沙俄、英国、法国的,也有德国、日本、瑞典和美国的。他们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中国西北地区肆意盗窃文物,非法发掘古文化遗址,造成了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

元 《弥勒说法图》

原藏地:山西省稷山县兴化寺

现藏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长11.11米、高5.22米的一铺中国古代壁画满满当当占去一整面墙,是所有观众难以忽略的存在。这幅《弥勒说法图》 壁画比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还要早上约200年,中央绘有一尊倚坐着的大佛,两侧有众多菩萨与弟子,不但场面宏大,气氛热烈,颇具感染力,而且色彩鲜艳、构图紧密,安排井然有序,形象栩栩如生。在业内看来,这是唐代以后佛寺壁画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其绘画水平可与那些宋元传世人物画作品比肩。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获得 《弥勒说法图》,是1928年借由中华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加拿大人怀履光以5000元银洋从古董商人手中购得的。此后,壁画被分装成63箱,从天津出海,经波士顿转运至多伦多,在美国顶级文物修复专家史道特手中重新拼装成一个整体。

西汉 《上林苑斗兽图》

北魏 《孝文帝礼佛图》,208.3 cm × 393.7 cm原藏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 ,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文昭皇后礼佛图》(局部),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这铺壁画出自山西省稷山县兴化寺。抗战期间,这座寺庙被毁于一旦,片瓦不存,至今为壁画留下不少未解的谜团。

昭陵六骏

现藏: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民国初年,局势未稳,“昭陵六骏”国宝为中外奸商、“学者”所垂涎觊觎。民国3年(1914年)至4年,古董巨商卢芹斋经与袁世凯二公子过从甚密的古玩商赵鹤舫勾结,第一次到昭陵,把“六骏”浮雕的拳毛娲、飒露紫盗走。卢芹斋又与袁二公子勾结,将盗来的“昭陵六骏”二骏,在袁世凯的庇护下,以合法名义出口美国,售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当时开价15万美元,这在近百年前的美国已是个天文价码。

唐代天龙山第21窟的菩萨头

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天龙山第21窟的菩萨头,是典型的天龙山唐代造像的样式;高宝髻,头上饰摩尼珠,面相浑圆丰满,头部微倾,眉线细长,两眼下视,菩萨双目含笑,嘴唇微启,神情安详,显得非常敦厚和蔼。秀挺的鼻梁,与大、圆、满的脸盘形成对照。菩萨头束着唐代妇女常见的高发髻,颈部刻出三道蚕纹线,樱桃小嘴及圆嘟嘟的脸庞,是盛唐以胖为美的经典造型。整尊头像精美细腻,肤色光洁柔美,神态安详逼真,是中国石雕造像中的极品之作。

唐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这尊天龙山唐代菩萨头像可以说代表了唐代造像的最高水平,曾经在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博览会时轰动一时。

上林苑斗兽图 西汉 砖质彩绘

原藏:河南洛阳八里台汉墓山墙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该图绘于由五块空心砖组成的梯形山墙上。除其中一块矩形空心砖正中塑一高浮雕公羊外,余皆以白灰作地彩色 画人兽。图像多剥蚀脱落。用笔轻快流利,粗细相间,突出丁转折变化,表现丁空间的虚实关系。用色简约和谐,人 物神态生动,不但注意姿态的描写,也成功地刻画了面部神情。在人物关系中体现了一定的情节性。

南北朝 李道赞等500人造像碑

原藏地:河南省淇县浮山封崇寺

现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高逾3米的李道赞等500人造像碑,矗立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著名的萨克勒大厅,有着掩饰不住的光芒。

此碑历时10年完工,根据像碑下部的造像记,此碑刊刻自北魏永熙二年(533年),至东魏武定二年 (543年)止。这十年,正是北魏王朝分裂以后,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邺城重新形成之际。此碑阳面30行、每行30字的造像记之上,刻有佛像三层,山水、树木、狩猎等画面无所不包,纹饰繁缛精细。此造像碑雕刻构造精美,形制巨大,历来被视为造像碑之冠。

这块造像碑1929年被军阀掠走,尔后辗转流落美国。它所承载的更多信息,更是随着原境的消失——封崇寺不久之后不复存在——而无从可考。

南北朝 李道赞等500人造像碑

唐代天龙山第21窟的菩萨头规格:H. 40 cm W. 20.3 cm D. 19.1 cm,大都会博物馆藏

“ 十二生肖兽首”(仿制品):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龙门石窟浮雕 《帝后礼佛图》

现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纳尔逊·阿特金艺术博物馆

《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后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青铜 玉器

十二生肖兽首

现藏:保利艺术博物馆7件、台湾1下落未明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殷商青铜器“象尊”

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

在法国集美博物馆的典藏中,青铜器《象尊》属最为罕见的稀物。它体形庞大,长96厘米、高64厘米、宽45厘米,背部开口的长宽为26和21厘米,属商末铜器;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面纹,耳、鼻、足部饰有鳞纹,应为湖南、湖北出土器。从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且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东京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双羊尊”大致相同,遗憾的是顶盖已失和象鼻大部被毁,但它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周代铜器“令簋”、

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

吉美馆藏中国青铜器而著称,青铜器收藏中也不乏珍品。最为有名的则属于周代铜器的一组《令簋》(西周初),它于1929年出土在洛阳马坡,双兽耳,四足方座,顶部盖已失,口部饰一圈回首凤纹,腹部以钩连雷纹组成。

商代青铜双羊尊

现藏:大英博物馆

双羊尊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饰龙面纹,腹饰鳞纹,腿饰龙纹。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

商代猛虎食人卣

现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

殷商青铜器“象尊”,法国集美博物馆藏

周代铜器“令簋”、高24cm 口径17cm,河南洛阳马坡出土(传)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商代青铜双羊尊,大英博物馆藏

商代猛虎食人卣

商代 小臣艅犀尊

猛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商代 小臣艅犀尊

出土:山东省梁山县

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在以中国文物为收藏特色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一只小巧的商代青铜犀牛,人称“小臣艅犀尊”。这只犀牛的嘴微微张开,双眼微微鼓起,大耳朵竖在脑袋两侧,造型透着可爱与机敏,甚至略带几分诙谐。这与人们印象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沉稳厚重的商代青铜器似乎相去甚远。

小臣艅犀尊是清朝道光年间在山东省梁山县出土的,连同它一起出土的还有6件青铜重器,人称“梁山七器”。可惜,出土不久,“梁山七器”中的多件就流失海外了。

1920年代的一天,一位顾客拿着一只青铜犀牛愤怒地冲进美国的一家古董店,嚷着“退货”,他认为这件号称是商代的青铜器怎么看怎么假。这件青铜器正是小臣艅犀尊。彼时,碰巧走进来一位中年男子,对这只青铜犀牛端详过一番之后,说了句“卖给我吧”。此人是艾弗里·布伦戴奇,平日热衷于收藏,日后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国际奥委会主席。

杂 项

永乐大典

现藏:大英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等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300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北齐时期“校书图卷”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杨子华,北齐著名画家,生卒年不详。擅画人物、鞍马。相传他在壁上画马,“夜听蹄长鸣,如索水草”。杨子华的艺术,入唐后备受推崇,以他的画为“北齐之最”。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北齐校书图》,是宋摹本残卷,据画卷题跋,原为杨子华所画。描绘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画3组人物,居中者士大夫4人坐榻上,或展卷沉思,或执笔书定,或欲离席,或挽带留之,神情均极生动,细节描写,具尽精微。榻旁围列女侍5人,或展书,或提酒壶,或拥衣囊,顾盼生姿。居右1组,为1官员坐胡床上,据随员所持纸卷奋笔疾书,其周围另列随员3人,女侍两人。居左1组,为奚官3人,马两匹,一灰一黑。该图用笔细劲流动,设色简易标美,与文献记载的杨子华风格大致相符。

1:五代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全卷29.3x122

2:清代四库馆由《永乐大典》中辑出,重编为为二十二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

3:永乐大典

猜你喜欢

现藏博物馆
十二月·热烈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九月·游弋
《玄宗避蜀图》
博物馆
八月·剧终
一月·如意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