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埋着几座城
2018-06-19赵红继编辑田宗伟孙钰芳
◎ 文 | 赵红继 编辑 | 田宗伟 孙钰芳
河南开封,市民正在滨河路环城公园的古城墙下晒太阳。 摄影/凯枫/FOTOE
开封城墙 VCG
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散文《故乡的土地》,最初发表在《散文百家》,后来被多家报刊转载,江苏省还把这篇小文作为现代范文阅读选入全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在故乡的土地上,农民劳作,一不留神,一犒下去,兴许就挖出一个朝代,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命题人让考生回答,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此文写的就是开封,我一直认为,开封地下还摞着一摞古代城邑。
长期以来,开封民间一直流传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开封城下真的还埋着几座城吗?考古勘探成果证明,“城摞城”是真的。
考古工作者要通过考古挖掘揭示开封地下的秘密,在操作上遇到一些重大困难。开封建城有4000余年,建都也有2300年了,早期的城邑埋藏很深。一次次洪水,一次次淤埋,一次次重建,把不同时期的城池掩埋在不同的地下深处,盐碱很重而又潮湿的泥土,很可能已将城邑浸泡腐蚀得面目全非,此其一。开封地下水极为丰富,地下水位处在地层浅表,下掘三五尺,泉眼便淅淅沥沥冒水泡,发掘起来也有相当困难,此其二。开封城地面上已经形成现代城市新的布局,各类建筑、地下管网、道路街区,早已覆盖了旧城,挖掘势必对现在的城市造成破坏,此其三。
尽管如此,被时光和泥沙封存的古都开封还是在两个偶然情况下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那是1981年春,开封市有关部门拟在龙亭湖建设一个湖心岛。开挖过程中竟意外触碰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让规模宏大的周王府时隔年600多年重见天日。文物考古部门迅速介入,发现明代周王府的下面,还叠压着金代汴京城。再往下挖掘,天哪,封存近千年的北宋东京都城也露出端倪。2000年,在对开封古城墙大梁门北马道进行修缮发掘中,意外发现叠压在现马道之下有两层古马道遗存,形成了上、中、下三层垂直叠压的奇观。
多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开封城下面还摞着六座城,由近及远分别是:清代开封城,明代开封城,金代汴京城,北宋东京城,唐代汴州城,魏国大梁城。这六座城池中,汴京、东京、大梁是都会之城;明、清两代是省城;唐朝汴州城是中原重镇。埋在最深处的是大梁城,据地表约15米深处,最浅的是清代开封城,深度约三米左右,最为繁华的东京城约在地下十米处。
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楼大梁门 摄影/赵红继
且让我们从上而下来个渐次巡视。
第一座,清代开封城。
这是压在现开封城下的第一座城,是最接近地表的古城,也是距离现代文明最近的一座古城。清代开封是河南省的省会,明末那场特大洪水使开封城毁损严重,1662年,清政府对开封城进行大规模修复,特别是对毁坏的城墙进行了重点修缮。1841年,黄河洪水再度冲毁了开封城,洪水久围不退长达半年,致开封城千疮百孔衰败不堪。洪水退消的第二年,清政府再度下拨银两,对开封城墙进行修筑加高,人们今天看到的开封古城墙,就是清政府那次拨款所修建的。
第二座,明代开封城。
明代开封城是摞在下面的第二座城。1368年,朱元璋率军攻占开封,夺取开封后改汴梁为开封府,随即称帝,号开封为北京,建立了明朝。两年后,朱元璋废去开封的北京称号,封其第五子为周王,建藩开封,开封自此又成为周王的府地。后来,明政府在汴京城的基础上对城墙进行加高加固,外墙用青砖砌成,内芯用黄土夯实,上面铺设方砖,从四周观之,城墙成为真正的砖城。明代的开封城,虽不及北宋东京城辉煌壮阔,但也相当有派有范儿。
意外的挖掘发现,现在的古城墙下面,还叠压着清代、明代以及更早的古城墙遗址。 摄影/赵红继
第三座,金代汴京城。
汴京城是地下摞着的第三座城。靖康元年即1126年,金国见宋国兵弱国衰,遂起灭宋之心。金兵挥戈南下,狂飙铁蹄踏碎了宋国的山河,几经厮杀,北宋王朝宣告崩塌,随后建立南宋,定都杭州。金人钟情开封城并迁都开封,随即大兴土木修缮营建,对过去的皇城和宫城进行分离,把皇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把原北宋的南北城墙向外扩展,城市规模得到扩大,扩筑后的城墙正被压在今开封城墙的下面。
第四座,北宋东京都城。
北宋东京都城是压在下面的第四座城,在六座古城中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气度非凡,正是《清明上河图》画卷所描绘的东京城。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东京城与其它几座古城相比,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道城墙,形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军事防御屏障,整座城市层层叠叠、壁垒森严,颇有大宋帝国的气派。应该说,在这六座古城中,东京城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可惜,因时代久远,埋藏过深,上下挤压过重,很难进行发掘。
第五座,唐汴州城。
东京城下面是唐代汴州城。隋唐时期,是开封城市史上又一个大发展时期。位于运河要冲的汴州,加速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军事重镇。唐德宗建中二年即781年,时任汴州剌史的李勉遂对原汴州城进行了扩筑,历史上称其为“筑罗城”。唐代扩筑的汴州成为今日开封的雏形,对后世的开封城建设影响很大。
第六座,魏大梁城。
战国时期的魏大梁城,是开封城古城叠压着的第六座城池,也是埋藏最深、时代最为久远的一座都城。魏大梁城不仅是开封历史上第一座有明确记载的城市,也是开封历史上有史可考的国都。魏惠王迁都开封后,着手筑建大梁城,后经魏惠王、魏襄王等六位皇帝140余年厉兵秣马苦心经营,大梁城最终建成为名都大城。
今天的开封城以城墙为界,墙内称作老城,墙外称作新城。老城不建高楼,所建楼房,多为五六层,仿古建筑,保持着古都的历史形态和厚重感。
历经朝代更迭、战乱水患,六座古城虽然有局部变化,但总体格局没变。我想,这是因为早年古城内少有楼房,城墙、城楼、城垛,便是城里的最高建筑。洪水过后,房屋或倒塌,或被泥沙掩埋,而城墙、城楼、墙垛则露在泥沙外面,重建城池者则多以城墙为基线来规划续建。因此,六座古城自然就形成了层层相叠,环环相套的“城套城”、“城摞城”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