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QFD理论探究慕课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模式∗

2018-06-19籍红丽谷峪

外语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质量专业

籍红丽 谷峪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

提 要:本文以慕课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的必然性作为大背景,借鉴质量功能展开(QFD)模型,尝试找到将慕课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模式。本文从学生目前现状出发,以学生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教育满意度、重要性以及期望值的评估,通过招聘信息获取人才市场的需求,从而构建简易质量屋。研究发现,教学现状和学生的期许、学生的能力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现状和需求差距较大。根据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设计矩阵,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资源分配4 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建立商务英语专业QFD 教学模型,利用慕课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满足学生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1 引言

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英语列入“黄牌”专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语课堂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需求脱轨,缺乏有效的课堂评估标准等(束定芳2014:446)。商务英语专业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新建的一个英语专业门类,人才培养具有复合型和学科交叉的特点(王立非等 2015:302)。但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的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慕课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给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在“全面质量”的背景下,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是解决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困难的必经之路,而质量功能配置理论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中发挥着有力作用。质量功能配置理论起初应用于制造业,将顾客的需求转换成生产技术工艺或零部件,从而使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引入质量功能展开配置模型(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简称QFD)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质量功能配置理论,探究将慕课和传统教学融合的有效模式,从学生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根据质量功能配置的基本思想,利用其核心架构——质量屋,寻找需求与教学的结合点,尝试提出改善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解决方案,并构建商务英语QFD 教学模型以期加深对QFD 理论的关注、促进传统教学改革、改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

2 研究背景

2.1 慕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必然性

慕课与传统教学具有目标一致性,教学特点又能优势互补,因此二者的结合实属必然。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慕课本身具有的优质、开放、创新、自主的特点与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求高度契合,同时其最终目标与传统教学相同,都是完善教育,提高学习成效(胡杰辉伍忠杰2014:40)。慕课和传统教学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方面做到优缺点互补。传统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本校授课教师以及教科书,但教师受到自身阅历限制,教科书受到时代制约,均具有局限性。慕课以网络为载体免费提供涵盖多种学科的课程,汇集不同国家和地区名师名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全球化,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哈伯 2015:107)。

在教学过程中,慕课相对传统教学更能做到“因材施教”(李春 2015:7)。受生源地、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吴丽 2014:426)。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劣等生“吃不消”。利用慕课,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动调节语速,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复习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而传统教学无法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慕课的授课时长有助于学生提高专注力和学习效率,同时传统教学可以提高慕课的结业率。慕课每节课的时间大致在10-15 分钟,基于学生注意力持续和记忆力活跃的极限范围,学生通过慕课可以在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活跃的情况下更加高效地学习。但是慕课的结业率很低,例如,哈伯发现波梅南茨主讲的元数据课程的完成率在10%以下(哈伯2015:119)。传统教学的系统性,强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慕课的结业率。

2.2 需求分析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意义

商务英语产生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是其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深入研究外语需求分析,大致分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Bloor,Bloor 1986)、以目标为导向的需求(Widdowson 1981)、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Hutchinson,Waters 1987)。20世纪 90年代国内学者陆续对外语需求分析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外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特性以及作用(朱吉梅2014:17)。束定芳认为外语需求分析可以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束定芳2004:446-455)。本文综合利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以及目标为导向的需求分析,只有满足学习者自身对教学的期许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就业问题。

2.3 QFD模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质量功能展开配置模型是一种利用质量屋,将顾客的需求转化成工艺技术或零件,使得最终产品能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理论模型(车阿大 杨明顺 2008:1)。上世纪 70年代初,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的工程师们为了应对日益变化的顾客要求开发出“质量功能配置的质量保证技术”。他们将顾客需求与实现这些要求的控制因素利用矩阵联系起来,根据矩阵中显示的每个控制因素的相对重要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后来被日本山梨大学的赤尾羊二完善,传至美国正式命名为QFD.QFD 理论的核心是质量屋。质量屋由特性间关系、顾客需求、技术特性、竞争对手分析、关系矩阵、技术评估6 个部分构成,位置分布在质量屋的屋顶、左侧、天花板、右侧、房间、地板。QFD 的整个过程都是以满足市场顾客需求为基点,质量屋在各阶段的输入输出受市场顾客需求的驱动,并且环环相扣以便将顾客的需求尽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产品的特性中。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将QFD 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宏观上主要针对高等教育(胡剑波 梁工谦2008);微观上多集中在工科课程的教学(熊伟龚玉2006,刘英 许延飞2011)。这些研究多关注教学形式,很少涉及课程设置和评估,且多将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评价形式分开研究。在具体研究领域上,多集中在教育工程管理领域(郭梅2012)和创业教育领域(秦敬民2010)。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未见采用QFD 理论针对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

以往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多采用经济学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知识体系构建和教学过程方面的内容(吴朋 秦家慧2014,史兴松徐珺2012,田兰 2013),缺乏对教学评估以及资源分配方面的研究。虽有研究从学生和人才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王艳艳 王光林2014),但只涉及到单一的重要性评估。因此,本文拟将QFD 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需求重要度、满意度和期望值的评估计算出重要性,重点关注质量设计矩阵中教学特性的相对重要性,尝试将慕课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资源分配4 个方面寻求全面的解决方案,并构建商务英语QFD 教学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利用QFD 模型探究如何将慕课与商务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与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教学目的。具体研究问题包括:

(1)从学生视角分析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是否具有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2)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以及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分别是什么(构建教学培养对象质量规划质量屋);

(3)为满足学生和人才市场需求,学校可采取哪些措施(构建培养对象质量设计质量屋);

(4)如何将慕课融入商务英语教学(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建立教学模型)。

3.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国内某重点高校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共200 名(涵盖本科阶段1 到4年级),男女比例约为1:14,年龄在 19 至 25 岁之间。研究材料为智联网上100 份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的招聘信息,用以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

3.3 数据收集与整理

问卷调查分为两期,前期问卷用以了解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学生的教学需求,回收有效问卷183 份,有效率91.5%。客观题共4个,反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英语学习目的、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自学能力情况4 个方面进行调查;主观题1 个,考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面的需求。从前期调查结果和智联网的招聘信息中利用KJ 方法归纳并提取出16 个单项需求:(1)与教学内容相关:基础英语、商务英语、人文科学、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的紧密性;(2)与教学形式相关:与本族语言者接触、课堂的趣味性;(3)与能力和技能相关: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英语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之后,基于这16 个单项需求,我们对第一期问卷的人群发放第二期的评估问卷,评估问卷有效率89%,采用5 点量表,收集学生对需求的重要度、满意度和期望值的评估数据,重要性=(期望值-满意度)∗重要度,1 至5 依次代表程度由浅至深。

4 结果与讨论

4.1 从学生视角分析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11 工具型的英语学习目的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基于工具型动机。题设为多选题,每名学生需要选择3 项学习英语的目的。71.6%的学生认为英语是有用的交流工具;68.6%的学生认为可以加大将来的求职竞争力;63.7%的学生认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31.2%的同学是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向于工具型。但工具型动机并不能长期稳定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只有融入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语学习(Brown 2007:163)。建议从动机影响因素:教学环境特点和社会文化(Dörnyei,Ushioda 2011:27)入手,促进融入型动机和工具性结合。

4.12 英语课堂注意力状况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受访学生中,60.79%经常注意力不集中,37.26%偶尔会注意力不集中,1.96%从没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针对该问题笔者随机采访11 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2 名学生能够较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分别为90 分钟和60 分钟左右),其余9 名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大都在30 至45 分钟。询问原因时,10 名学生反映课堂时间过长,7 名学生认为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笔者询问被采访者的睡眠时间,只有1 名学生为6.5 小时,其他人均在7 至8 小时。可见,课堂时间过长、教学形式单一是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根据McLaughlin(1987)的注意模型可知应用多种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锻炼多种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

4.13 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目前商务英语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模式传统。问卷中该题为自愿做答题,可不填写、可选多项或自行填写,统计结果为:有效问卷中此题都有做答,87.25%的学生认为目前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教学资源有限或不够丰富的问题;77.45%的学生认为存在教学模式传统的问题;60.78%的学生认为存在未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的问题,如多媒体等。

4.1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该高校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英语习得意识、较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行为(林莉兰 2013:74),82.35%的学生表示愿意自主学习,能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但不能有效地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12.75%的学生表示愿意自主学习,并能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成效可以做到及时反思并适当调整计划;4.90%的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但不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可见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自身的变化(Little 2007:16),有助于适应教学改革,不会产生较强的排斥感和焦虑感,减少改革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和课堂注意力欠佳等现状需要通过改变教学形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加以改善。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受教学改革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增强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表1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质量以及教学质量规划矩阵

4.2 培养对象质量规划

第一期问卷中的数据一定程度呈现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如何改革则需要从需求入手。培养对象质量规划矩阵是第一个矩阵,其内容包含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及教学质量的规划目标。该过程包括质量需求获取、质量需求定量分析展开和培养对象质量规划,如表1所示。总体需求一方面来自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即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质量培养规划;另一方面来自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即教学质量规划。培养对象质量规划不仅是培养对象质量设计的基础,也可量化评估现有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和能力需求。

4.3 培养质量设计矩阵

将展开的质量需求转化成课程设置质量特性、课堂教学质量特性和评价质量特性。课程设置质量特性基于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教学形式质量基于学生能力质量需求以及学生对教学的需求;评价形式基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以及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的有效性。分别用1、3、9 代表质量需求与特性间的弱相关、中相关、强相关。从表2可见,教学实现过程各阶段的比重差距悬殊:课程设置(16%)、教学形式(80%)、评价方式(4%)。表明为满足学生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关注重点应在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应在实现教学质量设计目标值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特性的重要性等级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

表2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质量以及教学质量设计矩阵①

4.4 基于QFD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型

根据质量培养设计质量屋中的矩阵,基于教学特性的相对重要性等级,我们分别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形式和资源分配4 个方面改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并构建教学模型。

4.41 教学内容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基础上,应利用慕课增加人文科学、语言文学等学科资源。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各学院需密切合作,各学院教师精选的几门慕课供全校学生选修,每个课程由一名该领域的教师负责,教师可以筛选相关专业学生组成答疑组,负责在老师建立的QQ 群中组织选课的学生进行讨论和答疑,老师负责补充和完善。选课的学生需通过本校最终考核获取学分。

4.42 教学形式

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商务模拟以及案例分析的“实战型”教学形式。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商务知识,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商务模拟,每节课结束后老师需在班级公共邮箱上传下节课需要使用的材料:慕课中重难点词汇的讲解、引导学生自学慕课需思考的问题、相关资料推荐、商务模拟的任务介绍。课前老师需通过学生上传的电子邮件,查看材料中的答题情况;课上老师先以答疑的形式进行慕课回顾,之后学生进行商务模拟,并由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建议采用时事案例分析的形式,并融入商务模拟。可以采用会议的形式,学生扮演不同部门的负责人或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时事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紧密性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小组合作的相对总体重要性等级较高(13.1%),教师应在小组合作环节投入相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分组前需充分了解学生,以便各组在总体实力上较为均衡,以免实力失衡造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在合作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及时对问题进行疏导解决。

4.43 评价方式

基于质量矩阵中的相对重要性等级以及Ellis(2012:230)的3 种针对任务型学习的评价方式,我们提出老师要根据平时学生课前自学慕课答题情况和期末笔试情况的改变做出评价(learningbased evaluation);课上教师要通过观察,对学生知识的应用情况做出评价(response-based evaluation);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做出评价(student-based evaluation),分别以学习、反应、学生为基础的3 种评价占总体的比例约为2:5:7。

4.44 资源分配

依据各教学特性的重要性等级,建议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投入更多资源,一方面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完善设备;另一方面为保证学生课前准备的充分性,学校应完善信息资源,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商务信息资料库,以方便学生学习慕课以及查阅资料。由于市场需求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变化,建议学校组建QFD 专家小组,定期对市场需求、学生需求进行调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和资源分配。

依据上述结合QFD 理论对学生和人才市场需求的样本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我们将此研究思想以及整体教学流程提取出来,拟合成具有实践性的基于QFD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型(BETQFD),见图1。我们建议从学生和市场的需求出发,利用QFD理论确定教学目标,将需求转化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包括4 个环节:准备阶段、输入阶段、输入检测、输出。准备阶段:教师上传辅助学生自学的资料以及任务介绍。输入阶段:学生利用辅助材料自学慕课。检测阶段:教师通过检测学生在辅助资料中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慕课理解和掌握的盲点,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慕课进行回顾,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课堂输出阶段:采用商务模拟或案例分析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输出和应用。最后利用QFD 中期望值与满意度的比值(即提高率)对教学进行评估,并再次循环,确定教学目标、更改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实施。

图1 商务英语专业QFD 教学模型图(BETQFD)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侧重工具型动机、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基于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利用QFD质量屋将需求转化为慕课与传统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特性,从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和资源分配4 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并基于此提出BETQFD 教学模式。本文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基于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建议学校组建QFD 专家组,及时针对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商务英语教学以及资源分配做出适当调整,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其构建的网络空间——慕课来满足整个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要求和期许。(张士东彭爽2016:50)

注释

①由两名教师单独对需求和教学特性的相关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不同之处,两名教师以讨论的形式确定。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质量专业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部分专业介绍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