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开展
2018-06-18吴珍
吴珍
摘 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基础的教学活动之一。美术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任务,同时它又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术活动不仅培养幼儿有崇高的情操,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智能的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开展,通过绘画材料的游戏化,使幼儿“乐动”;绘画内容的游戏化,使幼儿“敢动”;绘画环境的游戏化,使幼儿“勤动”;教师语言的游戏化,使幼儿“善动”。
关键词: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了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从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角度指出了游戏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强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
一、绘画材料的游戏化,使幼儿“乐动”
大班幼儿绘画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创作欲望变得强烈,对自我的表达变得独立。幼儿的绘画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其根本特点是有明确的表现意图,同时也把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绘画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线条和色块的视觉感官上的满足。大班幼儿的绘画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活动,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应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表现。
玩具汽车是孩子珍爱的一种玩具,不管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汽车”,静止的汽车在他们手中会立刻驰骋起来,向前开、向后退、直着开、转圈开……当汽车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在“车轮滚画”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汽车开进了颜料盆“加油”,再驶上了“公路”,顿时,白纸上呈现出一条条彩色的轮胎印,汽车开到哪里,轮胎印便延伸到哪里。孩子们不停地重复着“开汽车”这个动作,看到彩色的轮胎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别提有多兴奋了。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一首游戏儿歌:我的汽车会跳舞,跳个直线舞,跳个格子舞,跳个圆圈舞……孩子们边读儿歌边开汽车,活动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绘画内容的游戏化,使幼儿“敢动”
1.生活化内容
儿童对有丰富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
孩子们都有看妈妈和奶奶打毛衣的经验。在活动“好玩的毛线”中,教师带来了一件旧毛衣,当场和孩子们一起拆毛衣,拆下来的毛线弯弯曲曲,拉直了便成了直线,幼儿在拆毛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又让幼儿试着来绕毛线球,感受毛线球由里到外逐渐变大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操作游戏活动之后,孩子们的画面上呈现了丰富的线条组合:有螺旋线——“这是我绕的毛线球”,弯曲的长线-“这是我拆下来的毛线,很长很长”。
2.情节化内容
大班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逐渐提高,他们喜欢自由的说说、唱唱、跳跳、做做,如果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等的介入,借助游戲情节将绘画教学的目的、内容巧妙与游戏结合,使幼儿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表现出积极地投入,在此同时,也要给孩子自己放手去做的机会。
在画蜘蛛网前,教师将皮筋绑在椅子上,拉成一张大蜘蛛网,请幼儿到蜘蛛家来作客(钻一钻),孩子们充分享受着钻爬游戏的乐趣,然后请他们来画蜘蛛网,他们会保持极高的兴趣,将融合放射线与平行短线的蜘蛛网轻松画出。
三、绘画环境的游戏化,使幼儿“勤动”
环境是一个班级中除两位教师之外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正如蒙台梭利所主张的那样:幼儿在适宜的环境里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1.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和游戏主题、游戏角色、游戏情节等一样是构成游戏的要素之一,游戏情境的创设主要是物质材料的准备和游戏氛围的渲染。
“嘀嘀嘀”,教室里开来了一辆公交车,用纸箱装饰做成的敞开式汽车立即吸引了孩子们。游戏中,教师是司机,开着车经过一个个公交站台,请候车的孩子们一一上车,宽敞的车厢里其乐融融,孩子们享受着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当孩子们角色转换时,“我是小司机”成为他们的最爱,手拿玩具车,在站台之间穿梭往来,送着一批批动物乘客,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自己的旧衣裙,用蔬果印章在上面盖印出纹理独特、图案别致的花样,旧衣裙在孩子们的手中又焕然一新。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穿上自己亲手装饰的衣裙,当一回小模特,一举手、一投足,是那么得自信和自豪。
2.区角环境
如果说集体教学活动中时间和空间是相对集中的,那么区角活动更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能更灵活、更随意地进行游戏操作活动,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享受审美愉悦,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活动区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投放了多层次、丰富的材料,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孩子不因材料的单调而索然无味,也不因操作太难而丧失信心。
四、教师语言的游戏化,使幼儿“善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孩子有了表现兴趣就会激发创作激情,很投入美术活动。
1.游戏化的导入,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大班幼儿虽然思维虽然渐渐成熟,但是行为仍然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绘画活动《小猪》中,老师先给幼儿猜个谜语:大耳朵、小尾巴,睡觉打呼呼噜呼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出后随着音乐玩个《小猪睡觉》的游戏,轻松、有趣的音乐激起幼儿画小猪的欲望,而且谜语中也点出了小猪的特征,当幼儿对生活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激情与兴趣是惊人的。
2.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幼儿自始至终的投入
大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有自我创造表达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之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同时要给孩子自己创造想象的空间,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画“蝴蝶”,我们是这样说的,“两个圆圈肩并肩,开朵小花变蝴蝶。”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画出了蝴蝶的形象。又比如画“螃蟹”,上面一座桥,下面一座桥,接起变成小房子,左边四条路,右边四条路,上面两个小门洞,加上两把大剪刀,变成螃蟹爬爬爬。孩子们边念边画,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跃然纸上。形象性之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在无拘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非常好。
五、结论
总之,我们在组织大班的美术教学活动时坚持做到了自由、轻松和开放,让幼儿在充分体验生活、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乐”动、“敢”动、“勤”动和“善”动。
参考文献
[1]刘胜林.试论幼儿的创造性特征以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85-287
[2]周轶珏.谈幼儿美术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4:106-107.
[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5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