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自学能力的教学探讨
2018-06-18刘元爱
刘元爱
反思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即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是自我监控能力中的重要技能,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及时调整学习与思考策略具有积极作用。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探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反思即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和选择,通过反思,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原有认识的错误和不足,善于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迅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认识,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及获得结论。
1、创设宽松情景,提供反思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识,即要清楚地意识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其次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反思能力,恰当地提出反思要求,指导的反思方法适合学生实际。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的比重。从目前教学来看,尤其是实验班的教学,关键在于减少教师的讲授份量,减少题量,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由量到质的转变,让学生有主动“反刍”、“回味”,给予学生必要的空间和时间,允许课堂“沉默”如沙漠,“活跃”如市场,给学生时间思考,给时间探讨。
2、充分联想,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两个基本点。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学生反思的情景,需要教师提出反思任务。反思过去学了什么,这些知识点学得怎样对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典型习题讲解,不仅教给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因此,每做完一道习题应该进行一番反省思索工作,如这一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应用了哪些相关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我是怎么想到这种解决办法的?我为何没有想到这种解决办法?我是缺失了哪个知识点?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提倡学生作到每做一题都要给自己至少十秒钟的反馈时间,反思自己所用过的知识点。
反思方式形式有:(1)预习笔记;(2)学习摘要;(3)错题反思。反思内容有:对化学思维方法、认知策略的反思,对化学活动过程、解题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对自己认知特点、认知能力的反思,对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的反思。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途径探讨
1、在讲授新课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在新课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学习新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不能一味地“教”到底,“学”到底,学生需要“沉思”的内容、时间和氛围。
基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的难点不在于原理而在于知识系统化构建,因此,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学的方法和学习体验。留给学生足够的教学时间与空间,为学生自主构建创设情境。在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及时反思,反思学习过程,反思物质性质和原理。其中,回顾性反思、对照性反思、迁移性反思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化学理论、概念难学,这是学生的共性。其主要原因一是理论、概念因其本身的高度概括、抽象而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这在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受人的主观性制约,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寻找更有效的策略。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积累起的前概念的负迁移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从“误”到“悟”的经历。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关注学生的反思,为学生反思创设情境,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生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宝贵教学资源。允许学生沉思与引导学生同伴交流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可行方法。
2、在课后复习、作业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我们认为,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复习是可以办到的,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课后复习将成为学生反思一节课学习状况的最佳时机。训练学生对整节课的反思的具体操作是:课堂留下5分钟,自我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不懂的地方该如何弄懂,你对老师有什么建议。
由于不少化学知识掌握与否往往通过问题来检验。因此,需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错题”“不会题”进行反思与领悟:本题是怎样做错的,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行。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路,推敲每步的逻辑依据,分析走进“死胡同”原因,反思自我思维症结、认知缺陷,通过思路对比,达到领悟。通过反思了解自我认知,跨越学习高原,从而逐步促使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监控,总结自我思维经验的习惯。
3、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学生解题的兴奋点往往囿于解题操作后的答案之中,一旦求解结束便如释重负,对解题后的反思常掉以轻心,而题后反思是提供有效解题的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元认知思维的重要环节。
反思可以提高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反思对学生来说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提高问题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反思是高效的学习方法,最佳的纠错手段。反思在优化认知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反思,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不断提高自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