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2018-06-18陈桂蓉
陈桂蓉
【摘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不少家长和教师仍存在对美术课程的误解和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生活和教学经验,分析讨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希望能帮助某些家长和教师及时转变观念,促进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07-02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篇章,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美术课程的开课率也大幅提高,初步实现艺术教学体系的建立,逐渐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小学美术课程包含了书法、国画、民间艺术、摄影、雕塑、设计等多姿多彩的绘画课程和手工艺技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审美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有演示法、参观法、比较法、情景法及讨论法等多种新式教学结合,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的主管能动性;在教学设施上,随着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今的中小学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美术器材室,画板、彩笔、调色板、雕刻刀、石膏、各种静物、多媒体、投影仪等;在师资力量上,美术院校的毕业生、甚至硕士研究生到中小学任教,师资文化水平和知识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也逐步认可和支持,为推动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提升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生活经验,总结出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有以下几个益处。
1.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
中小学美术课程对绘画内容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大大拓宽。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记忆画、素描、工笔画、创作画等。记忆画锻炼学生的记忆和思考能力;素描锻炼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点,引导学生用心分析和观察物象,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外部结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工笔画经常要涂底色,培养学生色彩搭配和想象的能力;创造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使學生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创作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升智力。
2.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习美术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取得的效果来看,这种创造力的提升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要想提升创造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人生及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有针对的为学生营造培养创造力的氛围。美术课程不像普通文化课那样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调动学生眼、手、脑的协调并用,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开发和提升学生内心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如春天的百花齐放、夏天的碧海黄沙、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的皑皑白雪,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术课程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美,大自然的多彩绚丽对学生的创造力的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素材。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和才能之后,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创造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去野外写生,或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作。还可以开展各种校园手工艺制作比赛,计算机美术创作大赛、校园文化艺术创作等,这一些列的训练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丰富眼界,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与他人的互助协作,使心智和感性认知在实践中互相交融发展,丰富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大益处。
3.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审美个性的差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美术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绘画的材料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中小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去影响或者干涉学生的审美情趣,应选择一些风格迥异的作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学习。在进行作品赏析时,切忌评价的绝对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艺术本身就没有边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审美的角度不同而已。从学生的对美术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找出作品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分析和独到的审美见解给予肯定。绘画实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对于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作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独特的审美能力深入学生内心,学会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中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和知识修养不足,就如同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显示什么。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都经过精挑细选,有助于学生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选择一些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作品,从素描入手,学习国画,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会增加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可以鼓励学生欣赏国外著名的绘画,如多彩的《星空》、极富动感和生命力的《向日葵》、充满魅力的《蒙娜丽莎》等。通过大量的美术欣赏和绘画创作,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和求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后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结语
当今时代,消除家长和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误区,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念,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到以育人为教育的重点,努力培养现代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慧军.浅谈美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J].学科园地,2008(11).
[2] 李丽珠.美育是提高学生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