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写作》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2018-06-18张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写作教学质量

【摘要】写作与阅读是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一定的阅读积累量是很必要的,如何阅读、赏析、如何让学生从具体文本中汲取写作的营养,把写作文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关重要。本文以解读《爱》为例,进行课堂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写作》 教学质量 《爱》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50-02

以往在写作教学中,对《爱》的解读与赏析偏于单一性,没有很好地在课堂中把一中西方些写作理论与文本相结合,在此,我将进行一些尝试,使学生从《爱》中得到更多的写作理论和技巧。

在解读之前,首先留提前阅读文本作业,带着这篇散文的魅力在哪?在创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这一篇《爱》是否打破了你心目中散文的模样等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激发大家阅读赏析的潜能。在此基础上,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一些理论上的补充和总结。

张爱玲的散文《爱》,共342 字,1944 年4 月刊在上海《杂志》,堪称张氏经典作品,对于两性情感内涵和女性生存境况的表现言简意丰,《爱》也是一篇渗透着生活哲理,与世独立的作品。提到张爱玲,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她的小说,如《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等,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传奇”故事。她描写了一些女性的生存悲剧,呈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时代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与她小说的荒凉、蒼凉有一些不同,跃然纸上的是满腔的“热”,能看出张爱玲对世俗生活,对市民生活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她对日常生活有着很细腻的体悟。所以让学生体悟到,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了解到优秀作家的风格多样化,她在处理不同体裁作品时主流倾向及风格是有区别的。

接着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写作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一、突破固有思维定式——主题和材料的选择

写作时要求选择新颖的材料,主题最好也要勇于推陈出新和深刻。其实《爱》中选择的材料并不十分新颖,但是这样段落节奏,整体上的组合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的,还有初看这篇文章好像是表达了古往今来述说不尽的永恒的主题“爱”,张爱玲仅以三百四十余字的袖珍篇幅, 看似轻松地淡淡道来。张爱玲并不仅止于此,她借这样一个故事讲述凡世中人生难以取舍的无奈。并不仅仅是学生口中男女的爱情,所以主题上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即使熟悉的内容,也可以思考写出不一样角度的内容来。

“新颖的材料一方面是以前没有被使用过或很少使用过的材料,还有就是对旧材料的活用,即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站在时代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高度,去揭示材料的意义。”创造新材料并不容易,可以对旧有材料进行再加工和创造。

衡量主题有无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有无新意和深刻性。平常生活中有很多题材有着约定俗成的主题,很多学生思维方式很固化,鼓励学生应该想别人所没想,大胆创新,不走寻常路,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多做这样的练习,比如:可以拿一段材料或图片,大家畅所欲言,发挥潜能挖掘主题。

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的把握

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外部形式上,各层次之间仅仅是先后顺序的关系,把依次排列的各层次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这是结构的基本形式。《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体结构很完整。首句用一句“这是真的”吊起读者的胃口, 让读者不得不好奇地往下读。她首先说这个故事是真的,在假的故事里体验真的人生。她总是激发好奇的读者去填补文本留下的空白,并且运用了设悬念技巧。结尾很平淡,又很有意蕴与哲理。这样的结构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模仿的。还有开头“这是真的”,其实这个故事未必是真的。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我说一下:就是散文的真实与虚构,“美国新历史主义理论家海登·怀特在他的《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文学意义上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本身,它既有物质层面上的真实,更应该有精神意义上的真实,‘真实并不只是细节和外部的‘物质性,它最终需要我们内心良知的检验和内心经验的认定,需要历史逻辑的最终彰显所给予它的一个判断,是既熔铸着个体生存经验又符合历史发展的固有逻辑和美学内涵的‘心灵的真实”,所以这个故事具有心灵的真实性,融进了作者太多的感情和人生百态,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富有典型性的人生哲学韵味。

结构还需要节奏鲜明。节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形式的节奏,如声调的平仄、句式的长短及整散等;二是内容展开的节奏,如层次的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文本中长短段、长短句节奏鲜明,读起来很舒服,好多学生容易不分段或大段大段的写,提醒学生注意长短段的合理搭配。

三、质朴与蕴藉完美结合——语言的运用

她的散文语言一方面本色质朴,不加掩饰,忠实于思想本身,不带任何功利性。另一方面,语言又具有极大的张力和表现力,能够通过意象表现出诗意唯美的意境。也就是海明威所说的“冰山”风格,他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而这一篇却也具有一种“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的风格。这里给我们一个启示,好多同学写的很满,想把自己所有感情和所知道的和盘托出,留有空白也是种美。

四、传统母题的再创造

对于文本中桃花意象我们又不由得想起《诗经》、唐人崔护的名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一些传统的母题意象。传统母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一些传统母题也总是和音乐相关,在唐诗中比较典型的有这样几类母题及对应的音乐诗歌昭君出塞与琵琶诗、文姬归汉与胡茄诗、公无渡河与箜篌诗。很多现代作家也善于利用传统母题,所以作品具有古典文化气息。我们需要多积累,灵活运用传统母题写文章。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桃花或相关母题意象进行再创造,丰富写作素材。

以上就是在课堂中尝试解读《爱》的思路,力图让学生从整体理论基础上感知文本以及写作四要素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在一篇文章中的运用。

《爱》的文本如下: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参考文献:

[1]褚春元.关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2期.

[2]龚政豪.谈张爱玲散文的语言特色.文学评论.2015.

[3]冯爱琳.承继与超越:“人面桃花”叙事的现代演绎—以张爱玲散文《爱》为考察中心[J].惠州學院学报,2013,8

[4]张晓妹.揭开“冰山”下的蕴涵—张爱玲散文《爱》之解读[J].名作欣赏,2006,9.

[5]余玲.女性无爱人生的爱情言说—再论张爱玲散文《爱》之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15,11.

[6]王昌凤.疲惫的梦—张爱玲散文《爱》赏析,文学评论,2015.

[7]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项目基金:牡丹江市社科联科研项目,2016-2018,《老残游记》从传统到现代进程中的价值研究;牡师院科研项目,2016-2018,《老残游记》叙事学研究,项目编号为QN201617。

作者简介:张爽(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文论及写作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写作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