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探讨

2018-06-17吕文广周鑫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6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生态理念城市道路

吕文广 周鑫

摘要:城市道路不仅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任,还关系到城市交通、市民出行的安全性。而且城市道路作为一项城市设施基础建设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生态理念与生态技术融入到道路设计中,确保其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既可促使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发挥更高的社会职能。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生态理念

1.城市道路中的生态理念设计分析

(1)本土化理念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要遵循本土化理念,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道路,符合当地人民的出行需求,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交通事业的发展。本土化理念作为基础环保理念中的一种,其主要提倡的是尊重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城市发展等情况,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与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市民习惯相契合。例如:在土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修建道路,就要预先对当地的地质、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深入的了解,选择合理的位置进行道路的设计,这样就可避免雨季到来影响道路基础的稳固性。同时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还要对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充分的考量,避免对文化古迹、建筑遗址、自然保护区等带来不利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要求城市能够长久的运行下去,还要求各项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持续的保障。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大计,其能够将城市建设、民生发展置于首要位置。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必须要对其进行专业的、规范的设计,既要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还要保证各类人群出现的便利性、舒适性。同时还要在道路设计中,将市民、非机动车、私家车、公交车等行驶特点给予全面的考量,尽可能对这些行人及交通工具的出行需求进行协调。例如:在主干路上为了促进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性、效率性,可针对城市交通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过街天桥。城市道路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对道路结构、生态环境、能源消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好长远的规划。在道路设计中不仅要确保道路的平整性、通畅性,还要对道路两边自然景观进行科学的设置,这样既能够提升道路景观的观赏性,还能够丰富市民出行的趣味性。

(3)经济功能一体化理念

城市道路根据等级划分进行功能的设定,例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具备不同的交通功能,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要针对城市规划及发展情况进行道路功能的设置,不可随意套用其它城市的道路设计方案。同时对于道路功能的设计不仅要保障交通运行的需求,还要凸显出城市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理念。城市道路成本的消耗主要有以下几种:施工材料成本、施工劳务费用、道路维护费用、施工设备成本、材料运输成本等,所以对于道路设计成本的控制就可从以上几点着手。通过对道路功能及成本的协调,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精简路线,在确保功能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4)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程设计应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尊重生态本底、注重生态安全,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将低影响开发理念贯穿于工程设计各个环节,注重对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原有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应结合当地区域特点,遵循经济性和适用性原则,采用当地的暴雨强度、设计雨型、土壤渗透系数等设计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因地制宜地使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涵盖城镇排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各类技术措施应同步设计,措施之间应有效协同。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改变”与“顺应”自然水循环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等综合效益。尽可能的减少对开发区域的干扰,结合自然系统和工程系统的技術与措施,突出自然水系统的过程,从而达到改善环境,并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最终实现城市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基础。

2.城市道路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分析

(1)环保路面技术

当前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等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逐渐贯彻使用,随着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不断提升,道路质量标准的设定越来越高,以往的道路施工技术及材料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及国民的需求,为此工程建设市场上一些新型的环保技术与环保材料便不断地涌现,为新型生态环保道路的建设提供了建设基础。目前环保路面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路面、彩色沥青路面。其中排水降噪沥青路面能够强化道路排水、减少噪音,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温拌沥青混合路面具备节能减排、施工便捷、路面持久等优良特性;彩色沥青路面发挥的功能是美化路面、安全提示、缓解驾驶疲劳等功效。

(2)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包括三种:现场冷再生的技术、现场热再生的技术、工厂热法技术。

现场冷再生的技术:沥青路面的现场冷再生技术,是在施工现场直接通过机具加入一部分新的材料到原来的破碎的道路沥青面层和基层中(水稳基层),然后将添加剂(包括水)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其中,随后连续完成铣刨、捣碎、搅拌、摊铺和最后的碾压成型,该工艺整个环节都是在常温下进行。这种方法成本低,设施要求低,且修筑出的新基层满足所需要的性能要求。但是这种工艺对项目现场污染较大,适用于郊区市政道路及公路大中修改造项目。

现场热再生的技术:对路面的材料软化之后,清理废弃的材料,其中加入一些新的沥青材料和再生剂进行热搅拌,然后将其铺在路面上碾压成型,成为新路面的方法即现场热再生技术。这种方法适用于老化不严重或者不太平整的路面,主要用于高等级道路维修,此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城市道路中修工程。

工厂热法技术:沥青材料通过在工厂里集体处理,成为适合不同道路质量要求的新混合材料,即所谓的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最后,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铺设路面。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是一种极佳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适用于各类道路改造工程。

(3)道路地聚合物注浆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注浆泵吸入浆液,流经高压管,再注入道路路基和基层中,浆液在周围的土体中通过裂缝渗透、填充、压密、扩张挤走基层结构土体缝隙内的积水和空气形成浆脉。使道路结构致密,缺损得到弥补。从而增加路基及基层的稳定性,增强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承载力得到提高。该技术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难以中断的情况下,对道路基层的修复。

(4)环保设施

当前我国对于城市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心民生就要为其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路面噪音问题,确保市民出行更加的舒适,且不会对周边的居民产生影响。现阶段常用的道路消音设施隔声屏障、绿化带、消音器材等。其次要解决路面排水问题,由于夏季雨水较为充沛,如果在强降雨天气最易出现路面积水的情况,所以必须要在道路上设置排水槽及透水材料,确保雨水能够快速的排放到地下排水体统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避免积水对交通运行产生影响,还能够将雨水储存起来进行循环使用。

结束语: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应对环境保护工作予以重视,城市道路设计不能仅仅考虑当下的出行需求,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保障道路能够持续、有效的服务于社会的前提下,还要注重道路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美化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切实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民生的需求,如果仅仅考虑到道路满足通行即可,那么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在道路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及技术,确保道路建设满足新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魏永.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的应用探讨[J]. 低碳世界,2016(6):182-183.

[2]高向远.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探讨[J]. 绿色环保建材,2018,140(10):112-114.

(作者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生态理念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百度Apollo平台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公路桥梁不同计价模式下道路设计的应用分析
《昆明市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办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