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虚拟技术对赣傩进行保护的策略研究
2018-06-17李喆金璐洁
李喆 金璐洁
一、赣傩的历史源流及传承演变
1.傩舞的历史源流
“傩”由“人”和“难”组成,其文字图形的释义为人站在面具后面。傩舞是人们戴着面具跳的一种原始娱神舞蹈。在傩的信仰中,人们戴上傩面,即化身为各路鬼神,或起舞驱瘟避疫,或起舞祈祷安康。傩舞背后承载的是中华儿女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景。
傩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萨满巫仪,后来演变为禳祭,即跳大傩。对傩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而自有汉字记载以来,关于大傩的文献记录有“傩,魑假借字,惊驱疫疠之鬼。(《玉篇》)”“命有司大傩。(《吕氏春秋·季冬》)”《周礼·夏官》中记载了周代大傩仪的情况:“方相氏,狂夫四人。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殴疫。大丧,先匶,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傩逐渐演变为宫廷祭祀中的傩仪及民间乡傩活动的一部分。《后汉书》记载,傩祭多在夜间举行,到时燃庭灯、点爆竹,众人集队,击鼓吹号,高唱傩歌而舞,用以驱鬼。后来,傩舞逐渐发展为娱乐性的民间舞蹈和戏剧,广泛流行于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安徽、山东、河北等地区。各个地区又有不同的名称,如鬼物、跳傩、傩戏等,也有名之为跳神的。
2.赣傩的传承
江西省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商周时,居于赣鄱流域的三苗族人便创造了江西灿烂的青铜文化,而发掘于新干县商周墓的青铜双角神人面具就是江西傩起源于商周的最好证明。对于赣傩最早的文字记载来源于南丰县的《金砂余氏族谱·傩神辨记》,它记载了长沙王吴芮在征伐闽越过程中,为避免南丰百姓遭受“刀兵之灾”,而告诫村民“传傩以靖妖氛”。两宋时期,赣傩大行其道,皇亲贵胄都乐于到江西观看傩舞,南丰隐士刘表的诗作《观傩》便描述了当时南丰的傩舞剧。到了明清两朝,赣傩发展至繁荣时期,其中以赣西萍乡傩舞的数量最多。
二、保护和传播赣傩的传统方式
自从我国维吾尔族木卡姆、侗族大歌、藏戏等少数民族歌舞及戏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民族民间舞蹈,使其不但上升为艺术问题,而且成为涉及巨大商业利益的现实问题,不过也带来了过度炒作与开发等诸多负面的影响。目前,赣傩的生态变迁和处境,恰恰是这种现象的突出写照,虽喊着“保护与利用并重、管理与开发并重”的口号,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喜忧参半。大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文化发展同样滞后,对本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胸中无数,缺少认知,既无合理的保护措施,又无具体的管理办法,因而导致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呈听之任之的状态。
第二,有些地区,如南丰,结合经济建设和国家政策,配合并参与开展了文化资源的摸底、整理和挖掘工作,编撰出长达30万字的《南丰傩史论》等资料,搜集整理出30多个有代表性的傩舞节目,并摄录了115个不同风格的傩舞节目。目前,南丰对赣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有所获,力求留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其保护研究行为从自醒渐趋自觉。
第三,有的地区将文化遗产开发和兴办旅游结合起来,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自此以后,傩舞不再是“庙堂”之上的祭祀活動和精神象征,而是成为当地政府、文化界和社会民众获取资源,并加以功利性利用和开发的一个重要渠道。
第四,政府已经意识到法律对于保护赣傩所起的积极作用,正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条例。如在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通过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各级政府机构发挥联动作用,出台相关政策,确保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能在保护、抢救和传承赣傩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传统文化生态面临断裂的态势之下,赣傩如何借助非遗保护制度、新媒体和文化产业项目合作,解决其传统性与当下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已成为当今非遗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三、使用计算机虚拟技术保护赣傩的策略
1.数字化采集赣傩舞蹈动作及过程
动作捕捉技术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对人体运动状态和轨迹进行记录的技术。在动作捕捉的过程中,特定的电子设备将人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进行测量、跟踪和记录,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坐标,大量的数据坐标可以应用于动态三维模型制作。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国家进行了文艺集成志的编译工作。经过近30年的努力,十万文艺工作者收集到了超过50亿字的文字资料,其材料内容涵盖了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文学。至2009年10月,其298部合计400册志书出版工作完毕。然而,由于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使用的资料采集方法多为笔记或磁带记录,这些传统的记录材料在长期的存放过程中容易遗失或失真,导致实际能够采用的资料不足原材料数量的十分之一。此外,对于舞蹈的资料采集,传统的记录方法也仅仅是通过文字描述或是磁带记录完成的,观看者无法对舞蹈形成直观的印象。
对赣傩进行记录的传统数字化方式是照片拍摄和视频录制。照片对于赣傩的记录是静态的,观看者无法了解舞蹈动作的轨迹和节奏。视频对于赣傩的记录虽然是动态的,但是由于分辨率、拍摄技术及拍摄角度等问题,观看者无法对舞蹈的全貌产生具体的印象。使用动作捕捉技术对赣傩进行数字化采集则无上述缺点,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空间自由。动作捕捉技术收集到的舞蹈数据体现在电脑屏幕上的是立体的三维结构,观看者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距离上观看舞蹈动作。这样一来,观看者就可以对舞蹈产生清晰的印象。
其次,时间自由。动作捕捉技术采集的舞蹈数据的呈现方式虽然是动态的,但是观看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可以选择逐帧播放的。这样,观看者能够更细致入微地观察舞蹈动作或运动轨迹,从而发现平时未留意的细微动作。
再次,修改自由。动作捕捉技术采集的舞蹈动作数据可以进行修改和包装,方便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给受众或舞蹈爱好者带来更好的赣傩舞蹈体验。
最后,传播自由。动作捕捉技术采集的舞蹈动作数据是可以被其他软件和硬件设备使用的,提高了赣傩在网络中的传播效率。
2.数字化保存赣傩舞蹈动作及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指研究、管理及应用数据的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数据库技术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在数据库的系统开发和应用理论等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传统的数据库技术针对的是文字、图像、动态影像等数据的管理和应用,这些类型的数据结构复杂、数量庞大、内容抽象,管理和应用的难度相对较高。而在混合现实背景下的VR数据库所应用的是集合了多类信息的动态三维人物及场景模型数据,这类数据结构简单、种类少、内容具体直观,易于管理、应用及分享。
赣傩舞蹈动作在传承过程中易发生畸变,而VR数据库存储的数据是客观的,可以永久保存,并始终保持原始状态,所以使用VR数据库储存赣傩的三维动态影音模型可以杜绝赣傩的畸变及失传。赣傩的舞蹈动作和传统音乐很难传播到域外地区,针对这个难题,VR数据库结合云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赣傩舞蹈数据平台,供远程用户随时调阅相关资料。除此之外,VR数据库中赣傩相关资料零整结合的特性,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发掘赣傩的学术价值。
3.数字化包装赣傩舞蹈动作及过程
计算机三维模型技术对于赣傩舞蹈动作及过程的包装,是建立在动作捕捉技术采集到精准舞蹈动作数据之上的。通过三维建模工具maya或3Dmax,在舞蹈动作数据的骨架上覆盖肌肉、皮肤和赣傩道具服装的纹理,能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动态三维模型更加逼真,观看者更有临场感。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三维模型技术还可以把赣傩包装成卡通人物、机器人,甚至是现实中的明星,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大众对赣傩的接受程度。
四、结语
赣傩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及演变,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谓赣文化的精华。然而,由于经济、交通条件的限制,原汁原味的赣傩已经面临失传的风险。笔者提出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传统非遗保护方式的补充,可以很好地在数字世界保护和传播原汁原味的传统赣傩。与此同时,作为混合现实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把虚拟世界中的赣傩情境进行包装后,在现实世界立体直观地呈现给观众,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红玲.基于禳灾祈福视阈下的江西傩舞赏析[J].农业考古,2011,(3).
[2]张维.赣傩艺术特征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1).
[3]伍建红.浅谈江西傩舞的历史与现在[J].黄河之声,2009,(11).
[4]巫允明.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学研究项目《以计算机混合现实技术改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用性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C162038。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