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语文教材,培养科学素质

2018-06-17王灵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普教师应

王灵

一、科普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许多科普类文章,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介绍社会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科学常识。如通过观察有关动物的异常表现,判断大雨的到来;利用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指示方向,走出“困境”……

第二类是介绍一些寓意深长的科学知识,这部分内容涉及面很广。如壁虎、企鹅、蝙蝠、青蛙、蚕、鲸等动物的生活习性,枫树、松树、桦树、爬山虎等植物的生长特点,趵突泉、镜泊湖、钱塘潮等自然景观的成因,月食、浮力、冬眠、回声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理等。此外,还有一些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和运用所必须掌握的。如有关显微镜、望远镜、地球仪、电脑等设备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科学,展示了无限美好的前景。

第三类是介绍与科学有关的人物和事件。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课文,有的讴歌了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精神,如《詹天佑》;有的颂扬了科学家勇于质疑,不为旧念所囿的精神,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有的歌颂了科学家的勤奋、创新精神,如《爱迪生》。

二、科普类文章的基本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进行“爱科学”教育规定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应做好以下四点:

1.激发科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采取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有关科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和发现,以此来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火烧云》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争论,启发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火烧云为什么会变”“火烧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等问题。

2.传授科学知识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技成果的文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增加他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与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雷达的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3.弘扬科学精神

课文中介绍的严谨、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从事科学事业的灵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授,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优秀品德,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4.培养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这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领悟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理清作者的思路,概况课文的要点,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使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梳理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强化思维训练。

三、科普类文章的教学方法

1.多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科普文章的過程中,教师既可要求学生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整体,又可要求学生读某一段,突出重点。读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可采用范读、试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明白道理,陶冶情操。

2.善思

科普类文章中的许多道理往往不是显性的,而是蕴含于语言文字和故事情节之中,学生只有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广泛联想,才能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一些有启迪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渗透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必须在“渗透”上下功夫。在教学科普类文章时,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地方进行有机渗透。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局限,所以科学意识的渗透只能抓“点”或“片”,点到即可。

4.延伸

这里所讲的“延伸”,是指除了在课堂传授科学知识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如今网络发达,各类相关的资源与文献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得到,这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未来的学习大有帮助。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可以起到良好的互助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厢小学 )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普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