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名寻根(一)

2018-06-16安希孟

寻根 2018年2期
关键词:村庄

安希孟

水乡泽国话桥村

有些村名不叫村,而叫“桥”。古人在河道上搭建桥梁,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叫某桥,此后形成的自家村落就叫“某某桥”或“桥上”。据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统计,全国村名为“桥”的有33221个,沿海或南方居多。乡镇名称为板桥者,数目极大。

浙江金华武义敕令桥,传说为东汉刘秀敕封。刘秀被敌兵追赶,躲到桥洞下面,附近的蜘蛛爬来吐丝织网,追兵未能发现。躲过劫难的刘秀看见桥头白株树上熟透的果实,饱餐一顿。为报答此桥和白株树,他皇封此桥,村子也取名敕令桥。

浙江温岭三衙桥村,三衙六士皆位于此地。三衙桥村名,源于三衙桥。清朝,此地三个衙门集资修桥,得名三衙桥。然而嘉庆《太平县志》却载:“连树桥港,在九都,水自泽库东行,折而南,过三衙桥,东与黄(岩)境十字泾接……三衙桥即方衙桥,与黄境四衙桥皆洋山兄弟炽盛时建。”三衙桥村有“三衙六士九僧桥”,三衙桥与六士桥都在三衙桥村内,九僧桥则为路桥区的桥梁。六士桥,一说六位进士集资修建。九僧桥则是九位僧人化缘筹资修建的。三桥并称,成三、六、九。

浙江温州龙湾区状元桥村,因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状元赵建大所造的状元桥而得名。南有御史桥村。

浙江宁波礼嘉桥村,取自村中古桥“礼嘉桥”。早年村里只有徐、李两家。徐家在街河上造了一座桥,名“善庆桥”。李家穷,和徐家商量,两家再合造一桥,取名“李家桥”。李家为答谢徐家,就取“李家桥”的谐音“礼嘉桥”。现村中古迹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造的善庆桥,还有徐氏宗祠、九十九间头、七份头墙门、“礼嘉桥”原桥栏等。

浙江杭州西湖区有慈母桥村:明代司农少卿葛寅亮家住葛衙庄,其母娘家在龙门坎,回娘家必经龙门溪。溪畔无桥。葛寅亮功成名就,就在龙门溪上建桥,取名“慈母桥”。

绍兴是水乡和桥乡兼而有之,以桥命名村庄是绍兴村名的特色:有的是桥蕴含典故,有的是桥的地理位置,有的是桥的特点,如东双桥、八字桥、夏履桥等。其中,绍兴八字桥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宝四年(1256年)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村名尾字为桥的,浙江宁波方桥村,坐落在福泉山鸣角嵝的山麓,含六个自然村。一条宽敞的溪流穿村而过,溪上一座石桥,铺着石板,桥面仿佛方形,叫“方桥”。村以桥名。山顶保留古代军事建筑“隘口”,垒着石墙。戚继光曾驻守于此。

浙江乐清以桥命村的地名很多,邬家桥是其中之一。邬家桥古称龙川。邬家桥应当是邬姓人家的聚居地。

江苏常州溧阳,村庄多以桥命名,故曰,一桥一村庄。溧阳水网密布,沟渠交错。水多的地方,桥也多。以桥命名的村镇也多。溧阳很多古桥今已不存,但桥名却留存在地名中,例如汤桥、余桥、平桥、别桥、竹箦桥、殷桥、夏桥、胡桥、八字桥、贝桥等。今日别桥,即昔日甓桥,古称“安乐桥”,是溧阳最早建的桥,始建于隋代大業十三年(617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甓两岸取其固”,甓就是砖,在两端用砖砌成桥堍,故称甓桥。后来被错写成别桥。

用竹子搭成的桥叫竹箦桥。传说河的两岸,垂钓的老者用河边竹子搭成一座竹桥。因桥面竹编呈床席状,被称为“竹箦桥”。溧阳市有竹箦镇余桥村。明万历年间造木桥,清乾隆庚子年重修,改为石桥。

溧阳城里有夏桥村,夏桥,古称“下桥”。下桥,因在溧阳城下水关东的下游,故称。南宋绍兴年间,因桥靠近秦梓府第,故又称“秦公桥”。秦梓是秦桧的哥哥,原籍江宁,宣和六年(1124年)登进士第,居官清正,不愿与秦桧同流合污,故迁居溧阳。初住上黄镇尚典村,后住溧阳下桥。下桥是桥的名称,也是一个自然村的名称。

广东揭阳普宁平定桥村,桥原名黄大桥,又名黄殿桥。南宋陈氏从福建莆田竹木街来此定居。村东北有桥名黄大桥,系黄姓所建。潮州方言,大与殿相近,年久被转称为黄殿桥。相传,北宋兵征南时,扎营于此,为祈早日平定叛乱,故村名又易为平定桥。

江西大余县斑竹桥村,或名竹桥村,方志记载了村名的由来:以前,在通往村庄的主要路口有一座桥,建桥的材料都是斑竹,村庄因以为名斑竹桥。江西抚州有竹桥村,金溪挨村而过,一溪如带,上架竹桥。元末明初始建竹桥古村。

山东德州砥桥,紧靠漳卫新河。大河决堤,仅残存一角,名铁角镇,后河上建大桥,借中流砥柱之意,取桥名砥桥,后为村名。山东微山九孔桥村,村中有族谱载,刘氏于咸丰元年迁来,定居于九十九孔桥(又叫乱石桥)边,村子取名九孔桥(又曾名刘庄)。

安徽黄山汗山桥村,又名撼山桥村,桥原名“蓝天桥”。岳飞率军大败金兵,金兀对天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后人把他感喟的地方蓝天桥改为“撼山桥”。民众误写成“汗山桥”。

河南焦作有马范桥村,附近还有陈范桥、刘范桥、石范桥等村,村名都与范桥有关,主要居民分别为马姓、陈姓、刘姓、石姓。范桥名称与战国范雎有关。范雎,亦名范且,更名张禄,潜入秦,慷慨陈词。秦王拜范雎为相,用“远交近攻”策略。后自责谢病,归相印,不久病死。刘范村有范雎墓,石刻“秦国丞相范雎之墓”,碑上镌刻《祭秦相范雎文》,2010年立。刘范村传说范雎死后葬于此。后来刘、郜、李三姓迁居此地。郜姓居地取名郜范村,刘氏取名刘范村,李氏李范村。沿河有几个村庄,村民在河上建了几座桥,百姓称为“范桥”,后来这几个村庄便以村中居住人数多的姓氏冠名,这就是马范桥、石范桥、刘范桥、陈范桥等村名的由来。

河北唐山玉田不少村名带有“桥”字,如丁家桥、江家桥、杨家板桥、刘家桥、李家桥等。人们在河道上搭起简易的桥梁,并在桥名之首冠以自家姓氏。村庄有桥,会在村名后面加一个“桥”字。河北玉田彩亭桥镇,金代晚期,学士杨绘(字彩亭)退休回乡,定居蓝水之畔。当时,没有村名。他出资在蓝水(今称蓝泉河)上筑起三孔拱券石桥,名为彩亭桥,后来就有了彩亭桥村。它和金朝卢沟桥都是载于《大明一统志》中的十三座古桥之一。以桥为村名,如王桥、李桥,系河北古卫河、古漳河沿岸村落有木桥,居民以王姓、李姓为多故也。

北京门头沟村名与桥梁有关。龙泉镇的村子孙桥,也叫孙家桥,始建于明代,单孔石桥。梁桥也叫梁家桥。梁桥是因为城里的官人梁九公出资修建。北京房山板桥村,清代成村。此地原属芦村,称“北地”,后来于此地大石河上修造一座木板桥,便于东西往来,桥之两头渐成村落,隔河相望,河东者称南板桥,河西者称北板桥。

太原豫让桥,即赤桥。战国时,智伯家臣豫让潜伏石桥下,行刺赵襄子未遂,此桥遂更名豫让桥。明万历《太原府志》:赤桥“在太原县西南七里晋水上,智伯引水灌城。初名豫让桥,至宋太祖凿卧虎山有血流成河,故改今名”。赤桥所在的村因而被命名为赤桥村,村观音堂碑文:“石桥村曾名刘村、韩村。”太原小店区有西桥、东桥、橙桥、邓桥、洋灰桥等村名。

村名尾字拾趣

中国传统村落名称由姓氏加“家庄”“家坡”的很多,凡称呼“家庄”“家坡”“家堡”“家岭”“家湾”的村庄,理论上应该比较小,由同一姓氏的几户人家组成。

河北辛集市范家庄,据《束鹿县志》载,元代耿恭死后葬于此地,有姓范者为之守坟,后定居建村,遂称范家庄。

太原晋源区武家庄,太原娄烦马家庄、张家庄、盖家庄、雷家庄、潘家庄,太原杏花岭区耿家庄,万柏林区白家庄,太原清徐罗家庄、武家庄、马家庄,太原阳曲杜家庄、胡家庄、张家庄,太原古交姬家庄、武家庄。

村名由家族聚居形成而带“家”字的,如山西祁县张家堡、梁家堡、刘家堡、乔家堡、马家堡、程家堡、戴家堡、巩家堡、段家窑。其余如郑家庄、韩家庄、阎家庄、侯家庄、王家岭、左家滩。浙江东阳的村庄,多以宅命名,如马宅、郭宅、李宅、卢宅。

北京郊县许多村名尾字叫营,源自山西的县,故曰“山西的县,北京的营”。北京的大兴和顺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地名和山西的县名相同,许多村子尾字为“营”,比如河津营、长子营。元朝,老百姓流落到太行山为屏障的山西境内。元末,战乱频仍,“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华北地区荒草遍野,“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山西,尤其是晋南,社会相对安定,人口繁衍日盛。1388年,官方组织的移民开始了。8次从山西移民,山西来的移民使用原籍县名命名其村落,为区别,需加“营”字。北京的大兴就有了石州营、孝义营、沁水营、解州营、霍州营、黎城营、蒲州营、潞城营、绛县营、屯留营、大同营,甚至叫山西营。民间盛传“山西有多少县,大兴就有多少营”。顺义有河津营、夏县营、稷山营、东绛州营、西绛州营、忻州营、红铜营、赵全营。个别村名读白或者谐音,改变了原有发音。如,红铜营实为洪洞营,赵全营系赵城营。

河北冀州村庄称谓尾字为“寨”的有21个。唐山市以“寨”为名的村庄有88个,起初为女真族建立。金世祖从东北迁移至此,女真族独立结为村庄,为内外有别,称为“寨”。寨中设寨使。他们也渐由狩猎民族转化为农耕村落。四川汶川萝卜寨,最早被称为凤凰寨。因寨子所处的海拔气候土质适合于萝卜生长,得名萝卜寨。四川阿坝理县桃坪羌寨,是保存最完整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有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著名景点有新羌寨、古羌寨、杨家大院等。山西忻州兴隆寨,白洋淀王家寨,山西大同宝峰寨,云南红河州安乐寨、大薄荷寨,湖南古丈县岩头寨、海边寨,云南红河州太阳寨,也是颇有名气的古寨。

罕见的村名尾缀字还有“甸”。甸,用于地名时指郊外。古时都城,郭外称郊,郊外称甸。湖南永州沙背甸村,位于潇水边,由河沙沉甸而得名。甸,意即淀。唐山市丰润区唐河甸,传说李世民东征避难于此,后有大将救驾,唐王封该地为唐御河甸,简称唐河甸。丰润区大黑马甸,相传唐初建村,初称拿马甸,后改称大黑马甸。《丰润县志》载:“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曾屯兵于此,有黑色神马饮于潭,尉迟敬德筑台以望,遂计得之,今黑马深潭犹在,石碑坠入水中不可考。”后有人传,大黑马甸即当初尉迟敬德得神马之处。

村名叫甸的,云南居多。云南楚雄黎溪甸、通红甸、下甸庙,云南红河莫测甸、苇甸、上苇甸、坡头甸,云南怒江通甸、法甸、上法甸、下法甸、苦竹甸,云南宾川小乔甸,云南大理各纳甸、大湖甸、内甸、者甸、梭罗甸,云南玉溪西松甸,等等。

村名不叫“村”而叫“堡”的,全国有11164个。堡,本义是军事防守建筑,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堡以自固。”翼城有西堡,绛县有梅村堡。山西洪洞县有永堡,清宣统年间,感到永宁不如众志凝结好,改永宁堡为永凝堡。山西祁县有东沙堡、张家堡。河北邯郸馆陶县有柴堡(村)、郭马堡(村)、樊堡(村)等几十个村名叫堡,都是因为宋辽交战时辽兵在此修过碉堡或寨堡。明朝移民便以姓氏命名这些村庄为堡。也有的村名叫“村堡”,围有土墙。清人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建平县西有村堡,曰诸葛城。四周土墉,隐隐隆起,居其中者,可数十家。”故村堡泛指村庄。《中国歌谣资料》:“北大荒,真荒凉,五十里村堡是近邻,三十里窝棚对面炕!”

有的地方,堡念pù,与铺相通,古代土筑的小城。“堡”分布于晋陕豫,是防守要塞。瓦窑堡,陕北名堡。太原东太堡,土筑小城。太堡,汉代王太后的堡子。汉高祖十一年封其子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刘恒即帝位后,封其子刘参为代王。太原市东太堡有汉清河太后墓。民初称东太堡、西太堡。

崮,山冈,也是村名尾字。山东莱芜柳龙崮、马龙崮、东龙崮、南龙崮、近崮。孟良崮,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马龙崮,相传明初王姓由南苗山迁此,马姓早居,因村近龙崮山,冠以姓氏,故名马龙崮。山东叫“崮”的山多,所以叫“崮”的地名也多。崮,造型独特的山峰,地貌形态中属桌形山或方形山,顶部平展开阔,周围是如同刀削的垂直峭壁,当地人称为崮。

北方多山沟、溪谷、山涧,村名直接叫沟的很多。村名为“沟”者多因为居住地理位置有沟坎,称为“沟”。全国以沟为名的村庄有162232个。如著名的夹皮沟、夹边沟、門头沟、龙须沟等。翼城有七沟村、七条沟。

陕北子洲县历史文化名镇马蹄沟,管辖马蹄沟、满堂沟、清水沟、碾盘沟、五玄沟、王家沟、闫家沟等自然村。马蹄沟得名于一个神话传说。沟口两块磨盘大石,各有一个圆坑,形似马蹄,被称作“马蹄坑”,两块石头被称作“马蹄石”。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印。大禹骑神马翻山过河。嵩山北麓黄河泛滥,大禹摸着神马的头说:“驮我飞到嵩山北麓吧。”神马前蹄踏着巨石,后蹄一蹬,腾空而起,平安落到嵩山北麓。巨石上留下了两个马蹄窝,被叫作马蹄石,山沟被称作“马蹄沟”。还有传说说是李自成大军经过此处,留下很多马蹄印,此处因而得名“马蹄沟”。

洛阳孟津一村名为“接驾沟”,传说东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有一花蟒示意两人朝它眼睛看的方向走。两人沿蜿蜒小道找到了一个村庄得以逃生,朝廷官员前来接驾,少帝和陈留王得救。这个小村庄便改名为“接驾沟”。

江苏徐州斩蛇沟村,得名于刘邦举义时的怒斩白蛇。为纪念他斩蛇,后人修建“白帝子庙”,斩蛇处的河沟名为“斩蛇沟”。

猜你喜欢

村庄
月光照耀村庄
初 春
今夜想你
山坡上
来吧,来吧
村庄晨雾
数学村庄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