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44”:中职语文小说全书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8-06-16赵美华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

赵美华

【摘要】小说全书阅读活动以“项目引入、全员参与”为导向,以“分层阅读、层层推进”为方法,围绕“1”个主题、“1”部小说开展阅读活动,进行“4”大主题项目活动来推动全书阅读,并用“4”维度学分评价体系评价全书阅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全书阅读。

【关键词】中职语文;小说全书阅读;阅读维度;评价维度

对于正襟危坐捧一本经典名著,中职生有其天然的抗拒性,他们更愿意亲近现在铺天满地的网络文学,而由此滋长出来的微阅读更适应中职生“开机化生存”的生活方式。这种无需太多的背景铺垫,过多的情感投入,甚至对阅读深度也没有高要求的阅读模式,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临。不可否认,微阅读提供了一种过去没有的阅读方式,但它不能替代其他阅读方式,尤其不能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方式存在于学生的阅读中。阅读,始终应以经典为本,课外阅读更要鼓励学生进行经典名著的全书阅读。

一、经典名著全書阅读的意义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跳板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生的阅读明确定位,要求“掌握现代文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对于习惯的养成,叶圣陶曾有一问:“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所以,全书阅读对于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能力是一块不可或缺的跳板。全书阅读一则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二则检验了阅读方法的运用。

(二)学生人生阅历的沉淀

阅读不仅仅是语言的碰撞,也是一次人生心灵的互通。经典所呈现的人文思想会再现于阅读者的认知中,成为他们人生的独特沉淀。全书阅读将会为人生沉淀推波助澜。这里的沉淀分为两种。一为思维沉淀。学生通过全书阅读获得大量信息来触发思维,进行不断的对比与反思,形成人生思维沉淀;全书阅读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思维更有广度和深度。二为精神沉淀。经典名著具备的人文因子会触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更多的体悟,形成的精神沉淀带来对世界的洞察和对人生的追求。这对于中职生来说无疑是一剂人生良药。

二、选择小说全书阅读的理由

在中职生全书阅读活动中选择小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阅读能力普遍偏低。同时他们大多进取心不足,意志容易动摇,怕苦惧难,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阅读中。故而阅读书籍的选择要在保质保量的同时,以激发阅读兴趣为首位,才能提升阅读效果,培养阅读习惯。所以以情节为吸引点、以人物为推敲点的小说可以首选,作为全书阅读的敲门媒介。

(二)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

中职生强烈的自卑感与自尊心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对人生会失去信念与思想。经典小说所承载的人生智慧应倾向于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思、自我战胜等人生启迪。

三、“1144”小说全书阅读设计与实践

基于全书阅读的意义和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1144”小说全书阅读活动的开展以“项目引入、全员参与”为导向,以“分层阅读、层层推进”为方法,围绕“1”个主题、“1”部小说,进行“4”大主题项目活动来推动全书阅读,并用“4”维度学分评价体系评价全书阅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全书阅读。

(一)“1”个主题

阅读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呈现效果的教学活动,故而活动开展时间为两学年四个学期: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根据高一迷茫、高二懵懂的学生特质,分别设定四个学期的四个主题:流浪与成长、磨难与坚守、重生与信念、战斗与幸福。

(二)“1”部小说

全书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活动的展开不能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再则学生基础薄弱、阅读能力较低的现状下也不宜过快过多开展深层次的全书阅读,故而每学期开展两次全书阅读为宜。根据主题,确认两学年四学期八次活动的小说及拓展选读如表1。

(三)“4”个阅读维度

阅读能力包括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解释推断、发散拓展和批判赏析等六个能力。为了提升这六大能力,阅读活动主要围绕“听”“读”“思”“辨”四个维度展开。四个维度的活动主题与目的如表2所示。

1.听之有柔情

架构“听”与“读”的无缝链接,打破常规“读”书方式,借助各个媒介,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建立“吧主”制,形成阅读共同体,督促学生坚持阅读。

(1)阅读共同体的建立

依据所阅读的小说字数确认阅读共同体的个数;依据小说章节、故事情节等设立书吧名称;依据学生诵读水平,自由组合搭配,教师适当调配,形成阅读共同体——书吧。积极鼓励阅读鉴赏能力较弱的学生担任“吧主”,承担每日每周的音频资料,为整合成有声读书吧提供丰富素材,也激发这类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依据20万余字、“我”五次出海详略,学生自由组合,师生协商,42人共形成了5个阅读共同体,详见表3。

(2)活动介绍

活动一:借助平台,推进阅读。

建立微信群,根据阅读进度,随时随地上传所在阅读共同体的朗读音频,做到每日一录,每日一选,每日一推。吧主做好音频的整理归纳工作。

创建展示平台,进行美音擂台PK。根据阅读共同体的推荐,每周进行一次播音擂台赛,要求每周参赛人员不得重复,根据名次进行积分,每学期评出“十佳擂主”。

活动二:创建有声听书吧。

推荐精彩章节音频示范资料,提供范本,提供技术支持,对精彩音频进行美化(消音、配乐),整合成集,以供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下载听书,形成“读书”与“听书”的无缝链接。

活动操作如图1。

2.读之见实感

依据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整,以“书院”形式组成学习共同体。该学习共同体将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对小说进行初次感知与鉴赏,建议“书院”院长由有较强阅读理解能力、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活动机构设置如表4。

活动从个人赛和团队赛两个层面平行开展,鼓励全员参与,并纳入评价体系。

活动一:说书——讲出故事,摆上缘由(个人赛)。

节选你认为小说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将其内化为你的语言,讲出故事,并阐述你的理由。以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教师处,由教师选出十位选手后,同学投票选出“说书”前三甲。

活动二:评书——读出你的评价,展出你的收获(团队赛)。

将整合成果以合适的方式展示于班级内(方式不限),由平行班级投票选出前三甲。

3.思之出真知

阅读讨论关系到阅读的持久,更关系到阅读深度。组织有效的阅读讨论,才能挖掘小说深度,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体悟,产生阅读愉悦,形成阅读习惯。“问题引领”能够最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设置不同维度问题来推进阅读讨论。在多次阅读实践中,质疑性问题、对比性问题较能激发学生阅读讨论的欲望,由此形成两大活动以求学生思中出真知。

(1)活动组织流程如图2

(2)活动操作及内容介绍

活动一:争议与选择。

因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不同等因素,学生对人物、情节等会有争议甚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见。利用阅读争议点,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多角度、辩证性的阅读探究。活动流程如图3。

活动过程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争议点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兴趣点(决定学生参与度)、争议价值(决定阅读深度)、小说主题及活动主题(决定阅读方向)。

第二,人生A、B场的选择可以改变,即转场。为避免墙头草及实现争议的有效性,每人只能转场3次。转场,也是学生“争议-反思-再争议-再反思”思维内化的过程。

第三,争议结果不需要是唯一的,也不应该成为评价标准,争议过程中能勇于站在A、B辩论台并且有精彩论述的学生,在最终评价表中应有体现。

活动二:质疑与释疑。

“质疑”是学习过程中对小说更深层次探究的基础。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引导学生能提问、会质疑,教会学生提好问,质好疑是本活动的目的所在。质疑性问题从情节文本、人物形象和思想主旨三大方面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注意从深度、广度上思考质疑。活动操作流程如图4。

4.辨之成自我

思辨阅读是由思辨性能力引发并加以延续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对自己发出挑战的意义所在,能使学生在阅读小说过程中进行大胆探索,在思辨阅读中形成自我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活动最高层次的目标是通过创新性思辨阅读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成就,懂得阅读的意义。

活动:百姓讲坛。

活动岗位设置如表5。

活动流程如图5。

活动组织过程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竞选舵主的学生确认要思辨的专题,竞选舵主的过程是全班学生甄选感兴趣专题的过程。教师要关注专题的甄选,这关系到一次小说全书阅读活动中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厚度。

第二,招兵买马过程中,要鼓励“以强带弱”,让更多学生进入思辨阅读的思维过程中。

第三,讲台准备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与学生一起思辨阅读,教学相长。

第四,专题的思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格局思辨问题,从全书纵向横向多方位解读,鼓励学生联系现实展现个性化解读。

(四)“4”个评价维度

学生对一部小说进行全书阅读,最终阅读深度因人而异。以阅读深度来评价阅读活动的效果一则主观性太强,再则易产生只看结果的评价。鉴于此,尝试构建学分制评价体系。

學分制侧重于评价学习经历,它的实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分制评价量化体系将从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过程、结果、协作四大维度全方位立体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度和阅读深度。具体量化考核如表6。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和激励,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让学生在进步感受中获得信心。教师要根据评价量化的结果、学生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全书阅读的不同阅读深度,并在下次全书阅读中落实。

四、“1144”小说全书阅读研究的思考

全书阅读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其展现的收获与问题则更具思考意义。

其一,中职学生确实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文本层次较低、阅读能力较弱等现象。反思,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否对学生的阅读缺少应有的重视,特别缺乏对学生进行全书阅读的指导意识,更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辨阅读教学的信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有力地展现了一个事实:中职学生也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暂时被掩埋。只要教师进行有力的引导与鼓励,给予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定会徜徉于阅读中,并且极速成长,最终内化为他们的终身阅读习惯。所以,教师要有信心。

其二,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有层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逐渐达成目标。每一次阅读活动的开展都应有层次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有“备”而读,让学生不再盲目阅读,而是有目的性的阅读。只有在这样一次次的有效阅读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才会逐渐得到提升。所以,教师要有恒心。

其三,评价机制固然以量化的方式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付出与收获,但全书阅读是带有浓烈个性化解读的活动。积极认可每一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是带领学生更有趣味走在全书阅读路上的情感要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学生角色中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从更多维度、更大格局、更广空间来思辨小说。所以,教师要有同理心。

笔者相信,带着这三颗心,中职学生会在小说全书阅读的道路上收获他们想要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欧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N].工人日报,2017-12-18(007).

[2]李镇西.阅读的力量[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33-34.

[3]董晓.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N].发展导报,2017-12-01(028).

[4]黄语新,明慧芬.课外阅读对高中学生的意义探究[J].中学语文,2017(33):37-38.

[5]李翠红.高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语文,2017(33):18.

[6]董占军.如何绽放阅读教学的魅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2):29-30.

[7]裴红林.教学探究小说主题性阅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11):59.

[8]侯斌.中职学校小说教学调查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6.

[9]钟菊莲.例谈小说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2):123-124.

[10]曲帅.中职小说阅读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暑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