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和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2018-06-16刘文清
刘文清
摘 要:由于听力理解过程比阅读理解过程更为复杂,因此要辨证地看待图式在其中的作用。对语音信息的感知和解码才是听力理解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阅读;听力;图式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45-1
近年来图式理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很多高校老师对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人们普遍认为图式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不少人将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但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却很少有人提到这一理论。本文立足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讨论了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对不同的学习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图式类型是不一样的。
一、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根据图式理论,任何文本信息(口头的或是书面的),本身并无意义而只是引导读者或听者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获取或重构文本的意义,达到理解的目的。在文本理解过程中,读者可以利用图式知识与文本信息进行相互作用,通过“由低层到高层(bottomup)”和“由高层到低层(topdown)”两个过程对文本进行处理,当图式与文本信息相一致能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缺时,读者就能理解文本;反之,则理解失败。
二、图式在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图式是关于某一事物具体构成的框架,它可以为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做出预测。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对标题越熟悉,知道是关于什么的,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
当人们感知到外部事物时,相应的图式得以激活,被激活的图式对信息进行加工时,只是对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编码。并将其纳入到图式网络中去,对与之无关的信息则删减掉。这使得记忆的负担不至于过重,从而保证了记忆的有效“库容”,加速了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A: What time is it?
B: Well, the postmans already passed by.
如果读者没有激活适当的图式,就会答非所问。但如果读者了解到了邮差每天都是在一定的时问经过,就会明白B的回答是以邮差的经过来暗示大概的时间了。
图式的变量约束作用,使人们在认知和理解外界事物时,思维被限定在一定的方向和范围内,有图式提供的总体框架为有效推理出某个事物“缺省值”提供帮助。比如说英语中各种填空题,只要我们懂得了材料的大意和语言结构,就没有什么困难。
Jean bought a ticket and went into the theatre, the ticketcollector forgot to tear her ticket apart and she didnt bother to remind him.
句中没有出现为什么撕票这样的细节,我们根据平常的经验却可以推出,一般情况下,撕了票才算检验了票,也就不会感到惊讶了。
由于听力和阅读同属于“获得性技能”,都是学习者获得“理解性输入”的重要途径。表面上看,它们的不同仅在于阅读理解是通过眼睛的“看”来进行,而听力理解是通过耳朵的“听”来实现。故人们也尝试着将图式理论引用到听力理解活动中。有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他们认为听力理解的实现有赖于图式的积累和激活,认同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由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大部分学习者都积累了相当的语言图式。因此,研究者们大都强调内容图式或形式图式在阅读和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尤其是内容图式的作用。
但我们要看到,听力理解过程有其独特的特点,听力理解过程比阅读理解过程更复杂。过去,人们大都认为听力理解过程是听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听力理解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对所接受的信急进行解码和意义重构的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的认知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感受器)对连续音流进行感知和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断。然后将辨认出的语句或片断留住(即存入短时记忆中),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语句或片断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接着,将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约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在必要的时候它可以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被提取,经效应器输出。同时,整个信息流程中的每个认知活动都受到一组认知过程(即控制过程)的控制和调节。在整个过程中,影响听者的不但有语音信息本身,还有记忆水平、听力策略、听者的心理状态和周围环境等。
三、图式理论运用的建议
不管是阅读理解还是听力,都需要不断地拓宽图式,下面是一些拓宽图式的建议:
1.介绍背景知识,激活图式,导入课文。一个民族的语言不等于语音+词汇+语法,它还渗透着该民族的文化。缺乏对该民族文化的了解往往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大要素。在教授阅读课文时,利用与阅读有关的图片,光盘,影片等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逐步引入课文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为下一步教学铺平道路。
2.细读——加深理解课文意思,構建文本语义图式。教师就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细节性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语段进行认真阅读、观察并提取相关的事实与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构建篇章大致的语义图式。
3.精读——深层理解课文含义,进一步丰富语义图式。在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层理解文章内涵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文章中经常没有明确的表达,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对文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更深层次地去揣摩作者的看法和态度。
4.运用图式,化知识为技能。通过前几步的阅读话动之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结构和语义图式。此时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或改写,以强化所获得的信息。这一步活动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把掌握的知识通过图式转化成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