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门诊护理中产妇抑郁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8-06-15上官海燕
上官海燕
【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后抑郁发病情况的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保健,以及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减少和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几率,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方法:临床2 OO多例产后抑郁进行抽样分析,不同原因引发的产后抑郁,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结果: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后,抑郁症状明显好转,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产子、曾有异常孕育经历、曾有多次孕育经历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产后抑郁。应该从多个方面给予预防、治疗和心理疏导,进而减少孕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产妇抑郁;心理治疗护理;心理疏导;术后恢复
1 概述
产后抑郁症是妇孕妇在产褥期经常容易发生的一种现象,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暂时性心理退化,情感脆弱,依赖性强,适应性差,尤其是产后1周左右的时间内十分明显。且在某些危险因素下容易发生短暂的精神障碍,是女性精神类问题中最常见的类型。孕妇在生产之后,由于雌激素、性激素、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方面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身体、心理、情绪的变化。临床病症为心情沮丧、情绪低落,精神状态处于易怒、恐怖、焦虑的状态,对自身及婴儿过度担忧,并伴随着嗜睡、迫害妄想、思维障碍,甚至伤婴或自杀行为。患者在患病初期如果及时治疗或者进行心理辅导,症状很容易缓解甚至消除。但是如果初期没有重视或者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抑郁症加重,对于患者的家人,生活甚至社会都造成严重影响,最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我国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所以我们在早期就应该做好准备,进行必要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2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2.1 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
在平常的医护工作中,应及时对产妇产后抑郁进行预防性措施,鼓励开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例如,可以如建立孕妇学校,定期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授课,系统的介绍妊娠、分娩、产褥期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帮助孕妇克服对妊娠、分娩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加强自我调试,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医院可以设立家庭式病房,并且设置不同价位的病床,满足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需要。提倡丈夫陪伴分娩和导乐陪伴分娩,以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和不安情绪。在产妇分娩全程应给予其精神和心理的支持,避免医源性负面影响。严密观察产程,提高产科质量,改善母婴分娩结局,减少急性剖宫产对产妇的不良刺激。在产褥期,应该为产妇提供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促进产妇的身体康复。医护人员应该帮助产妇迅速适应母亲角色,学会如何护理新出生的婴儿。同时督促丈夫和亲友多与产妇加强情感交流,关心、爱护、体贴产妇,增强产妇的自信心,维持产妇的心理平衡,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使产妇能够顺利的渡过其人生中这一特殊时期。
2.2 产妇产后心理的护理
(1)对于孕妇产后焦虑等症状,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护师应该在孕妇产后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亲切问候,增加产妇的安全感,稳定产妇情绪。还需要做好产后相关医疗护理措施,定期检查产妇身体,调节环境,避免不良刺激对产妇造成不良影响,减轻产妇的身体和心理上双重压力。
(2)有些产妇家庭环境较为复杂,家庭关键比较紧张,针对这些家庭的产妇,医护人员需要与产妇丈夫多沟通联系,做好丈夫的思想工作。帮助和指导他与妻子共同度过这个心理障碍时期,指导他如何更好的照顾新出生的孩子,减轻产妇的压力。同时也要协调产妇与其家属成员之间的关系。尽量帮助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从而给产妇带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3)在产后,医护人员需要高度警惕产妇的一切伤害性行为,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保护好产妇和新出生的婴儿。对于某些产后抑郁情况较为严重的产妇,需要安排其亲属或相关医护人员24小时在其周围陪伴,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照顾,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年龄:22~44岁,平均32岁;其中初产妇168例,经产妇32例;顺产127例,剖腹产73例;孕期34~36周38例,37~42周162例。全部病例均排除精神病史以及家庭精神病史和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通常情况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无心与他人交流,心情压抑、沮丧、易哭、对家人甚至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这类患者总共185例,后一类症状稍重,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焦虑、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等共13例,最后一类症状很严重,通常表现为自暴自弃,甚至有自杀倾向,共2例。
3.2 方法
(1)按照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提供的评分测量标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评分在13分或13分以上;然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后,再次进行评分以进行对比[3]。
(2)加强心理疏导。当产妇进入产程后,产妇的恐惧心理加重,这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产妇,利用细心、贴心的交流和关怀,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使孕妇的注意力从阵痛转移,对其在生理,心理上都提供支持和鼓励,避免产妇因惧怕而产生焦虑情绪[5]。
(3)分娩后加强护理干预。1)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生产后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所以产后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過度疲劳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这时需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的护理时间应集中和固定,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和探视。2)帮助产妇做好母乳喂养除“大三阳”产妇及病毒复制活跃产妇外均可母乳喂养[7]。3)产妇的产后身体恢复也很重要,适当的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比如适当开窗让室内的空气流通,提供新鲜氧气,在运动前记得排尿,身着宽松不紧绷的衣服进行锻炼。仰卧,深吸气,抬高双臂,收缩腹部等一系列动作,让产妇根据自身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锻炼,如中间出现不适或者有出血症状应停止锻炼,并进行检查治疗。4)开展随访工作产妇回家后应定期随访,及时发现产妇的不良反应及一些不良习惯,指导产妇进行改正,同时加强产妇与医院的沟通,做到悉心讲解,耐心倾听。5)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群众和社区医护人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
3.3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记录产妇护理干预后的抑郁症状程度,并做好对比分析。向患者分发护理调查问卷,答案采取封闭式答案,分别为症状消失、症状减轻和无效果。
3.4统计学处理
所获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和Excel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干预后对照比较
干预后对照如表1所示。
81%的患者痊愈,共162例;12.5%的患者有了减轻和康复的表现,共25例;仅有13例患者基本没有受到治疗的影响,占6.5%。通过症状表现程度的不同,通过护理干预后的产妇,能更正确地对待孕期和分娩期出现的不适,树立正确的生育观,打破旧的传统的封建思想,减轻了孕妇的心理压力。对于产妇来说,夫妻关系和谐,家庭和谐是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减少家庭纠纷以及家人对如何护理婴儿的分歧、争吵至关重要,产妇需要丈夫和家人对其全身心的照顾、理解和支持。
产后抑郁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抑郁症[5],就目前的医学类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孕激素和雌激素都会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娩以后,孕妇各类生理激素水平又迅速减少达到以前正常水平。这段期间女性很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如果不及时进行辅导,很可能演变为抑郁症,后果不堪设想。
5 结论
为了更好的预防和降低孕妇的抑郁症状,我们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太多和医院环境基础建设。由于产妇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环境,她们对医院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应该提升医院整体医疗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态度。并且向孕妇详细交代介绍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和各项检查事宜,要从心理上消除她们的担心和紧张。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与家属做好及时的沟通,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和家庭环境。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通常造成孕妇产后抑郁有很多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产科因素等等,给产妇的身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产妇身心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有效制止产后抑郁症,给予产妇更多的支持与关爱,从而增强产妇的信心改善自身不良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夏海欧.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5).
[2]龚绍麟.抑郁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4).
[3]杨怡,何仲.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与分娩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3.
[4]何志毅.產后抑郁症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688-689.
[5]谷进,刘穗玲,陶欣等.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615-616.
[6]杨晓玲.分娩期妇女心理状态评估与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