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原之约,文化之旅

2018-06-15梁安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梁安琪

摘 要:校本课程是以国家指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发的具有多样性且可供学生选择的校级课程。我们以《陇原之约,文化之旅》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甘肃厚重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属于孩子们的甘肃旅游,在知识渗透的同时进行人文素养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旅游;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多想带上装满梦的行囊,牵一只骆驼去那风沙弥漫的远方,穿过祁连的六月飞雪,走进吹沙的无边大漠,追赶如血的丝路残阳,跋涉角鼓的河西走廊,听胡笳阵阵,驼铃声声,看黄沙漫漫,狼烟袅袅……”

这段话摘自于校本课程教材《陇原之约,文化之旅》,它以甘肃的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全程贯穿历史文化概述、民俗民情介绍,更深层次地涉及到非物质物化遗产讲解,旨在让学生认识甘肃、爱上甘肃,进一步成为甘肃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整本书的编写是在初中生学习兴趣需求下、知识能力范围内,以走班选学、活动自助的形式,开发出的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土特色教程,致力于把甘肃的文化,尤其是非物质遗产文化,带进校园,带近学生。

课程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个专题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甘肃,第二个专题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兰州,下面具体介绍课程的开发设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甘肃——“神奇陇原,文明之源”,课程用八千年历史的厚重和多元文化的绚丽拉开了帷幕,下设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甘肃旅游,简单介绍了甘肃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行政区域、旅游资源以及多元文化,其中添加了知识链接——甘肃旅游线路指南和数字甘肃,用最简单的数字描绘大美甘肃,渗入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点点滴滴。从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丝绸之路,到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莫高窟和“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从史前地下博物馆“大地湾文化”到孕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文化”;从源远流长的黄帝传说到历史悠久的嘉峪宝卷,让学生初步领略甘肃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板块为语言文化,又分为了诗词甘肃和方言甘肃两部分。古朴厚重的黄土是文化的根脉,波澜壮阔的黄河是历史的血液,岁月长河中多少文人骚客为甘肃留下了浓墨重彩,课程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来触摸甘肃的历史文化脉搏。其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更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悲凉,同步对接学生活动设计“声情并茂诵甘肃”美文诵读,让他们充分感受甘肃文化的璀璨夺目。

在这个板块中还包括了方言甘肃,因为方言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表现,是地域文化的最好载体,所以说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方言。课程先添加了知识链接——别有风趣的兰州方言四级考试,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中感受兰州话独特的语言魅力;又设置了知识链接——双语甘肃模拟导游,让英语走进校本课程,带来不一样的语言风采;最后对接学生活动设计“伶牙俐齒说甘肃”,用地道的兰州话开启一场精彩的自由表演。

这一板块的内容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度体会甘肃的语言韵味,做到听其音、知其意、会其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解做了进一步拓展。

第三板块为美食特色,首先要说的就是兰州的牛肉面,它可是兰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就榜上有名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以“中华第一面”的称号走出国门,飘香世界。当然,除了牛肉面还有很多,课程挑选了各地独具特色的美食进行了简单介绍:兰州的酿皮、天水的呱呱、陇南的搅团、武威的三套车、张掖的搓鱼子、敦煌的驴肉黄面等,同步对接学生活动设计“有滋有味品甘肃”,让学生用PPT大赛的形式做一个美食宣传,一起感受舌尖上的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板块为艺术瑰宝,从《梦回边关,大美甘肃》美文欣赏——华辞彩章写甘肃,扩充知识链接黄河文化;到《河州大令》音乐欣赏——临夏花儿唱天下,补充知识链接甘肃民族文化;再到《拉卜楞寺》影视欣赏——千年菩提拉卜楞,增加知识链接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一整套绘声绘影的文化讲解,同步对接学生活动设计“妙笔生花赞甘肃”征文比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大美甘肃谱一首赞歌,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绘一幅画卷。课程通过形式不同的活动设计,内容丰富的知识链接,让学生自愿走进课程,自觉宣传甘肃,自发传承文化,增强他们对家乡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感。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兰州——“神奇陇原,文化之源”,课程用“魅力兰州、黄河之都”的口号掀开了篇章,下设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谁不说咱兰州好”,介绍兰州的历史、地形、气候、风貌等,把曾几何时的金戈铁马和焕然一新的车水马龙进行对比,将这颗山水相依、山静水动的丝路明珠,缓缓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步进行知识链接,包括美文欣赏《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模拟导游《金城一日游》、名片介绍“兰州五个一”,在学生重新认识了家乡后对接活动设计“寻山访水游兰州”实地演练,把旖旎多姿的兰州美景介绍自己的朋友,宣传兰州、热爱兰州。

第二板块为“深度旅游在兰州”,重在介绍兰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阐释;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类,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七大类;接着重点讲解了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兰州鼓子、太平鼓、羊皮筏子、黄河大水车、兰州剪纸、兰州刻葫芦、永登高高跷、青城水烟等。这段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也是课程的重头戏。孩子们苦练了一个月的太平鼓震响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精心制作的黄河大水车模型成了学校科技展览馆的藏品;认真学习的剪纸艺术在春节的喜庆中格外显眼;我们还请来了兰州刻葫芦的专家进行现场精彩演绎;也曾驱车前往金城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聆听讲解;还乘着城市规划馆的羊皮筏子从雁滩到安宁一路欢笑……我想这才是孩子们的深度旅游,从前的他们生在兰州长在兰州,现在的他们了解兰州热爱兰州,这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旨。板块的最后对接活动设计“别具匠心夸兰州”手抄报比赛,借他们的一双巧手,留下对家乡最美的剪影。

第三板块“我眼中的兰州”是一个开放单元,夕阳西下或者华灯初上,兰州总有不一样的美丽,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每一个人眼中的兰州都不尽相同,在知识链接到兰州一日游的具体景点时,课程设置了活动设计——“独具慧眼秀兰州”摄影比赛,用学生独一无二的视角,诠释心中最美的兰州。在诸多作品中,有金色的河流、绿色的大地,有历史的呼吸、现代的心跳,更多的作品则倾向于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种子在心中播种,必将生根开花,这些孩子们已然成为了文化的传承者,文明的传播者,一路前行,一路高歌!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730000)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旅游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