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华:教育信息化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解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018-06-15王左利

中国教育网络 2018年5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时代信息化

在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教育部科技司调研员舒华对教育部4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她围绕教育信息化2.0与时代的关系、教育信息化2.0与1.0的关系、教育信息化2.0与2.0行动计划的关系等几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舒华 教育部科技司调研员

教育信息化2.0与时代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要与时代同频共振。舒华表示,教育信息化从1.0进入2.0,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首先,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受到巨大的影响,信息化的融合运用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全球教育都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教育的办学形态、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伴随这些改变,教育理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其次,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始,教育的主题变了,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我们正处在新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历史交汇处,教育信息化要牢牢把握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与时代同频共振。”舒华说。

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定位,她表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定位。把握好教育信息化2.0与时代的关系,将进一步坚定我们推进信息化的决心和定力。

教育信息化2.0与1.0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进入2.0,即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又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教育信息化2.0来源于1.0又高于1.0,存在着变与不变的关系。”舒华说。

舒华分析认为,教育信息化2.0建立在1.0的坚实基础上。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有几个核心因素不变:教育信息化始终服务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初心不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不变;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不变;历史成就不变: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推动作用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同时,教育信息化2.0是对1.0的继承和发展。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有三个主要改变:第一,从融合应用到创新发展——不仅普遍应用、深度融合,而且逐步构建出教育新生态;第二,从全面推动到支撑引领——不仅担当发展引擎,提供发展动力,而且引领发展方向;第三,从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从被动应对走向自我突破、自我颠覆、自我挑战。

“教育信息化1.0搭建了信息化的骨架,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教育信息化2.0将增添信息化的血肉,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内生变量;未来将赋予信息化的灵魂,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2.0与1.0的变与不变的关系,贯穿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整个文件中。深刻认识这一关系,对于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舒华分析说。

教育信息化2.0与1.0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2.0与2.0行动计划的关系

舒华表示,关于教育信息化2.0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关系有两个概念是必须明确的,第一,教育信息化2.0 ≠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第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 教育信息化2.0的先导性工程。

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是一个时期的概念。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持续时间不确定,可能持续5年、10年或更长。转段时间不明确,可能以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为标志,比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零点革命。 从目标任务来说,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任务宏观,定性大于定量,无法全面量化。总体方向明确,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重构教育生态。 教育信息化2.0的愿景是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同时实现“五化三学五更加”。

“五化”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三学”即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五更”加即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与教育信息化2.0相比,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一个阶段性概念,它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从2018年到2022年。目标任务明确,“三全两高一大”。三全: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要向“三全两高一大”转变。

与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建设相比,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重点的迁移。教育信息化2.0行动方案有三个重要的改变:从注重物向注重人转变;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果提升转变;由三率走向三效,老三用走向新三用。(三率:联通率、配备率、开通率;三效果:效率、效果、效益;老三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新三用: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二是发展水平的进阶。 在教育资源方面,2.0行动计划要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在师生能力方面,要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素养转变。在发展方式上,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转变。

三是发展模式的创新。首先,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对学习者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的研究,养成师生数字化教与学的习惯,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其次,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模式。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优质资源辐射到每个学习者,缩小数字教育鸿沟和差距;最后,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模式。科学布局构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学习者和教与学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建立完善教育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

此外,舒华就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所提到的“八大行动计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读。舒华表示,未来教育部将会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时代信息化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红军第一份长征行动计划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