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交流

2018-06-15

中国教育网络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准信息化建设

重庆市教委主任赵为粮:努力推动重庆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

赵为粮做了题为“扎实奋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重庆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发言。

他总结了近年来重庆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教育信息化创新融合效能显著增强。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教育信息治理能力和服务国家“互联网+”等战略中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二是教育信息化“云-网-端”架构初现雏形。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为“渝教云”提供稳定的物理支撑环境,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达95.8%,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98.9%,学生学习终端配备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国家系统基础上部署建设了22个市级教育通用管理系统,完成“渝教云”门户集成系统一期建设,基本实现应用、功能、数据、用户、服务等五大集成。四是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态势明显。教育信息化已从“点”上试行开始向“面”上推动,市、区(县)两级进入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时代。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赵为粮表示,重庆市主要将围绕以下三点推进:一是系统设计,实施教育信息化“1125”工程。打造1个“渝教云”, 建成1张重庆教育宽带网,深化建设2个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施5项配套支撑计划。包括:信息素养提升计划、教育信息化试点与应用推广计划、督导评估体系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计划、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完善计划。二是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确立了“市级主导、区县主管、学校主办”的工作格局。三是创新引领,促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通过抓标准创新、机制创新、应用创新,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探索推进教育信息化。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积极探索智慧教育的江苏之路

洪流作了题为“融合创新、服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的智慧教育江苏之路”的发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江苏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第一,是创新思路,健全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首先,建立统筹协调的组织管理体制。成立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协调小组;成立由厅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部分地区将智慧校园纳入政府民生项目,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其次,建立了保障有力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此外,建立了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既有政府投入,也有社会资本。再次,建立强化督导的政策支撑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全省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并逐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分值占比到4%,促进市、县政府进一步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

第二,积极探索新型应用模式。在这方面,一是以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为抓手,构建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以智慧教育云平台和资源建设为重点,打造开放共享的教育服务模式。三是以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和国家大数据应用江苏分中心建设为契机,探索精准高效的教育治理模式。

第三,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这方面,一是以培训和大赛为抓手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以信息化手段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健:大数据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黄健作了题为“大数据支撑课堂变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发言。

黄健提到,贵州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引领,在全省多地开展试点,促进教育模式创新和学习方式变革。他们以教育大数据创新应用为主线、充分发挥大数据引领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作用、以监测数据为支撑,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如通过大数据应用对学生的德、智、体监测系统开展实施监测,对积累的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应用挖掘,发现和寻找质量缺陷和短板,形成区域质量预警模型。

大数据应用于教学推动了教育管理的精准化。他提到,贵州省内的一些示范中小学对采集数据、沉淀数据进行研判,从学科薄弱点、命题、考试等维度进行数据挖掘,推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变革。采取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辅导方式,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案例。

黄健重点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育扶贫,为贵州省远贫困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了范式。在教育精准扶贫系统上,他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创新精准资助模式,确保优惠政策落到每个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目前,系统数据已实现与公安、扶贫办、民政等部门数据共享互通,入学前将名单自动推送到学校,精准识别,保证扶贫对象正确。

下一步,贵州省将出台《进一步加快贵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健全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推动资源广泛应用;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速教育改革和课堂变革; 夯实信息化基础,补短板,提内涵,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郭坤宇:以“互联网+教育”推动宁夏教育现代化发展

郭坤宇作了“构建大平台,汇聚大资源,以‘互联网+教育’推动宁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发言,总结了宁夏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成绩与经验做法。

一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夯实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网络建设和应用,建立典型引路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二是构建省级大平台,创新运营新机制,形成统一应用服务新格局。统一建设省级大平台,汇聚教育大数据,创新平台运营服务,优化资源供给新模式,推动平台特色应用,创新服务教育教学新机制,开展智慧校园应用活动,推进“两平台”融合应用,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支撑。郭坤宇介绍说,目前,在“种子校”的带动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有500所中小学校开展智慧校园教学应用活动。全区已有5500多名学科教师在网上组成200多个网上教研组开展活动。

三是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依托宁夏教育云按照“统一平台、数据互通、同步上课、同步录播,同步评估”的原则构建了省级网上同步互动课堂共享平台,让全区所有学校同在一个平台上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让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城乡中小学、教学名师与农村教师牵手结对,实现共同发展。已有200多所学校通过互动课堂结成发展共同体,开展了500多堂互动课。

他表示,未来要推动建立与宁夏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互联网+教育”体系,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宁夏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精准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精准的打铁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