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键点,将是2018年道路客运的“重头戏”
2018-06-15
刚刚过去的2017年,无论迷茫、徘徊、混乱、煎熬,抑或成功与失败,道路客运企业都以最顽强的姿态走过来了。虽然,2018年未必会比2017年更好过,但只要把握好行业发展规律,顺势而为,找对发展方向,找准发展策略,市场再艰难也能逐步突围成功。
在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2018年的交通运输工作作了重点部署。会议要求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和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的道路客运行业依旧是不平凡的一年,“变革”与“创新”依旧是主旋律,道路客运企业也将从各个层次、各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推进转型升级。
转型提质
就在今年春运开始前一天,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春运”客运结构将发生变化,铁路、民航预计分别增长8.8%和10%,道路客运将下降1.6%,是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也是官方首次正式承认道路客运出现负增长。道路客运行业的艰难形势,早已不言而喻,道路客运企业更是诉苦不迭。
直面2018年的道路客运市场,转型升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挑战和机遇同在,道路客运企业要内外兼修,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强基础。道路客运企业拥有独特的场站、车辆、人员、网点等资源,通过硬件和软件设施将这些资源串联起来,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不断涌现,道路客运企业要与时俱进,及时应用起相关技术、产品或装备。比如,在售票方面,加快推行自助售票、电子客票、网上售票等售票方式;在智能化方面,车站可以实行安检智能化、报班自助化、检票自助化等,用高科技来规范车站的流程。此外,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大部分传统道路客运企业还沿袭着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整体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信息化技术还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来使用,应用还停留在简单的代替人工和统计报表的层次,而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性的信息化管理思维。传统的设备、传统的管理流程终将被取代,道路客运企业要从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着手,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道路客运企业要内外兼修,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诸多道路客运企业在传统客运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在转型升级路上越走越好。2018年,道路客运企业更该创新不止,在困境中突围,找到市场蓝海。
优服务。提供优质服务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加快发展现代运输服务业,全面建成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绿色智能、一体畅联的运输服务体系。服务是交通运输的重要属性,改进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水平是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质量和效率的迫切需要。在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旅客联程运输和“一站式”票务服务,鼓励定制客运等新模式发展,促进运游融合,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道路客运企业必须从更有效、更及时、更周到的角度出发,做好服务工作,贴近市场需求,贴近旅客需求,不间断促进服务改进升级。
增动能。须努力增动能,加快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推进动能转换是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要推进前沿引领性技术创新,推进道路客运领域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展智慧交通。创新是企业持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诸多道路客运企业在传统客运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在转型升级路上越走越好。2018年,道路客运企业更该创新不止,在困境中突围,找到市场蓝海。
细分市场
就如同美国畅销书作家塞宾斯所言:“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道路客运行业在变,而变的根源是需求。旅客出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需要便捷性、灵活性、舒适性等,市场也因此不断在细分。而道路客运企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精耕细作客运班线的基础上,根据细分的市场需求提供多元化、高品质、定制化的出行服务,彻底改变当前单纯依靠班线业务维系企业生存的局面。
道路客运企业要从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着手,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目前,很多道路客运企业深挖多元化、高品质、定制化的出行服务的市场潜力,根据市场细分的定制客运、通勤客运、旅游客运、接驳客运、租车客运等模式不断涌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仍需从各个层次进行提升。比如在硬件方面,要积极提高舒适度,从车型选购到纸巾、矿泉水等服务用品的配备上尽可能满足乘客需求;在软件方面,要以准点发车、平台购票、就近上车、缩短运时、温馨提示等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同时要建立旅客意见反馈机制,针对旅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完善;在经营方式上,要加快推进区域化经营,形成经营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班线客运可以线路股份化的形式融入到细分客运的发展,通过集约化、规模化、股份化的运作模式来谋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以化解利益矛盾,减少不稳定因素等。
此外,“互联网+”是细分客运市场必不可少的“装备”。除了提供传统的站内咨询、售票服务,道路客运企业还要积极开发应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组客,集聚零散出行需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联合经营区域内的兄弟企业共同开发或借助已有成熟平台开展业务。当然,在平台使用上,要尽可能推广有价值、有影响力、可信赖的平台,以尽快形成竞争合力。
通过细分道路客运市场,道路客运企业主动创新经营模式、发挥比较优势、扭转下滑态势,同时弥补了道路客运行业产业布局缝隙、提高了客运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2018年,需求仍在变,市场仍在变,企业也得闻风而动,开始“变变变”。在“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当地政策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清晰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另一方面更要细细打磨“产品”,注重“微创新”,以“小步快跑”实现“快速迭代”,持续优化细分客运的各个环节、各项服务,再辅以宣传推广,不断地引导市场、培育市场、赢得市场、壮大市场。唯有义无反顾地向前,才能赢得市场。
整合资源
在综合运输飞速发展的当下,尽管道路客运的营业性客运量占据总数的76%(2017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84.86亿人,其中道路客运全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45.68亿人),但其发展势头远远赶不上铁路和民航。为了在转型升级中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不少道路客运企业开始进行资源整合。
立足传统客运向外围拓展业务。曾有一位客运企业管理者说过,“把传统客运这条路走到底是坚持不下来的”。近几年,传统客运受高铁、私家车、网约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客运实载率下降明显,主营业务一再萎缩,直面被淘汰的危机。很多纷纷拓展其他业务渠道,比如涉足物流、旅游、地产、商贸、电商、驾培、汽车销售和维修等产业,依托客运主业拓展其他副业,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合理利用。
已经有很多道路客运企业在运游结合上做了很多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站商融合挖掘流量经济效益。伴随着旅客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发展,客运站场旅客的停留时间相对缩短站场的集散功能得到提升,客运站周边人流、车流聚集,为站场带来潜在的商业价值。要让这种“内生源”充分发挥效益,则应该从站场建设的设计环节就植入站商融合的理念。在客运站的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旅客的流动性、客运站的中转和集散特点、客运车辆行李厢的搭载功能等合理在建筑物内设置商业区域,引进便利店、熟食快餐店、快递服务、旅游服务、快捷酒店等业态,深入挖掘旅客流量的潜在价值,提升客运站场自身的盈利能力。目前大部分的客运站都在挖掘站商融合之道,把场站资源做活起来。
运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火热的旅游市场,给冷清的道路客运市场带来了新机遇。诸多道路客运企业开始锁定这一机遇,有效整合自身的站场、车辆、人员等资源,扬长避短地将站、运、游互融互通,借助自身的客运网络为旅客提供快捷的出行服务,从而提高客运主业的资源利用率。让冷清的道路客运市场逐渐升温。在2017年11月22日召开的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第五届二次代表大会上,全国旅游集散中心联盟正式授牌成立,这将推动客运企业转型建立以改善旅游体验为中心的旅游标准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客运企业在旅游市场中实现网络化发展和一体化整合,整合资源,抱团取暖,携手发展壮大。
已经有很多道路客运企业在运游结合上做了很多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宜昌交运凭借长江三峡的天然禀赋,依托企业“车、船、港站”形成的优势,深耕全域旅游资源,积极构建长江三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让景区、旅行社、客运站、运输企业、互联网平台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龙骧集团统筹协调构建旅游咨询集散中心线上平台,为游客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在建立全省联网平台基础上,依托全省力量推广旅游,实现全省旅游资源共享;贵阳汽运旅游集散中心为了实现来贵阳的游客“快行漫游”的全域旅游模式,开通了贵阳各大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根据季节、景点特色、游客需求,灵活确定直通车的时间、车型,实现景区旺季和淡季客流的灵活调度和科学安排。2018年的旅游市场还将持续火爆,这将给道路客运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相信只要精耕市场,做好服务,才不辜负这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