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派豆干生产过程控制管理
2018-06-14李思捷刘卫平谢恒赵良忠丁阳光罗丽
李思捷 刘卫平 谢恒 赵良忠 丁阳光 罗丽
豆干加工环境与安全控制
豆干加工与经营企业在设计厂房和设施时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同时必须做好豆干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保持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防止豆干被污染,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消费者安全。食品企业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应该有计划地按照卫生操作规范(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和良好的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进行选址和设计。豆干食品加工企业选址对其能够顺利实施卫生操作规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食品安全卫生角度看,豆干企业不仅要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有害有毒因素可能对食品产生的污染,而且要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噪声对环境和周围居民的影响。豆干企业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烟雾、灰砂、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垃圾场、废渣场、粪场及其他昆虫孳生的潜在场所,防止病原菌污染食品。企业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但还是要注意,厂址虽然远离有害场所,而在一定范围内又存在污染源,那么其还可能影响豆干工厂,所以工厂必须在污染源的上风向(地区的主导风向),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
总之,为了使产品达到卫生要求,应该充分考虑豆干加工企业周围的环境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在车间设计中也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注意:豆干加工车间地面应具有防水、防裂、防滑、防化学腐蚀和无毒的性能;屋顶要保证不积水、不渗漏、隔热、通风;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耐清洗和消毒的无毒材料对生产车间、原材料和成品库等厂房的墙壁进行覆涂;门、窗、天窗要严密不变形,防护门能两面开、自动关闭;设置防害虫设施;设置卫生设施,洗手消毒设施、更衣室、淋浴室和厕所的设置要符合卫生规范。
除了生产环境的整洁卫生以外,还要对豆干食品企业进行相应的卫生管理。对于一个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加强其自身卫生管理是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的关键。按照《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等GMP法规的要求,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卫生法规、生产卫生规范和食品卫生标准,切实落实GMP,运用SSOP和HACCP系统进行管理,制止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并及时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卫生管理情况。制(修)定并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做好设施的维修和保养,對工具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防虫灭害,管理好豆干生产过程涉及的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等药剂。豆干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豆干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关于“三废”排放的有关规定。此外,有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应尽量综合利用。做好卫生设施和工作服的管理。
豆干生产原料与安全控制
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现代的食品生产加工无论采取多么先进的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也不管其产品类型多么千变万化,大多数的生产原料都来自于广大的农牧水产等基础产业,也就是说来源于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等,辅料多是香辛料、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等。这些原料多是动植物体生产出来的,其在种植或饲养、收获、运输和储藏等过程中都能受到环境及意外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在收获、解体、储存等操作过程中,还可能使原来动植物体内所附着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扩大污染。因此,食品生产必须高度重视原料的安全性,除了在其生产源头,即农业生产的环境、种养技术等加强安全性的管理外,食品企业还必须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运输、储存方面做好原料安全性的管理工作。
豆干食品的原料和辅料,以及豆干包装材料等,多数都有相应的卫生标准。用作豆干食品的大豆原料必须是新鲜的而且是不受污染的,不得使用质次或已变质的的大豆原料。对原料感官、物理、化学和细菌学的新鲜度检查,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验。
豆干的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的运输和储存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原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混载,控制运输的温度,运输工具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原料污染污染和受到损伤。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原料场地和仓库,并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原料入库前卫生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只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才能允许入库。建立原料出入库登记制度,清楚地记录每批原料的的数量、入库时间、保质期或保存期等,为防止食品原料过期变质,要做到原料先入先出。建立定期检查库存大豆原料的卫生质量的制度,必要时可采样做质量鉴定。完善仓库定期清扫、消毒、通风换气制度。对于冷冻和冷藏的原料,应该根据原料储存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定期检测调整冷库的温度和湿度。上述各项制度必须以岗位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人,严格执行,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执行情况。
湘派豆干加工过程与安全控制
大豆原料根据其性质和成品要求的不同,要经过各种不同的加工工艺,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湘派豆干的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原料→去杂→浸泡→制浆→点浆→破脑→压榨→切块→烘干→卤制→调味→包装→杀菌
在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危害。这也是我们研究流程的重点。
大豆历经收获、储藏及运输会混入杂质,存在物理危害。在豆腐加工过程中,干豆的浸泡效果对大豆蛋白的抽提率和豆腐品质有重要影响。大豆品种、浸泡用水水质、浸泡用水水温、浸泡时间、豆水比等因素影响浸泡的工艺参数。
二次浆渣共熟法是湖南省豆制品加工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改良创新的制浆方法。这一方法以武冈豆腐生产工艺进行多年的科学研究以及大量生产实践为基础,综合了国内外各种制浆工艺的优缺点。经过积极的推广应用,二次浆渣共熟制浆工艺应用的生产企业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湘派休闲豆干生产的主要制浆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为:加热煮沸磨浆得到的豆糊,进行第一次浆渣分离,得到的豆浆待用,豆渣加入水并煮沸,进行第二次浆渣分离,所得的豆浆与第一次浆渣分离所得的豆浆按比例混匀,再次煮沸,再过细筛,即“三煮三滤”工艺,最终得到适合豆清发酵液点浆的豆浆。
磨浆的过程中要注意,由于需要人工经验控制,要注意相关人员的个人卫生,同时要保证浆液无肉眼可见豆片,保证顺利过滤。煮浆消除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营养因子,破坏脂肪氧化酶的活性,杀灭细菌,消除豆腥味,延长保质期,同时通过加热使蛋白质充分变质为点浆做准备。同时还要注意煮浆时间,由煮浆人员密切检测,没有或者极少微生物检出,则为合格。这一过程也是由人工控制,需要做好生产工艺流程的检测记录,以及成品的质量检测记录,确保安全。
点浆是制豆腐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同的豆制品中所需要的凝固剂不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点浆过程中对时间和温度的控制,需要检测人员做好监测工作,保障豆腐的品质。
压榨制坯指的是豆腐脑脱水,成为豆腐的过程。压榨制坯过程中需要检测的指标是时间、温度和压强,检测如上。
卤制工艺是指采用加热的方法腌渍豆干使其入味,从而保证豆干的品味及感官品质。在这个工艺流程里主要可能受到的侵害是生物侵害即微生物污染,和化学侵害即食品添加剂的不当用量。首先需要确定食品添加剂供应商的资质,并索要资质证书。食品微生物要定期检测,并且做好监测记录。一般情况下需要在95~100℃卤制40- 60min。
豆干包装保藏与安全控制
包装过程,现有技术已经成熟,但是仍不容疏忽。包装过程中容易受到物理侵害,即重金属、油墨、粘合剂的危害。生产企业需要索要包装材料的合格证明,并符合国家标准。质检人员要索要相关的合格证明,对于不合格材料予以拒收,每批一次进行抽样检测,高一级检测部门对检测记录进行审核。
杀菌过程主要是微生物残留。杀菌人员要控制好杀菌的时间和温度,对杀菌不合格重新杀菌或不合格计,做好操作记录并且每天审核。目前绝大部分风味豆干均采用真空包装并作终端灭菌的方法来保证食品安全。
结果讨论
湘派豆干工艺流程复杂,从农田到餐桌历经了漫长的生产链,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来源有生物性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其他化学性污染。为了防止一系列的污染,需要对豆干加工过程进行严密的卫生安全控制。
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必须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或要求。原辅料必须经过验收、化验,合格者方可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原辅材料不得投产使用,且要与合格品严格区分开,防止混淆和污染。
生產配方中各类成分使用量应严格管理,监督、检查并正确掌握技术操作,特别是对添加剂,应考虑是否为食用级,是否索证,其用量应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工艺流程中各工序应按先后次序合理布局,即应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成品储存等工序分开设置,包装材料和容器清洗消毒,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感染。原则上要求加工过程达到连续化、自动化和密闭化。
在使用前后对食品生产所涉及的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均应彻底清洗和消毒。清洗、消毒和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成品检验合格后应有固定包装,而且包装应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防止异物混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