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8-06-14韩静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互联网+时代

韩静

2015年,“互联网+”发展方向的提出,使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广泛影响,教育领域也包括其中。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明确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而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众多的问题。本文侧重于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民办高校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扩展着“创新”的内涵,也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的新内涵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社会公众生活的重要概念,其创业也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创新创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1.创新创业的领域在拓展。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移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许多传统产业也都进行了深度的改造,无限多的复合式新领域不断涌现,需要人类去开拓创新。

2.更加注重成果的转化。“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时代特点要求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需要最大程度地把创新思想或创新理念转化为实践成果,实现创新的现实价值。

3.大众性更为广泛。“互联网+”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关注用户需求,最终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從而拉近了科技与人类的距离,使创新充满人文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终身发展,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与改革的内在需要,更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的影响

1.拓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种类更加广泛,从一些传统产业扩充到一些综合领域和多种的创新服务,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可以相互沟通,以便于更好交流的平台,这些平台信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开拓创新创业的视野,给予高校大学生一些政策性的指导,并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综合素质。

三、“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与传统的公办院校相比,年轻的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方而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制度性保障支撑仍然比较缺乏。尽管一些民办院校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考评机制缺乏、缺少专门的师资队伍等问题。

2.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伴随政策和形势的发展,民办高校已相对应地设置并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相脱节,而且创新创业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相对较少。

3.校、企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与企业之间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模式方面的合作还不够完善、不够深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程度还比较低,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总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相关的制度保障部门也都已经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也都已经开始设置,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和相关比赛也逐年增加,但从总体效果来看,还是比较浮于表面,并不能真正实现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推进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举措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民办高校应不断通过实践调研,更为准确地把握行业及企业的用人要求及其发展动向。通过多种途径,准确把握“互联网+”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途径及就业特点。研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适合民办院校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

(二)多途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1.建设“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通过网络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领域,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为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自己通过课堂或者是互联网等渠道,学习自己设计、建立网站,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举办创新创业型大赛等,建设符合各高校的校园文化。

2.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上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各高校引进的翻转课堂系统,将其发挥至最大效用,从而达到锻炼、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职业发展等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互联网+时代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