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解决教学瓶颈
2018-06-14邓亚静
邓亚静
该文从《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原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使用情况展开分析,指出使用该教学法取得的收获,同时又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瓶颈
《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修科目。但由于该课程的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尤其是在旅游客源地、中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地方景区景点等知识的教学上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没兴趣,课堂效率低,这使教学进入了瓶颈。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使用情况
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而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服务场景模拟的形式,完成课程任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最符合这种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个理念,笔者尝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使用在《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试图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的困境。
《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通过导游资格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实际工作,而导游专业课堂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能力培养型的导游课堂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将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两种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团队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因此,笔者在“中国旅游主要客源地”“中国的风物特产”等内容的学习上,使用了这种方法。先为学生创设“作为旅行社计调,需要进行旅游市场调查的情境”,要求学生调查旅游客源地的实际情况,了解风物特产,解决为出境游游客设计旅游线路、为入境游游客推荐旅游纪念品的问题。之后,要求学生以6人团队进行学习研讨,通力合作完成任务,并派出小组代表进行陈述。最后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各组表现的亮点和不足。通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课堂气氛逐渐活跃,学习的兴趣也不断增加。
(二)角色扮演法的使用
在中国旅游景观、民族和宗教、地方景区景点知识的学习中,笔者使用了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进行各种旅游景观、景点的介绍。为此,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不同的服务情境,比如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教师、儿童等,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导游词的编写,并派出组员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情境模拟。采用角色扮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不断出现新的情景,不断做出新的应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和更加明确。活动引人入胜,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好动好玩的孩子,可以在“玩中”掌握知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形式单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活动设计得好,学生学习就有针对性,学习目标也会更明确。但这往往是笔者备课的一个难点,目前的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小组围绕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并表演,活动设计比较单一,开始学生兴趣浓厚,新鲜劲过去之后,学习积极性随之下降。
(二)课堂缺乏有效的控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但这些主人往往容易偏题。另外,总有学生不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适宜的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是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教学容量存在局限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渔”,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而开展活动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堂课的容量,《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本来就重,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后,每节课的内容都大幅减少,因此出现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四)评价考核标准的确定存在难度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打破原有的以笔试进行评价的考核方法,而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双重考核,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这就给笔者的日常教学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如何确定各部分的比例,考试的标准又有何依据,这都需要笔者深入了解相关岗位标准才能把握。
(作者单位: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