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2018-06-14孟立波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淄博255000
孟立波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淄博 255000
通常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经常会出现术后疼痛情况,同时这一现象也是机体对术后创伤的一种复杂性生理及心理反应症状[1]。剧烈的术后疼痛常会对患者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使得患者的关节肌肉功能丧失应用价值并同时出现各类并发症情况。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应用单一镇痛药物或模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化的镇痛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此,本文就探讨了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在术后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所实施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排除多处骨折,有麻醉药物过敏史及存在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疼痛评分的患者。其中对照组1共65例,男 41例,女24例,年龄16~71岁,平均(42.68±17.25)岁;对照组 2共 66例,男 42例,女 24例,年龄 16~73 岁,平均(42.71±17.35)岁;观察组共 69例,男 43 例,女 26 例,年龄 18~71 岁,平均(42.27±17.93)岁。比较3组患者的各项常规统计治疗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给予对照组1采用舒芬太尼100 g及生理盐水将镇痛泵药液增加到100 mL;对照2在对照组1的基础上增加氯胺酮100 mg;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0.5 h通过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镇痛泵药液与对照组2一致。基础镇痛药量2.0 mL/h,单次输注0.5 mL/次,每间隔15 min锁定1次。
1.3 观察指标
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正确应用自控镇痛泵,应用VAS疼痛评分对患者在术后2、4、8、16、24、48 h 时的疼痛程度作出评价,其中无任何疼痛0分;有轻度疼痛感1~3分;疼痛感较为明显4~7分;疼痛感十分明显8~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症状越明显,反之则越轻[2]。同时记录3组患者在术后48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展开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对该组研究所选取3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性统计资料、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检验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与(±s)表示,组间对比结果差异通过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各时段3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对比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情况,在4、8、12、24、48 h 时,对照组 2 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4、24、48 h时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3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 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 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时段 对照组 1(n=65) 对照组 2(n=66) 观察组(n=69)2 h 4 h 8 h 12 h 24 h 48 h 2.03±1.22 3.43±0.90 3.33±0.62 3.03±1.04 2.82±0.36 2.02±0.30 2.03±0.50(2.53±1.02)△(2.22±0.57)△(2.14±0.55)△(1.96±0.31)△(1.92±0.24)△2.01±1.01(1.66±0.86)△*(1.86±1.12)△(1.75±1.22)△(1.67±0.79)△*(1.65±0.76)△*
2.2 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所有患者在术后48 h内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对照组1有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症状,7例恶心呕吐,4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2有4例患者出现了便秘症状,2例嗜睡,4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2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舒芬太尼有着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但若在术后单用于镇痛则较易引发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3]。帕瑞昔布钠则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可利用对中枢及外周COX-2的抑制作用,来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所导致的疼痛刺激,并由此起到镇痛消炎效果,可以显著降低在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4]。
在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0.5 h由静脉输注帕瑞昔布钠,可实现对外周及中枢的抑制作用,避免其由于敏化而在术后造成疼痛反应[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帕瑞昔布钠结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镇痛液可显著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且在术后4、24 h及48 h低于对照组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帕瑞昔布钠实施术后镇痛,可起到十分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1]甘建辉,于虹.盐酸氢吗啡酮用于骨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60 例[J].医药导报,2015(7):889-891.
[2]杨明冬.比较骨科下肢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1):149-150.
[3]黄静.多模式联合用药镇痛在骨科下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55-56.
[4]马杰,张萍,葛君等.骨科下肢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导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83-985.
[5]陈亚红.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镇痛在骨科下肢术后镇痛的应用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6):9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