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探析

2018-06-14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工作坊教学模式

朱 莉

工作坊(workshop)一词主要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最早是由美国风景园林师、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n Harplin)在都市规划中引入的,用以指代提供各种不同立场和不同种群的人们进行思考、探讨及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具有小群体、定领域、同参与等特征[1]。工作坊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出现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包豪斯学院,该学院是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专门院校[2]。近年来,工作坊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引入不同的专业教学领域。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教学设计与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高度契合,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将发挥不可低估的实际效果。

1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团体动力学,该理论是1939年由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在《社会空间实验》发表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勒温指出,“团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分析单位,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其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被组织到一个复杂的 、相互依赖的系统之中”[3]。

虽然工作坊中团体的行动方式要看构成团体的各个成员本身的特质,但是建立起来的团体每个成员的动机都会倾向于与团体的目标尽可能的融为一体,所以,通过引起体团体的变化从而引起其中个体的变化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得多。工作坊教学模式就是创造一个团体的系统,在这个团体系统中,成员个体就具备了个体时所没有的一些动力性特征,在一个团体中所有的成员能够通过讨论、体验、学习、观察,在一种民主的氛围当中,建立起新的被团体所认可的价值标准,进而能够改变自我的价值,从而优化成员的个体心理环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2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体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就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利用工作坊所有的先进的理念和它独到的优势,从而改变我们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的教授为主,以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中心,以课内外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进而形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突出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多种探索学习的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然后再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团辅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如头脑风暴、同伴启发、小组活动、引领者引导、角色扮演等,将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置于整个工作坊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成长,让同学们能够在工作坊的教学活动体验中感悟,并能够将所学、所体验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的实践当中。

3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伴随本科专业的结构调整,我国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已由111所迅猛增加到289所,招生人数突破11万。数量的扩张之外,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加快体育教育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教学模式改革首当其冲。

3.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施行提供理论空间

当前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未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尤其在教学模式上,尽管设置了比较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理论和实践内容的教学及设计方面,学生处于客体的基本地位尚未转变。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生生之间缺乏协作、教师按部就班、学生盲目应对等现象比较普遍。突出问题是大班教学、批量生产、学用脱节。鉴于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强、规模较小(一般8-20人),共同目标相似等特点,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以后的就业意向,有的放矢的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工作坊,让各个工作坊内的学生能够有统一的目标,都能有动力参与其中,组织形式更加灵活。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集体学习、分享,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另外,工作坊教学模式还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相对于传统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方式,工作坊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颖、有效的思路,让学生能够在相互的影响和合作当中,乐于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模式适合在体育教育专业课堂上实践与运用。

3.2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施行提供实践空间

体育教育专业所面对的群体为20岁左右的青年学子,逻辑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完善,其个性基本形成,认知水平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智力水平发展已经达到高峰,意志力水平获得重要发展[4]。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又以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为主,性格上多倾外向,对一些问题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智力、认知、意志力水平发展的基础上,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发现自我潜能、进行自我探索、 能够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平台。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变成了一个引领者与参与者,而学生变成了教学真正的主体,这更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

4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体育教育专业现今的培养目标都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不再会是单纯的做为体育教师这一个方向,而是会有不同的方向,比如:中小学体育教师、运动营养师、健身教练、体能教练、社区体育指导员等等,这就需要不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开课前由专业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学生不同的就业走向为指导设计若干主题,融入前期理论与术科课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工作坊的主题确定后可以告诉给学生。比如根据学生的就业取向及自愿等原则将其分成若干主题工作坊,如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坊”“健身教练工作坊”“运动营养师工作坊”“体能教练工作坊”“社区体育指导员工作坊”等。让学生根据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或者兴趣点自主选择相应的主题工作坊,专业教师为工作坊中的学生自学和小组学习提供指导。

工作坊教学模式具体的实现路径:第一,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或兴趣点成立不同的工作坊。学生们根据个人就业方向或者兴趣,自主组合成8-15人的团队加入不同的主题工作坊,并由每个工作坊选出一名负责人,负责本主题工作坊成员的共同学习,协同解决问题。第二,根据所选的主题工作坊,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资料查阅、调研、讨论,梳理出相应工作坊所需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系,教师给予指导。第三,各工作坊的同学根据自己工作坊梳理出来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进行相互的学习、取长补短,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实践实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答疑解惑。第四,学生展示工作坊成果。每个工作坊到课堂上,将所学习的成果、心得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听讲、提问、讨论,教师进行点评、答疑、评分等,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流程

5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支持系统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实践为重点,以场地设施为依托。教师是组织者、协调者、监管者和引导者,教师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切合实际的主题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合作与互动,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型模式转变,扩大专业知识面,运用相互关联的运动技巧、能力解决综合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成学生在实践学习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互助互补的团队精神、在讨论中激发潜能、培养创造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优势,需要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所以对教师、学生及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5.1 关于教师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是组织者和引领者,工作坊的主题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兴趣点来去研究设定,对社会热点的把握与对学生的了解需要教师极强的专业知识和把控能力。工作坊的教学环境要由教师去创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依靠教师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工作坊教学的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研讨的模式并没有削弱教师的功能,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更高的具有创造性的要求[5]。

第一,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专业教师除了要掌握和运用本体育学科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团体咨询的一些相关理论流派、观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一些咨询技巧,尤其要具备组织管理技能,能够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工作坊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乐学性。激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习惯的单线条思维方式,培养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勤于思考的习惯。也要为工作坊内学生共同探讨,一起成长,创建一个和谐的心理氛围。

第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对工作坊的主题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一方面要深入了解现在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走访,了解就业所需的相关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坊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还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和现实的学习情境中感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正确的认知观念。针对每个工作坊的侧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评价是促进工作坊教学模式顺利实施,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支持系统。工作坊的评价应该更强调激励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等。

5.2 关于学生

学生是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参与者(主体),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教学,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一部分学生在面对这种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模式时变得无所适从,为此,应在以下方面有所跟进。

第一,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应跟随专业教师全面了解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认知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兴趣。同时,学生主动与教师开展课前互动活动,明确方向、搜集资料,为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际运行做出前期铺垫。

第二,课程开设期间,学生要深刻领会自身主体地位,把自己真正融入主题活动之中,改变原有的被动学习态度,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好奇心与主动权。努力通过团体价值实现个体目标,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打牢基础。

第三,课程开设之后,学生要认真梳理工作坊团体成员(老师+同学)的评价意见,深刻反思工作坊教学模式中自己的行为表现,初步认知未来就业方向,尽快的走出迷茫,知道自己今后的方向与重点,学会融会贯通,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所有的课程学习之中,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未来就业方向的清晰认知。

5.3 关于场地设施

场地设施是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运动技能、实践体验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内容,其培养过程离不开场地设施的基本保障,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对场地设施同时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院校要更加重视工作坊教学模式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现实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学习形式灵活多变、可简可繁,一般来说形式有:小组讨论、实地演练、课堂演示、成果汇报等,因此,对于场地设施的要求,不仅需要数量保证,而且需要质量和种类的提升,条件许可的院校,建造若干适合工作坊教学特点的专用场地设施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二,施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要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院校,其场地设施的条件不尽相同,但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总体一致。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场地设施不应也不能成为阻碍性因素。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施教者,专业教师在学校场地设施不断改进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另外一方面要能够与实习学校和实习基地(比如一些健身房、户外拓展基地等)广泛联系,利用校外的资源,还可以通过服务地方来解决场地的问题,锻炼学生。

6 结论

6.1 工作坊教学模式契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可行性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合作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乐学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的特点契合了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培养重能力、重实践、重综合素质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出来无论是从事体育教学、健身教练、运动营养师、体能教练还是社区体育指导员都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理论探索表明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推广。

6.2 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多方努力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模式,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自主、合作的学习,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需要教师能够在课上、课下给予很好的引导,充分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工作坊的主题、内容、课程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同时还要能够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甚至能够养成主动根据实际就业需要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发挥自身潜能。学院也要在场地、设施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

总之,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但是全面推广任重道远,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院校、施教老师、受教学生等精准发力势在必行。

[参 考 文 献]

[1] 桦葛. 实践教学工作坊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1(6):45-47.

[2] 郭朝晖. 工作坊教学:溯源、特征分析与应用[J].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5(5):82-84.

[3] 王雪华. 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1(08):29-30.

[4] 黄文翠.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学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J]. 艺术探索, 2009,23(3):76-78.

[5] 严玲, 陈雨薇, 邓娇娇. 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5):94-103.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工作坊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