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购物中心商业动线设计
2018-06-14■徐莉史波
■ 徐 莉 史 波
文章以重点研究大型购物中心组成其构成的元素“点+线”,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论证,为后期大型购物中心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意见,并提出能够指导商业运营的设计原则。
大型购物中心的盛行始于近10年,最出名的莫过于万达广场,万达广场为每个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税收及就业岗位。其规模极其巨大,体量都在10万~20万m2,更不乏上百万平方米的巨型商业综合体(见图1)。大型购物中心一般有两个出入口,动线长度达到几百米,整条商业动线把各个功能节点空间串联到了一起,把消费者输送到各个区域。成熟的商业动线,可以让消费者在错综复杂的购物空间中找寻到一条清晰的路线,更快更久地浏览尽可能多的业态,更高效率地提高顾客的消费热情。
图1 大型购物中心全国分布图
一、大型购物中心概念阐述
大型购物中心英文为Shopping Mall,分解可以得到Hotel、Office、Park、Shopping Mall、Convention、Apartment,这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了这个概念。至少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功能业态才能构成一座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各种业态之间相互协调补充、互助提升购物中心档次,并配以完善的后勤服务设施来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大型购物中心与城市周边区域密切联系,构成完整的生活休闲网络,满足城市周边区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大型购物中心商业动线设计构成与综合分析
对于大型购物中心,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建筑外立面的风采、内部优美的购物空间、品牌的号召力,一些本质的潜在因素往往会被大家所忽视,这是大型购物中心成功的坚实后盾。一条设计完善的商业动线必须能完美地衔接内外两个空间,盘活内部购物空间以及完善的后勤辅助,达到最大化吸引客流的目的。
(一)商业动线之一:中外部交通动线设计构成分析
当代的建筑设计中,空间的局限性在慢慢减弱,封闭的空间正在逐渐朝动态开放性空间转换,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融入到城市空间中去。
大型购物中心的交通区位于区域的重要节点位置,无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车流量都十分巨大,交评需详细评估,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则会造成整个区域甚至城市的重大隐患。其次,大型购物中心与外部空间的衔接方式多样,可分为私家车、公交、步行、地铁等多种方式。国外甚至在车站或大型娱乐场所设置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大量游客人流作为消费力。各种衔接模式的接入,建筑内部的配套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地上地下停车区域需尽量向主业态区域靠拢,达到客流较短的步行距离;入口广场的大小、出租车的停靠位置、公交车系统的下车位置等需考虑步行距离不宜过长,这样各功能分区之间的活动与交流会更加高效和便捷。总之,大型购物中心应在设计时把城市的交通流线与内部交通设施以及外部交通空间绑接在一条线上综合设计,注重与动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动线之二:平面动线设计构成分析
大型购物中心的平面动线分为主动线、次动线以及后勤辅助动线三条。良好的平面动线带给消费者的是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可以让顾客以最高效的方式在平面空间中行进,引导客流达到各个消费场所,防止出现商业死角,能够自动调节消费者的节奏,缓减逛街带来的疲劳感。
通常平面动线的设计模式由线形、枝形、环形组成(见图2)三种设计模型,并不是固定套用,可以组合布局,也可随意延展。线性动线可以分为L形、折线形、哑铃形、U形、弧形及双线型,以上几种动线模型是在欧美地区出现较成熟的模式,它的优势在于适用于场地狭长开阔的地形,能保证流线清晰,避免动线重复,劣势即是动线呆板直接;枝形动线有十字形、Y形、T形、风车形等模式,这种动线模式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地,是根据现场及建筑分析设计出的最佳动线;环形动线由三角形、圆形、复式环形构成,环形动线能在场地内部自然形成一条可循环的封闭动线,适合于较方正的地块。
图2 作者自绘
大型购物中心的平面动线在设计运营时,动线长度、休息处设置、通道尺度等都需详细斟酌。通过调研再根据人体的视觉兴奋点研究,发现隔25~30m左右应考虑设置休息处,25~30m正好能让人们互相之间辨认对方的脸部,每隔200~250m之间设置一处兴奋点,提高顾客的消费热情;平面动线的长度也有一定要求,万达的几代产品研究人体的行走极限,发现350m左右的平面动线是最适宜的距离,距离短商业价值得不到最大化体现,距离长又超过了人体极限,影响顾客的消费欲望;主通道扣除中庭空间两侧宽度后达4~6m之间,次通道为3m~4.8m之间,宽度根据8人左右人体摆幅宽度设计(按500~550mm/人宽度计算)。总而言之,动线的节点空间尺度设计均是为了优化屏幕动线,商铺位置的可见性与可达性均与此有关,设计过程中需在宏观层次上考虑平面的完整性与精彩节点,以赢得最大的商业利益。
(三)商业动线之三:垂直动线设计构成分析
大型购物中心是一个完整的三维空间,从商业价值来看,一层的商业价值最大、租金最高,往上价值递减,整栋建筑的垂直交通联系是建筑设计的重心之一,垂直交通系统是各楼层之间连通的桥梁,能够促使消费者在各楼层各业态之间消费,提高整体收益性。垂直动线可分为自动步道、自动扶梯、电梯、楼梯这四种类型(见图3)。
图3 作者自绘
大型购物中心的内部空间之中,上下楼层的视觉通视感非常重要,大开间的中庭空间自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中庭内部的自动扶梯也成为标配之一,起到运输的作用的同时将顾客的视线引射到其他楼层,同时也能俯视购物空间的整体景观。
如何确定扶梯的数量、速度、运输能力及架设角度?通过理性的设计分析及详细的数据计算,Q=V×M×(3600s/h)×B(见图4)。
图4 上海正大广场垂直动线交通模式
电梯相对于自动扶梯来说速度快,安装费用相对较低且便捷,电梯的设置既可以与中庭空间结合作为景观电梯,又可以相对独立单独作为客梯使用,各个品牌的质量不一样,按速度可分低速、快速和高速电梯。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且具有能耗低、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景观电梯的安装能大量快速带动人流流动,形成动态的视觉冲击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室外电梯通常可作为建筑符号形成独特的广告效应,人们通过电梯的垂直运输,保证了动线的连贯性。
楼梯相对于电梯和自动扶梯来说,在大型购物中心购物空间中的使用效率相对偏低,在国内,商业楼梯的设置更多是为了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疏散宽度的计算、疏散距离的限制会导致楼梯布满商业平面,尽量在不影响商业价值的情况下满足消防要求(剪刀楼梯大量运用与商业建筑)。
(四)商业动线之四:后勤辅助动线设计构成分析
大型购物中心购物空间中,流动的永远是“人与物”,“人”是消费主体;“物”是商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基础。后勤辅助动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商品工具材料的运送、施工及仓储、废物垃圾存放及运输、员工通道的后勤辅助通道等等(见图5)。
图5 大型购物中心辅助动线示意图
商品工具材料的运送、施工及仓储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货车的进出口通道、卸货区、货物运送的后勤辅助通道及仓库区。货车的进出口通道和卸货区需单独设计,货车的通道与私家车的通道分开使用,卸货区需单独设置,结合地下超市以及后勤动线,方便使用;货物运送通道设计重心在于垂直设计,货梯的位置、数量及运载量均需满足商场使用要求,货运流线与员工流线之间需完全分离,以免影响到后勤流线;仓储区的设置尽量往后部区域设置,且需与货梯流线有联系,相互辅助。
大型购物中心内部的废物垃圾堆积运送是无法逃避的问题,垃圾清理的时间节点、垃圾堆放的场所、垃圾后勤运输的流线、垃圾中转站的设置、垃圾车停靠的位置以及运输流线的考虑是购物空间档次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型购物中心中,垃圾站一般在地下室与卸货区统一设计,垃圾车可以借用卸货区停靠,节省空间,避开私家车流,避免环境污染。
三、成功商业动线的设计原则
大型购物中心商业动线成功与否,需要关注几点设计原则:内外部交通动线的顺畅性、动线空间序列的连续性和动线系统完整性。
(一)内外部交通动线的顺畅性
大型购物中心内部与外部空间之间互相联系的载体归根到底只有两类:车流系统与步行系统。随着《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的推行,车位配套的数量几乎提高了一倍,停车场的规模及垂直交通的设置成为重中之重;步行流线的设置不能仅考虑商业内部的空间动线,需结合城市空间的衔接。首先,保证人流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人车分流,各个层次的流线互不干扰,相辅相成。内外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使用适度的渐变空间来缓减这两者的冲突,消除外部的不良因素,进而可以让人迅速进入适度的购物体验,衔接内外的空间,成为一条内外贯通的动线空间。
(二)动线空间序列的连续性
大型购物中心的序列空间应具有连续性,可分为以下几种:入口空间、展开空间、节点空间以及高潮空间。简单来说,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大同小异,优劣长短在于怎样把空间巧妙串联起来,组成有次序、有序列的完美空间,有高潮的同时也有空间控制点,松弛有度,持续不断引导顾客在购物空间中行走,移步换景中让人们享受空间的同时达到了购物目的。因此,连续性、层次感及序列感的商业动线设计是整个商业空间设计的灵魂之一。
(三)动线空间序列的完整性
商业动线序列空间的完整性是其自身层次的体现。首先,内外部空间的结合,应把两者之间一体化设计,相互衔接,加强与城市肌理的融合,成为整个城市区域空间中的一份子。其次,购物中心的商业动线,设计时应流畅清晰,保证购物流线的完整性,实现空间利用达到最大化,力求动线所到之处,对应的业态功能与之相互呼应,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见图6)。
图6 整体性内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