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在骨巨细胞瘤临床影像诊断中的敏感度
2018-06-14李运奇苏雪娟
李运奇 苏雪娟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南阳473012)
目前,骨巨细胞瘤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该病具有很强的侵袭性,会对患者的骨质产生极大的损伤,并存在一定的局部恶性病变的风险,对人体的危害极大[1~2]。为提高预后效果,临床需做好相应的检查和诊断[3]。目前,CT检查是应用较多的诊断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在骨巨细胞瘤临床影像诊断中的敏感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分为实验组(骨巨细胞瘤患者)和参照组(非骨巨细胞瘤患者),每组48例。参照组中男28例、女 20例,年龄 23~56岁、平均年龄(35.15±12.23)岁,平均病程(4.25±1.02)月;实验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 25~57岁、平均年龄(36.33±11.05)岁,平均病程(4.41±1.03)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以患肢疼痛、功能障碍就诊,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X线片上均表现为骨端的溶骨性破坏,可侵及干骺端,向关节侧延伸侵及部分或全部邻近关节软骨下的骨皮质。
1.2 检查方法 采用东软NeuViz 16 Platinum螺旋CT扫描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扫描层厚设定为1.25 mm、层间距设置为0.625 mm、管电压120 kV。在完成常规扫描之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部给患者注射对比剂,注射速度保持在3.0 ml/s[4]。注射后延时60 s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观察扫描结果。将强化明显区域作为ROI,在满足远离边缘、液化区域及钙化骨化影之后,ROI平扫CT值。之后对平扫图像中的位置和大小相同的CT值进行测量,以此为基础,计算CT值增加值均值,作为观测值。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亚组,包括碘海醇组、碘普罗胺组和碘帕醇组,分别注射相应的对比剂并扫描。最后,由2名以上资深影像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的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增强扫描后的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参照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增强扫描后的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增强扫描后的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
2.2 两组不同亚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两组的不同亚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见表3。
表2 实验组不同亚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表2 实验组不同亚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碘海醇组碘普罗胺组碘帕醇组tP 120.15±30.23 132.23±35.25 127.32±40.03 2.897>0.05 75.36±12.32 85.33±30.21 85.12±32.15 3.120>0.05
表3 参照组不同亚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表3 参照组不同亚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比较()
组别 增强扫描后CT值 CT值增加值碘海醇组碘普罗胺组碘帕醇组tP 104.33±31.25 107.12±31.05 105.25±29.15 2.559>0.05 59.15±20.35 58.19±20.33 50.15±16.58 3.108>0.05
2.3 CT值增加值均值特异性分析 描绘ROC曲线并进行分析可知,以41.5 HU为临界点,在CT值增加值均值≥该值时,相应的巨骨细胞瘤诊断特异度为49.05%,灵敏度为98.85%,对应的曲线下瘤面积为0.837;以96.5 HU为临界点,在CT值增加值均值≥该值时,相应的诊断特异度为60.35%,灵敏度为91.05%,对应的曲线下瘤面积为0.819。见图1。
图1 ROC曲线图
3 讨论
在对巨骨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CT检查是常用的手段。在具体的扫描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之后,会出现骨巨细胞瘤明显强化的情况,进而可以更好地对疾病情况进行观察[5~7]。本次研究发现,参照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检查过程中,可选择使用不同的对比剂,本研究的两组患者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亚组,包括碘海醇组、碘普罗胺组和碘帕醇组,分别注射了相应的对比剂,并进行了扫描。两组不同亚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临床检查中使用不同的对比剂不会对检查相关CT值和CT值增加值产生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比剂。经病理检查可以发现,多核巨细胞会在大量短梭形单核间质细胞中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状态。同时,通过检查还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肿瘤内部的血管通透性,并进行进一步诊断[8]。对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的时候,在添加强化剂之后,细胞瘤内的细胞内外和血管内外之间存在很高的强化剂浓度差。在这种情况下,造影剂发生扩散后,相应的测量CT值也会随之达到相应的峰值[9]。本次研究还发现,描绘ROC曲线并进行分析可知,以41.5 HU为临界点,在CT值增加值均值≥该值时,相应的巨骨细胞瘤诊断特异度为49.05%,灵敏度为98.85%,对应的曲线下瘤面积为0.837;以96.5 HU为临界点,在CT值增加值均值≥该值时,相应的诊断特异度为60.35%,灵敏度为91.05%,对应的曲线下瘤面积为0.819。这说明对骨巨细胞瘤实施增强CT扫描时,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为96.5 HU和41.5 HU时敏感度较高。同时也说明增强扫描后,CT值增加值均值比较适合作为诊断骨巨细胞瘤的观测值。尤其是临界值小于41.5 HU时,有利于更好地排除骨巨细胞瘤,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的过程中,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为96.5 HU和41.5 HU时,敏感度较高。
[1]陈双园.浅谈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8):188-189
[2]孙全伟,孙悦.骨巨细胞瘤诊断中CT值增加值均值临界判定值的敏感度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2):3341-3344
[3]Prasad SC,Piccirillo E,Nuseir A,et al.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skull base:case series and current concepts[J].Audiol Neurootol,2014,19(1):12-21
[4]Nouh MR,Abu Shady HM.Initial CT-guided needle biopsy of extremity skeletal lesions: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experience of a tertiary musculoskeletal center[J].Eur J Radiol,2014,83(2):360-365[5]张晓波.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705-4706
[6]司慧勇,李海学,程晓光.增强CT定量分析在骶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4):343-346
[7]刘树荣,李宁宁,刘金录.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3,42(5):533-534
[8]许达,林家琳,张绚.增强CT定量分析在骨巨细胞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5):114-115
[9]陈双园.浅谈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