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疗效
2018-06-14刘金萍
刘金萍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西平463999)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于妊娠中晚期出现,临床可表现为胆汁酸水平升高、转氨酶升高、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可导致提前终止妊娠、产后出血、羊水污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和围产儿结局[1]。临床多给予对症治疗,如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缓解瘙痒症状、加强胎儿监护、延长孕周等。地塞米松为常用药,具有一定疗效,但伴随的不良反应较多,综合疗效欠佳[2]。熊去氧胆酸为常用的肝炎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症状,保护肝功能,抑制肝内胆汁淤积症进展[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2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熊去氧胆酸对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2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9.35±2.74)岁;孕周 30~38 周,平均孕周(35.14±1.46)周;轻度20例,重度6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42±2.68)岁;孕周 30~38周,平均孕周(35.22±1.43)周;轻度21例,重度5例。两组基本资料(年龄、孕周、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明确[4];中晚期妊娠;年龄40岁以下;未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子痫等;无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病变;无肿瘤、近期感染病史;对研究用药无过敏史。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补充能量、促进糖代谢,严密监测胎儿宫内生长情况、脐血流、胎动,保肝,炉甘石洗剂等外用改善瘙痒症状,间断吸氧、指导清淡低脂饮食、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地塞米松片(国药准字H14023304)3 mg/次,3 次 /d,持续给药 1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熊去氧胆酸(国药准字H32023777)15 mg/(kg·d),持续给药1周。定期复查肝功能。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治疗前后血清TBA(血清总胆汁酸)、CBA(结合胆汁酸)、sV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差异。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sVCAM-1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TBA、CBA水平,速率法测定ALT、AST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LT、AST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ALT、AST 水 平 分 别 为 (197.26±96.42)IU/L、(196.78±92.67)IU/L,对照组分别为(196.94±97.65)IU/L、(195.94±93.11)IU/L,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102.35±69.36)IU/L,低于对照组的(146.42±77.48)IU/L,t=2.308,P<0.05;观察组的 AST 水平(90.74±58.25)IU/L,低于对照组的(130.45±65.36)IU/L,t=2.312,P<0.05。
2.2 两组 TBA、CBA、sVCAM-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BA、CBA、sVCAM-1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 TBA、CBA、sVCAM-1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 TBA、CBA、sVCAM-1水平比较()
表 1 两组 TBA、CBA、sVCAM-1水平比较()
?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两组剖宫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羊水污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
3 讨论
目前对于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多认为与雌激素、遗传、药物、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多以皮肤瘙痒为直接就诊原因。妊娠期机体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可影响肝胆转运器及胆汁正常排泄,加上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ACA抗体增多,侵害机体毛细血管,激活sVCAM-1、P-选择素免疫因子,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肝血流量减少,肝功能异常,加重胆汁淤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危害围产儿和母体健康[5]。血清CAB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敏感指标,由胆酸、鹅脱氧胆酸和脱氧胆酸与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形成,经肝细胞合成、肠道细菌水解,与胆汁合成、排泄密切相关;血清TBA水平与肝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sVCAM-1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一员,是VAA-4配体,可表达于被激活的内皮细胞表面,使白细胞、血小板聚集,造成血管损伤,介导炎症细胞因子黏附于内皮细胞,参与炎症反应;sVCAM-1还可表达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影响母婴间正常的胆汁酸转运,使其积聚在脐血中[6]。
熊去氧胆酸由鹅脱氧胆酸代谢而来,属于双羟基胆汁酸,具有强亲水性,可替代疏水性胆汁酸,降低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促进正常胆汁转运;同时,熊去氧胆酸还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途径产生免疫调节功能,增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免疫力,促进疾病转归[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ALT、AST、TBA、CBA、sVCAM-1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均多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羊水污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熊去氧胆酸用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 TBA、CBA、sVCAM-1、ALT、AST水平,保护肝功能,促进胆汁正常代谢及疾病转归,改善产妇妊娠及围产儿结局,临床疗效显著。
[1]顾志勇,李芳,余加林.孕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儿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5):58-61
[2]谭白菊,李玉梅,冯小平,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5):563-566
[3]党玮.熊去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45-2246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31(7):481-485
[5]王景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脂及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424-1425
[6]胡丽文,黄引平.熊脱氧酸对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血清甘胆酸、结合胆汁酸及sVCAM-1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1):44-46
[7]赵丹阳.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380-4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