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8-06-13王晓东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王晓东

摘 要:数学,来自希腊语。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通过教材教学生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好数学,不仅能更好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生活中的数学;趣学;小学数学

我国数学和语文并称两大主要学科,从幼稚园就开始渗透教学。而数学,在生活中和语文一样是不可或缺的,随处可见是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需要从小打好基础,进而才能够更深入学习。对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能锻炼各方面能力,提高自身素养。老师也应该实时关注学生心理,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那这时候就暴露出很多小学数学学习和大家热议的话题,而关于相关的话题以及解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小学数学题型难度是否需要提高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字符多以卡通形象配图插画形式展现。时代的进步,小学数学的设计教学也不断更新,无论是难度还是深度都有了大步提高。网上各种小学数学经典题的爆料不胜枚举,小学数学的花样百出一度登上热搜。是时代变了?老一辈的脑子转不过小一辈?的确,现如今千奇百怪的小学数学题难道高年级学生的状况屡见不鲜。许多人觉得着实没有必要设置过难的题目。但是这个“难”也仅仅是先一辈的人觉得,时代在飞速的进步,那一定程度上小学数学难度的提高也就无可厚非。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最大程度上区别于其它生物就在于--人有思想。在小学阶段设计良好的习题练习,有梯度的增加学習难度,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想来,现如今千奇百怪的“花样刁钻”数学题的腾空出世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培养学生学习显得异常重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的只能不止于此,更加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求知热情,在学中玩、玩中学,用兴趣来提升学习的热度。这才应该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不是被迫地去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的提高,就是教学的成功。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古有孟母三迁,向人们传达了环境的重要性,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明白,再好的集体学习氛围,如果没有好的家庭环境为辅,孩子也很难学好,幼年期,性格习惯喜恶的养成期,家长应多关心小孩平时接触的人事、学习吸收的东西。

三、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发展的基础学科,全方面考察学生能力,而小学数学主旨在于打好数学基础,为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准备。那学生们应重点从那些方面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多动手。

不论是数学还是其它学科,都讲究持之以恒、温故知新,多花点时间在学习的训练之中。要想学好数学提高运用能力,就少不了勤加练习。每天的练习讲的不是要学生整天整天泡在数学题里面,而是要有效率的进行联系,在联系中不断思考,多方面考虑问题,从而使得练习更加有用、更加的有效。这样的话平时只需要每天花几分钟时间预习和巩固,便能够事半功倍。

2.勤思考。

讲完上面的“练”,还有另一同等重要的点,那就是勤思考。甚至在某些层面“勤思考”要比“勤练习”重要得多。数学是一门灵巧多变的学科,并不是单靠多做题就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相反,不懂思考,找不到数学规律的人来学,常常是会事倍功半、铩羽而归。要想学好数学,举一反三很重要。书死题不死,不能死读书,要摸索其中的规律,这样能轻松很多。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涉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相对于文科的记忆性学习而言,更加需要动用脑力,也更加着力于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3.善总结。

小学到初中最大的过渡就是从传授性、指令性、随意性、短时性、单纯性到理解性、计划性、目标性、长时性、多样性。它们主要的区别之处就是思维方式与知识范围的不同。想要学好初中数学,现代学生应该从小就注意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升了初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四、总结

其实小学数学通过丰富的色彩图案和一些益智数学题,更多的是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空间能力、金钱观念、秩序感、时间观念。接触数学、运用数学其实也就是亲近生活。总有一些愤世嫉俗的抱怨声“学这个有什么用,买菜能用到几何?还是因为走路要计算步数?”先不说这些说法暴露出的错误性,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学好小学数学的必要。高等数学不够“亲民”,那小学数学总够“接地气”了吧。

参考文献:

[1]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教育新论,2009年5期.

[2]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8期.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J].小学教育课程,2004年32期.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