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新教育方式 打造新生物课堂

2018-06-13苗成

学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生物课堂合作探究

苗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处境很尴尬,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在此形势下,要想使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相应的生物学技能,符合社会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去探索、研究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合作探究,建立和谐氛围,通过家校合作等方式,创造性的摸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方式;生物课堂;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8-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055

一、合作探究,建立和諧氛围,保护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我认为这主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关,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传统课堂中,教师认为只要是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冷落,就是我们常常所讲“一好百好,一差全差”。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如何去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呢?而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是希望,每个学生都有优点,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与赏识教育相结合,建立起一种师生和谐的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生物素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时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确有点困难,致使不少教师依旧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的优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真正认识到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应消除偏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充分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将它放大出来。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一味否定,而是要尽量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成绩,并且继续把优点发扬光大。

借古鉴今,要想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进步性,首先要尊重与欣赏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没考好时,哪怕是经常考不好,家长和教师也不能让他们泄气,应及时给予地鼓励与肯定,让他们明白失败是常有的,要正确、客观地面对失败;同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克服畏难心理。当他们做错事时,应与他们及时沟通,消除他们的惶恐心理,让他们时时感觉到在家长、教师的心中对他们仍然充满希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并帮助他们,还能使这些“学困生”与教师、家长和同学关系和谐,成为知心朋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起到了欣赏与鼓励作用。

(二)营造氛围,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教学就是始于问题,围绕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而展开师生共同合作的活动。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交流、归纳结论。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产生积极的教学情感。

实践证明,将尊重和赏识教育与探究活动相结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二、课堂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恰到好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规律,从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让活动成为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创造、充分施展自身个性与才华的学习形式。

每一个学校都有后进生,每一位后进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后进生对教师失去信心,隔阂不断加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待后进生仅仅是加强“管理”,不出乱子即可,这使得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一些“闪光点”也得不到展现。开展探究活动,能弱化学习成绩上的差别,给那些思维活跃、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进生一个施展“偏才”“奇才”“怪才”发展个性的舞台。对于教师而言,赏识要正确客观,依据真实需要给予鼓励、表扬,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地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帮助他们体验到上进求知的乐趣,进而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以及与别人的差距。当然,尊重、赏识要从实际出发,做得合情合理,否则就会背离尊重与赏识教育的初衷。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与赏识要做到及时迅速,这样有助于学习者身心健康成长。

(二)要讲究策略

探究活动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行为。对待学生应注重过程。活动中,学生处于紧张、积极、主动的状态,此时,多用肯定性和鼓励性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通过行动让他们感受到,则更具有激励作用。同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只需教师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能达到激励的作用。

(三)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要。学校会片面追求质量,这种片面,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另一方面来自于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同时还有来自于校领导对自身教育期望值不同。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摸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需要更多有胆量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在课改的形势下,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春华.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成功(教育版),2008(6).

[2] 刘开华.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4).

[3] 郭琼姬,肖兰芬.新课程 新标准 新评价——初中生物教学中过程式多元化评价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2).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生物课堂合作探究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