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助老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机制研究

2018-06-13张鹤

中国市场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社区

张鹤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且无法满足。由此,助老类社会组织在满足不同养老需求、提升专业的特色的服务质量、激发社会社区活力、延伸补充政府职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社区助老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补充和完善社区综合助老服务体系,进而推动现代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文章旨在梳理现有关于养老社会组织的研究,描述助老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考察助老类社会组织和其他主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助老類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方式。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助老类社会组织的服务机制。

[关键词]助老类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社区;社会服务机制;助老服务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8117

1引言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研究,预测从2001年至2100年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从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发展到稳定重度老龄化等阶段。[1]面对老龄化趋势加重的情况,如何养老,用何种方式养老,成为国家和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居家养老是多数家庭主要选择的养老方式,其优点在于家庭成员内部对于老人的直接帮助。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之间无法满足的矛盾所带来的家庭冲突,使得社会助老问题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传统的养老模式和社会观念开始发生变化。[2]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改变,老年人口不光在养老服务需求数方面增大,还对服务质量方面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变化趋势直接加重了社会养老服务的压力。由此,探索一条适合助老类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模式与道路至关重要。助老服务的多样化,决定了参与助老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探索和发掘每个主体的参与作用,是我们现在解决助老需求问题和日后构建综合助老服务体系必须考量的关键。在构建社区助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借鉴不同养老服务模式的特长,更要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具有专业性、志愿性、自主性等特点的助老社会组织的作用,以动员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助老类社会组织是服务范围涵盖了养老、助老、助残、助孤寡老人等,以老龄人口为服务对象,调动政府服务资源和市场资料,在社区平台为老龄人口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老龄人口服务需要的社会组织。因此,文章梳理助老类社会组织实际参与助老服务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助老类社会组织与各个主体之间的衔接情况,并对该类组织的参与方式和服务机制提出补充的意见对策。

2研究现状

我国为应对老龄化人口问题,发展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积聚而成的社区,作为居家养老的依托,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种方式既满足老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符合我国现阶段不均衡不全面的发展水平。

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国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仍处于起步水平,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服务模式内容、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项目管理等。且大多数政策研究通常以宏观视角分析,例如有学者认为解决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切入点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居家养老的成本低、投资少、服务广等诸多优势使得老年人对其认同度较高。[3]但同时,多数研究缺少实质性的个案研究,较少发掘助老社会组织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困境的深刻原因和解决对策,例如资源配置较少[4]、严重缺失福利性和市场化程度低;[5]需求供给失衡[6]、社会组织参与度较低等。因此,解决养老、助老服务问题的突破点即为探究新型社区综合助老服务模式。

22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是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组织既可以吸收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资源,又可以调动部分的市场资料满足需求,并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从而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漏洞。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模式较多,如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志愿活动、慈善项目帮扶等。但随着老龄人口对于服务内容的多样化,老龄群体的需求由单一的养老需求发展成为多样化的助老需求。因此,社会组织在提供广泛的助老服务的层面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社会组织发展受限、筹资困难、政策力度小等先天问题阻碍了社会组织对助老需求积极参与。

3养老服务的困境

总体上,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各种职能并不完善的困境,是由各种内外原因形成。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社区作为重要基础平台,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的发展。

31社区养老的问题

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由于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在社区基本设施方面,部分社区内存在老年人交通不便捷、设施道路障碍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少等问题。社区方面承办的各种养老机构的配套硬件设施较为简陋,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从业人员队伍的老龄化和其较低的知识水平,管理者很难有效整合和调动社区内各种养老服务资源。

32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瓶颈

首先,参与为老服务的人力缺乏,活动志愿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社区公众的广泛参与度较低,居民对社会组织的了解较低。

其次,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由于多数服务人员或是志愿者,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加上接受专业社会组织的为老服务培训相对较少,对于开展专业的助老养老服务就相对困难。而具备专业知识、素质较高的人才因为工资低、发展空间小等原因,回避助老社会工作,加之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其服务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社会组织很难吸引到有能力的职工。[7]

再次,助老类社会组织所提供服务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不大相符,凭借个人感受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忽略个案的主观需求。

最后,政府、社区以及社会组织之间权责关系混乱,服务需求增加导致社区压力大,提供的服务不能有效针对老年人真实需求等问题,成为社区养老服务服务发展道路中的重要障碍。[8]

4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助老服务的具体路径

41参与服务的主要形式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助老服务时,可以联系和组织多方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具有经验的市场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助老服务,发挥其在社区助老和社会助老之间的纽带作用。

411政府委托组织承包

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助老服务的方式,用委托协议合同的形式,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由专业助老类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内各种助老、养老服务项目活动。如此以保障社会组织助老服务的有效实施,促进社区综合助老服务的发展。

412志愿服务

社会组织可以将有意愿且分散的志愿者组织起来,组建定期定点项目的志愿者团队,以集体活动的方式,为社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其中可以提供专业服务的志愿者包括社工组织、医护专业学生组织等,而提供非专业的志愿者主要涉及各阶段的学生,以及老年志愿者等。现在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演变成由二者双向服务到二者合作服务的新形式。即专业志愿者团队由专业服务人士指导和带领非专业志愿者团队展开联合服务项目,更好地促进了志愿服务项目本身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413老人自主帮扶

社区内的老年人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发成团组织活动,如老年文艺协会、社区老年人家庭自助队等社会组织。在这些组织内,老年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帮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老年人自助组织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42助老类社会组织与其他主体的互动关系

助老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社区、服务对象等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

421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助老社会组织的主要服务项目,其有效供给和完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鼓励培育专业化的助老社会组织,用项目承包的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助老服务,满足助老需求。另外,政府应作为主要的责任主体,保障助老项目服务的有效提供,并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建议和措施,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助老服务的水平。

422社会组织与社区的互动

社区与居委会密不可分,作为政府行政体系下基层自治的社区,长时间处于被动和忽视发展的状态,因此在各方面发展均不够完善。且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尚在起步阶段,社区居家养老作为顺应老龄化趋势下的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其本身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社区既要配合政府决策,也要搭建好社区综合助老服务的平臺,以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助老、养老服务。社区作为承载服务的中心和服务对象的提供方,应该为社会组织参与助老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环境。[9]

423社会组织与老年人的互动

居家老人既是助老服务的主要体验者与参与者,也是整个助老服务的接受者与消费者,社会组织是实际助老服务的策划者、执行者、提供者。因此作为服务对象的居家老人在接受助老服务的同时,应及时向社区或设立的居家助老服务中心反馈服务质量,为第三方实施服务项目评估提供最真实的数据,并且向政府部门清晰地表达意愿和建议,以保障养老服务的质量,促进整个服务动态流程的运作。

5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助老服务的政策意见

养老服务作为助老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必须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深入推进。因此需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助老服务,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助老服务政策机制,提供充足社区助老服务项目资金,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助老功能,将多种养老方式的优势和发展经验融入社区助老中,构建社区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

保留居家养老的优势基础,搭建好社区助老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引导助老类社会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化助老服务,同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参考借鉴市场经验化的管理模式,更好服务社区内老年人的各项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10]

协调政府、机构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三者主体参与助老服务的关系,将各主体所提供的各种助老服务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有效协调,实现最优化的服务资源配置,从而发挥不同主体的最大作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为畅通有效的各类助老服务,从而为综合性的助老服务体系进行内容补充、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模式以及新发展思路。真正做到凝聚多方主体力量,发挥高校科研作用,激活社会创新发展潜力,细分助老需求,推动综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为加快构建社区综合助老服务体系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朱晨昭中国社会老龄化挑战及应对措施[J].学理论,2012(13).

[2]刘金华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基于老年生活质量视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章晓懿,刘帮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3):83-92.

[4]高秀,王娜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的“钻石模型”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07(6):106-109.

[5]张孝廷,张旭升居家养老服务的结构困境及破解之道[J].浙江社会科学,2012(8):81-86.

[6]冯晓娟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状况与社会工作介入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3(1):72-75.

[7]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3(2):49-59.

[8]陈洪涛,王名社会组织在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基于居民参与型社区社会组织的视角[J].行政论坛,2009,16(1):67-70.

[9]李灵芝,张建坤,石德华,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9):2-7.

[10]李英超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