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企业内部审计成本控制问题

2018-06-13刘秭妤

商情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价值

刘秭妤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成本是企业为审计活动所耗费的资源总和,对其实施合理控制是衡量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审计价值增值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剖析企业内部审计成本构成,在对审计项目价值管理难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广义审计成本的宏观思考进行审计工作优化的思路,从机构设置、适度审计、项目分类、务实审计、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成本 控制 价值

一、广义成本下的内部审计价值管理难点

从组织价值增值目标来看,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项目的审计收益必须高于其对应的广义审计成本,理想状态是审计活动能获得最高的投入产出比。而在实际工作中,若要对单个项目进行价值管理,则面临以下问题。

(一)固定成本难以准确分摊

项目的固定成本与工作量及其单位固定成本有关,而单位固定成本又与年度总固定成本和年度有效工作量挂钩,即:项目固定成本=单位固定成本X项目有效工作量。单位固定成本=年度总固定成本÷年度有效工作量。而实际中,由于年度总固定成本和有效工作量均为年末统计数。且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水平挂钩。在年中难以得到准确数字。

(二)间接成本难以准确计算

审计的间接成本中,配合成本与审计要求的配合事项相关,而配合事项的多寡既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判定,还取决于审计实施中所涉及事项的复杂程度、部门工作衔接的畅通程度,成本的发生具有主观性和随机性。组织运转成本主要是因审计引起工作执行滞后而产生的资金和人员闲置成本,此外还有权责界定中的推诿成本、怠下成本等,其价值量均难以准确计算,部分甚至难以用金额计量。

(三)审计收益难以全面预测

内部审计工作的收益可以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显性价值是审计发现问题、挽回经济损失或纠正错误做法带来的经济收益,其短期价值较易计算,长期价值则难以准确计算。隐性价值是审计通过监督、评价职能发挥。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以及警示违规、提示风险等方面作用,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其收益的判定具有很强的主观因素,难以准确、全面地进行金额化预测。综上。广义成本下的审计项目价值管理具有相当难度。而且对成本收益的计算本身即会带来人力物力支出,并且计算的成本随计算精度增高而增加;尤其是如果计算将影响决策,则计算的时间会导致新的机会成本。对成本计算的要求过高,极易陷入“追求收益而降低收益”的怪圈。

二、广义成本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改进措施

广义审计成本下的项目价值管理,并非基于严格的成本收益测算开展,而是应当基于成本构成特点分析,从企业实际规模和治理结构出发。围绕企业经营目标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范围,并据此审慎确定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实现直接成本构成最优;进而对审计项目按作用进行分类管理,收益估算仅作为重点项目的立项论证参考,关键是通过对广义审计成本的整体控制,促进审计成本收益率的整体提升,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目标。

(一)合理设置审计部门部门的规模

一是内部审计工作量具有不均衡性。按最高工作量配置内部审计队伍容易引起审计资源闲置;二是审计监督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战略决策咨询、企业风险评估等活动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配备宽知识领域、高专业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及经营特点,结合对历年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的统计分析,合理确定内部审计常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进而确定审计机构规模和人员构成。以实现审计直接成本构成最优。如内部控制较为薄弱的企业。开展的常规审计工作较多,则需要內部审计部门规模较大;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经营风险评估、投资决策咨询较为重视,则需要为内部审计部门配置该领域的专家。同时,针对需在短期内突击开展的集中审计事项或需要特定专业人员的特殊审计事项,则采取聘请外部专家、联合审计及审计外包等方式进行。

(二)树立适度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不应定位成为企业的最长板,而要定位于查找并督促最短板的补齐。因此,审计不应过度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而是应该树立围绕评价和监督目标进行适度审计的理念,有为而不越位;重点是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的合理性、测试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评价企业部门运行的效益性、预警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风险、监督管理层履职情况以及其他治理层关心的重要经营活动、重大经营决策等。

(三)科学管理审计项目

首先,应按审计作用进行项目分类。满足企业需求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因此,其首要作用是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相关审计事项属于重点审计领域;进而是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审计事项属于常规审计范畴。重点审计事项是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以管理需求为导向,对特定领域的工作开展评价,如内控、风险、绩效、决策等方面的评价。常规审计事项则是履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定位在对其他内部控制环节的再控制,检查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其次,根据项目性质确定工作侧重。对于重点审计事项,得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关键,審计质量是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贺志东.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就这么简单,广东省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广东经济),2010,

[2]王硕.财务人员内部审计技巧与错弊防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董大胜,韩晓梅,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理论买务案例,大连出版社,2010.

[4]张利.会计监督成本、收益与内部审计创新.北方经贸,2010(9).

[5]石洪江,蒋俊山.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方法,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9).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控制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