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18-06-13黄旭
黄 旭
(苍溪县人民医院,四川 广元 628400)
白内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此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等,严重者甚至会失明,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白内障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2]。为了比较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苍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苍溪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100眼)。这100例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19例;其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68.2±5.6)岁;其中有左眼白内障患者23例,右眼白内障患者27例;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13例,为Ⅱ级的患者有10例,为Ⅲ级的患者有9例,为Ⅳ级的患者有15例,为Ⅴ级的患者有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5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3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5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6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53~77岁,平均年龄(68.9±5.8)岁;其中,有左眼白内障患者24例,右眼白内障患者26例;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12例,为Ⅱ级的患者有11例,为Ⅲ级的患者有10例,为Ⅳ级的患者有14例,为Ⅴ级的患者有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7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2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6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苍溪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在术前10 min,采用倍诺喜滴眼液对患者的眼球实施表面麻醉,在其角膜缘的11点钟方向做一个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隧道分离至角膜缘内约1 mm处停止)。采用角膜穿刺刀在颞侧透明角膜处做一个侧切口(切口的长度约为1 mm)。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应用撕囊镊对前囊进行环形撕囊。对囊袋内的晶体核进行原位超声乳化,然后清除囊袋内的皮质。将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吸出前房内的黏弹剂,之后在前房内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进行缩瞳。水密切口,包扎术眼。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在术前10 min,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眼球后浸润麻醉。对其结膜的10点钟至2点钟方向进行钝性分离,对切口处进行电凝止血。在角膜缘后1 mm处做一个3 mm长的巩膜遂道切口。对前房进行穿刺,用角膜穿刺刀在颞侧透明角膜处做一个侧切口(切口的长度约为1 mm)。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应用撕囊镊对前囊进行环形撕囊。在晶状体核与角膜内壁之间注入黏弹剂,扩大巩膜隧道切口,用注水圈套器将晶状体核取出。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吸出前房内的黏弹剂,之后在前房内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进行缩瞳。水密切口,包扎术眼。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和角膜散光值。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前房虹膜反应、后囊破裂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段两组患者视力的对比
在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时段两组患者视力的对比(±s)
表1 不同时段两组患者视力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天 术后7天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 50 0.38±0.19 0.52±0.21 0.65±0.23 0.73±0.24 0.83±0.25对照组 50 0.41±0.18 0.54±0.22 0.67±0.24 0.74±0.25 0.84±0.26t值 0.811 0.465 0.425 0.204 0.196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不同时段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值的对比
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段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值的对比(±s)
表2 不同时段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值的对比(±s)
?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3 讨论
白内障主要是由遗传、老化、局部营养障碍、外伤、中毒、辐射等因素所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及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起的,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2]。此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等,严重者甚至会失明。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药物疗法治疗白内障,但效果并不理想。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此手术具有切口小、适应证广、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近年来,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超声乳化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术式。此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反应小、不易引起散光等优点。但此手术的费用较高,操作难度较大[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4.0%和3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李战梅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