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制产品的现状及设计策略

2018-06-13黄晶晶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竹制竹材家具

黄晶晶

(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我国拥有丰富的竹资源,竹制产品在数千年前已经介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所秉承的精湛的制竹工艺、所承载的历史悠久的竹文化,已浸染在当下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中。同时,它也造就了中国人对于竹子的特殊情感,形成了竹产业分布密集的状况。尽管目前从事竹制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众多,但多数停留在较传统落后的水平上,即以竹子为原材料生产粗加工型产品,以代工为主要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不少学者提出解决策略,如张朵朵[1]提出中国竹产品的设计要打破传统竹文化、竹工艺所形成的思维定式才能有所创新;王逢瑚、时迪[2]认为竹产品设计可以借鉴外国设计师对竹材料的运用、加工方式以及传统东方竹子美学形式的颠覆;李赐生[3]通过挖掘研究古典竹家具,提升竹家具设计的民族性和中国味;梁惠萍[4]从竹材的审美特征、人文内涵、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方面分析其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陈振益等[5]提出从现代造型设计语言、理念、制造技术、品牌设计等方面对竹材产品进行设计的方法。总体上看,大部分研究侧重于从现代竹产品设计与传统竹文化的关系角度探讨或继承或摒弃的设计思路,但市场往往才是决定竹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基于竹制产品市场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

一、竹制产品市场现状

为了解我国竹制产品市场的状况,笔者通过网络检索,对竹制产品的类型和经营品牌的数量加以统计①,对品牌的主营产品、品牌经营状况进行梳理,并通过实地走访竹制品企业②了解竹制产品的经营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于2017年6月在厦门吉家家世界和红星美凯龙2家建材市场随机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了解消费者对竹制产品的认知状况。

(一)产品类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日常的竹制产品种类多达153种,小到勺筷碗盘,大到家具、建筑,竹制品都能很好地替代木制品、瓷制品,甚至金属、塑料制品。竹制品的使用范围已覆盖玄关、客厅、厨房、办公场所、餐厅、卫生间、阳台、书房、卧室、茶室等十余种家居或公共空间,甚至连电器、时尚电子设备、汽车等也能见到竹材的身影。

(二)品牌状况

竹材产品应用范围广泛,需求量大,催生出众多竹制产品的经营品牌。根据销售平台的不同,笔者将竹制品牌分成两个类型:一类是电商品牌,即淘宝、天猫和京东等网络电商平台的品牌;另一类是独立设计师品牌,即通过设计网站和设计论坛了解到的品牌。

电商品牌和独立设计师品牌各具特色。电商品牌大多根植于竹产地,有自营的生产渠道,在生产技术、成本控制和售后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但产品同质化严重;而独立设计师主导运作的品牌,多成立于2010年前后,在品牌与产品设计上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品牌调性鲜明、定位精准、产品较为贴合现代人的使用和审美需求等,但产品多为手作,价格相对昂贵。

知名度高的竹品牌的经营模式通常是集设计、生产和销售渠道为一体的,这样有利于整合三方面资源,为消费者提供物美、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尽管竹制产品类型丰富,但在应用领域的发展却不平衡。一般来说,竹家具、竹制餐厨用品和竹地板的市场供应相对饱和,而竹制礼品包装和文创产品则相对稀缺。在所搜集的237个国内竹品牌中,21.9%的品牌主要经营各类竹家具,19.4%的品牌主营竹制餐厨用品,14.3%主营竹地板,其类型分布如图1所示。而独立设计师品牌经营的产品,或是灯具、坐具,或是与茶相关的器具,以及其他置物类和综合类产品。可见,竹家具依然是竹制产品市场的主流。

图1 主营竹制品类型统计Fig.1 Types of bamboo products

(三)销售模式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竹制产品的推广必然要跟随时代潮流,实行以电商销售为主,实体销售为辅的渠道。现代竹制产品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推广,可以有效节约成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效便捷;而实体店的优势在于能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沟通,有助于增强顾客的信赖感,能提供顾客产品和空间的真实体验。因此大多知名品牌同时拥有双渠道销售模式。

(四)认知状况

从竹制产品的应用领域看,竹材料虽然被寄予“以竹代木大有可为”的厚望,竹制产品的生产者也不吝宣传推广,但消费者对竹制产品的认知依然存在“竹不如木”的印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与木制家具相比,诸多消费者仍然有竹制家具不易保养、不耐用、易变形开裂、档次较低及品质低廉的印象。在选择沙发、床、柜子等主体型家具时,77.3%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木制家具,而对于衣帽架、边几等辅助型家具,有64%的消费者表示会考虑竹制家具。此外,在厨房用品等领域,包括其他使用周期短,且用后即弃的小型产品领域,竹制产品因其自然环保、物美价廉的特点更能获得消费者认同。

事实上,消费者对竹制产品的认知存在误区。尽管竹材料存在易开裂、易变形、易虫蛀、易霉变、握钉力小等缺陷,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材质上的优势。竹材的割裂性好,适合截段、开条、破篾、拉丝,割裂后纹理平直,通过编织、拼接可展示出具有较强质感的纹理效果。竹材韧性好,负荷力高,因此可代替木头应用在家具、建筑上。对比楠竹和红松的物理性能(表1)可见,竹材在抗压、抗拉、抗弯方面的性能不亚于木材,甚至优于木材。竹子中空有节,先民利用此特点,结合圆竹工艺制成各种容器、生活用品、家具,甚至建筑;同时,竹材富有弹力和抵抗力,传统上利用该特点做成弓、弩、钓竿、扁担、撑竿、竹箍等,这一特质使竹制产品富有力学美,轻巧不失刚性。在当下,圆竹还与电子产品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产品风格。此外,设计师和生产者还通过对圆竹内部的再造,在不破坏圆竹外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拓展了圆竹的应用领域。

表1 楠竹与红松物理性能对比[6] Tab.1 Material property compared between bamboo and red pine

况且,目前从取材源头到工艺处理,用于解决竹材开裂的办法已有十余种;另外,亦可通过相关技术,控制竹制品存放环境的干湿平衡,改善其虫蛀、霉变现象,较好地提升了竹子强度,增强了其握钉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竹制产品的种类虽然很丰富,亦催生出不少品牌。知名度高的竹品牌善于塑造品牌形象,找准市场定位,掌握设计、生产与销售的渠道与资源,而经营状况平平的品牌主营品类多集中在已趋向饱和、竞争激烈的竹家具、餐厨用品和竹地板市场,产品调性不明,同质化严重,无力改变消费者“竹不如木”的认知误区。

二、竹制产品的设计策略

(一)竹制家具的再定位:由家用空间向公共空间拓展

目前,竹制家具是各类竹制产品的主流,且不管是消费认知上还是生产上,竹制家具的认同度相对较高。类似衣帽架、博古架及桌面置物柜等小型家具,因其体量较小,在使用中无需长时间承受较大的重量,较少存在因承重而开裂变形的问题;同时,它又是空间陈列中极佳的风格饰品,与其他材料相比,有着美观、经济和环保的优势。但竹制家具的传统市场业已饱和,突破竹制家具的固有概念,则需要从现代空间和人的需求角度对竹家具进行重新定位,探索竹家具新的发展空间。现有竹家具的功能、尺度大多针对家用空间而设计,通过对竹家具的应用空间进行分类后发现,竹家具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家用空间中的客厅、书房和茶室。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已不再局限于家居空间,而是拓展至商场、酒店、餐馆、酒吧等休闲场所,或者办公、会所等商业空间,或者教育、科研、健身等公共空间。与居家空间相比,以上各类空间更具灵活多样的空间转换,其所需的家具种类和数量也更多更广。可见,竹家具的需求已得到扩展,但目前专门针对商业空间需求的竹制家具品牌较少。因此,需对竹制家具进行再这位,将其由家用空间向公共空间拓展,以找到竹家具新的发展模式,如图2竹元素餐饮空间和图3 竹元素会所空间的定位和设计就是成功的案例。

图2 竹元素餐饮空间Fig.2 Dining space with the bamboo element

图3 竹元素会所空间Fig.3 A club with the bamboo element

图4 竹制儿童三轮Fig.4 A bamboo tricycle

(二)应用领域的再拓展:向文创产品和礼品包装市场拓展

在竹制家具领域之外,我们还必须拓展竹制产品其他的应用领域,使竹制产品得以多元化的发展,并从更多领域的应用,促进竹制产品的转型。竹制礼品包装及竹制文创产品的市场供应相对稀缺,在空间立面、旅游文创产品、商务礼品、茶周边产品及玩具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设计师和生产商充分了解文创领域产品的特点,结合竹制产品的自身特色,设计并制作出符合或引领当前文化创意产品领域的优秀作品。在竹制产品应用领域的再拓展上,国外不乏一些成功的产品案例,如越南的a21studio设计的竹制儿童三轮车(图4),充满童趣,焕发自然朴拙的气息,除了车轮之外,全部采用竹子制作,所有部件之间通过竹制螺栓固定在一起,个别地方用绳子覆盖,拆卸方便,极具创意。

(三)材料混搭的再创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材料是设计的基础,是实现物质功能,增加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材料所包含的色彩、光泽、质感、肌理,能诱发人视觉、触觉和情感的体验,是联系和互动于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深层感性部分,对产品风格意象的传递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我国现有的多数竹制产品,往往拘泥于竹材本身的天然特质,遵从传统产品样式,深受传统竹文化的影响,受限于传统中式和现代简约风格,较少与现代理念相结合,这不符合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在竹制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通过将不同的材料与竹材混搭后所产生的色彩与质感对比,有助于拓展竹制产品的风格意象,能进一步呈现竹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笔者对153类竹制品进行材料调查,发现与竹材搭配使用的材料多达16种,其中竹与玻璃、金属、陶瓷、塑料结合最多,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材料混搭带来产品风格差异显而易见。将单纯的竹制产品和与混凝土搭配后的产品(如图6)相比较便会发现,坚硬冰冷的水泥与亲和温润的竹子所形成的冷暖硬软的鲜明对比,让产品的空间搭配从原来的田园简约风延伸到了个性化风格领域;竹与塑料结合(如图7),则能给产品的工业化风格增添一些自然文化的气息。

图5 竹与其他材料混搭情况统计Fig.5 Bamboo mixed with other materials

图6 竹与水泥混搭的家俱Fig.6 Furniture of bamboo with cement

图7 竹与塑料混搭的家居产品Fig.7 Home appliances of bamboo with plastics

(四)工艺技术的再更新:提升其质感、手感和风格面貌

我国有数千年的用竹传统,竹材料的制作技艺日臻成熟。古人已经懂得利用竹材中空有节、易割裂、有韧性的特点,将原竹制作成各种日用品,并在其中发展出雕、钻、刻、镶、嵌、绘、编等多种传统加工工艺。然而,传统制竹工艺既束缚了技艺的再发展,也形成了人们对竹制品过时、陈旧的印象。

图8 华硕竹笔记本电脑Fig.8 Bamboo decorated Asus laptop

鉴于此,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竹材的加工处理手段有了新的突破。全竹(竹胶板)、“竹整张”、竹纤维、保色染色及防腐防蛀等技术的出现,使竹材能适用于机械化的生产加工,并且让竹制产品从质感、手感到风格面貌都焕然一新。例如,华硕公司将竹材料和笔记本电脑结合(图8),使科技产品不再只有冷冰的质感,而是赋予它自然、柔和、温暖的面貌。再如,宝马公司为X5、X6型汽车的内饰搭配了竹材(图9),通过竹制刨切片、平压、染色等技术,赋予汽车内饰温和自然的触觉感以及高档精致的视觉感。这些都是竹材料制作工艺再更新带来的全新的审美体验。

图9 宝马X5、X6汽车竹内饰 Fig.9 Bamboo decoration in BMW

三、结语

我国竹制产品的种类丰富,催生出不少品牌,但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企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竹制产品的应用领域发展不平衡,消费者对竹制产品的认知存在“竹不如木”的印象等。要对竹制产品的种类进行重新定位与拓展、从材料混搭和工艺改良的角度对竹制产品的造型、色彩、质感进行突破,以满足现代人对竹制产品多样化、时尚化及环保化的需求,这不仅关乎竹制产品生产企业的生存,亦关乎中国设计从摒弃传统、模仿追随到文化认同、标榜自我的自觉转型。

[参考文献]

[1]张朵朵.断竹与续竹:当代中国竹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艺术百家,2011(1):111-114.

[2]王逢瑚,时迪.关于中国竹家具设计的思考[J].装饰,2012(1):62-63.

[3]李赐生.竹文化,竹家具[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7):54-55.

[4]梁惠萍.基于可持续的现代竹材产品设计探析[J].装饰,2012(6):131-132.

[5]陈振益,况宇翔,袁海明.竹材创意产品的设计创新研究[J].机械设计,2013,(30)5:124-126.

[6]佚名.竹家具和实木家具的材质对比 家具选竹制的好还是木质的好[EB/OL].[2017-10-06].http:∥www.china-10.com/zhishi/143089.html.

猜你喜欢

竹制竹材家具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竹制玩具的设计特征探析
竹趣横生——传统竹制玩具品类与特征研究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捕鱼节(环球360°)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竹制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