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发展美丽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2018-06-13浙江省金华市农办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农办(321000)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大花园”“大景区”的战略部署,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多元的产业形态,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形式,“美丽经济”已成为全市农村发展新业态和农民增收新途径。
1.成效与做法
自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来,金华市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已开发出28条美丽乡村风景线、170个精品村、320个秀美村,133个历史文化村落得到保护利用。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美丽产业”培育行动,通过产村联动、产业融合,促进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延伸、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
(1)区域特色+产业融合,传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以葡萄产业为例,浦江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明显。其中黄宅镇曹街村一带,是浦江最早的葡萄产地之一。目前,该村将发展葡萄酒、葡萄干、葡萄汁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生态环境+有机生产,绿色农产品成为香饽饽一方面,大力实施“肥药双控”行动,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围绕中药材、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全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如磐安县高二乡,距县城51公里,生态良好。2011年,乡里启动“我的幸福计划”脱贫项目,成立了浙江品尚道农业公司。公司负责营销、农户在家种养、合作社抓好管理,以高出市场价的订单收购产品。近年来,“我的幸福计划”又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推销农产品,土山货变成了香饽饽,架起了富土穷乡间的桥梁。据统计,该计划启动五年来,高二乡人均收入已突破9 000元,“4 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部消除。
(3)主题乐园+农事体验,创意农业集聚人气 以土地资源为依托,打造农业“主题乐园”,为乡村“美丽经济”发展推开了一扇新窗。如,义乌马畈村农业奇幻乐园,培育不同花期的花卉作为旅游景观,建设了跑马场、花海小火车等游乐项目,经常性地举办马拉松赛、美食大赛等活动集聚人气。游客在农产品展示中心可以品尝到麻糍等当地特色美食。乐园对外试营业2年,实现营收1 625万元,净利润600余万元。
(4)美丽庭院+乡村旅游,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美丽人居行动、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不断提升美丽庭院创建的品质,探索美丽庭院创建的路径。如,金东区目前每个村都有美丽家庭“笑脸墙”,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磐安县以提升农家庭院品质为目标,按照整洁庭院、美丽庭院、精品庭院三个层次,全面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80%以上家庭创建成为“整洁庭院”。目前,全市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03个、特色点181个,从业人员3.08万人。
(5)传统村落+大众民宿,“家+”模式扬名海外 立足古村落保护利用,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为主导、“家+”为基础、集体为主体、工商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长效发展机制。如,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首创的“家+”模式,让海外学子在住家感受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美,体验当地采制品茶、酿酒、书法国画教学、节日庆典等传统文化活动。目前,寺平村、俞源村、兰溪芝堰村等先后成为驻地,“家+”模式内涵不断拓展,成为金华对接“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6)民俗风情+影视文化,文创经济星火燎原 探索和培育农村文化创意产业,讲好金华故事,注重将影视产业作为乡村文创经济的重要载体,把文创过程和文创产品变成消费对象。如,浦江的《幸福在嵩溪》《茜溪灵岩公》《桃岭往事》等,均以当地传统生产方式、生活风貌为素材拍摄成影视作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影视城年游客接待量稳居全国景区前三。
(7)农村电商+创客基地,百姓创业如火如荼 通过整村推进、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大学生村官领头等形式,形成具有金华特色的多种农村电商创业模式。如,义乌市江东街道青岩刘村,在册人口1 723人,电商从业人员却达2万多人,平均年龄25岁。永康大陈村的“创匠工场”,以“党建+创匠”为引领,吸引了十几名创匠入驻。浦江星光村廿九间里的旅游创客基地,已发展成“村民的家园、创客的业园、游客的乐园”,古朴的人文环境孕育出大众创业的浓厚氛围。目前,义乌、永康、东阳等6县市的省级“淘宝村”数占全省的16.1%。
2.问题与对策
金华的“美丽经济”发展虽有阶段性成效,但产业层次还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引领,未形成有效聚集,共建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对此,要坚持“绿色、联动、融合、特色”不动摇,按照“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的发展思路,全力做好“五篇文章”,打造“美丽经济”发展的浙江样板。
(1)做好规划文章,描绘新蓝图 编制美丽经济发展规划,形成以总体规划为龙头,专项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规划时要系统梳理村庄资源禀赋和传统文化,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业态等基础,体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特色。
(2)做好环境文章,展现新面貌 深入实施浙中生态廊道概念规划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以实现全域美丽为目标,打造生态秀美、人居优美的发展环境。一是以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为主线,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金华样板。二是优化村庄布局,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宜居村镇建设和危旧住房改造,促进农村风貌、乡土建筑与自然山水相协调。三是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果,实现生产生活垃圾清洁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四是启动千村景区化创建,明确景区村庄创建条件和标准。加快建设便捷的乡村旅游交通网络,沿道路开展绿化彩化、立面美化,实现与景区化的村庄无缝对接。
(3)做好产业文章,增强新动能 一是大力发展新老特色产业。围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目标,突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更多农业“两区”建设样板。同时,加大对传统特产的保护和培育力度,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示范风景线分布,将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要素和科普、养生、休闲、文化等新型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培育“美丽乡村+旅游”新业态。三是努力发展农村电商。启动“百村电商”建设,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打造一批电商专业村。同时,推进区域性、专业性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服务好农村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
(4)做好创建文章,实现新突破 一是开展田园综合体创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等转型升级,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开展公共品牌创建,提升区域竞争力影响力。发挥“百工之乡”和特色产业优势,提升东阳木雕、浦江剪纸等传统手工业,做大做强中药材、水果、茶叶等农业主导产业,叫响浦江葡萄、金东草莓、兰溪杨梅、永康方山柿等特色区域品牌。三是开展“美丽经济”示范带创建。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八大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如,加快推进磐安县江南药镇建设;以武义、磐安为主产地,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香菇、黑木耳产业带。
(5)做好保障文章,完善新机制 一是组织保障。建立发展“美丽经济”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大发展的工作力度。二是政策保障。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开发建设机制,设立“美丽经济”专项基金,扶持田园综合体、A级景区村、乡村文创园、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示范项目;推广乡村众创模式,多渠道增加美丽乡村投入。三是人才保障。实施“八婺名家”和婺商回归工程,组成专家组或顾问团,做好决策咨询指导、项目验收评定、风险管控等工作;积极推行“党建+”工作模式,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培育“美丽经济”战略型企业家和新型职业经理人;深入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办好职业农民、乡土专家、农村电商、非遗文化、传统工匠等特色培训班,壮大“美丽经济”发展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