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治管理
2018-06-12王华
王华
班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班级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有一种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它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下面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我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治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他主”到“自主”,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1.符合青春期学生心智发展特点
从年龄阶段看,这一时期的孩子在生理上迅速发育成长,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开始觉醒,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也急于摆脱成人管束。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达到完全意义上的成熟,表现出叛逆、易怒、敏感等特点,他们迫切希望早日拥有独立权利。班级自主管理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这既符合初中学生具有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条件,又体现了初中学生矛盾统一的心智发展特点。
2.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班集体是每一个学生的班集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班上的一员,自治自理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为班级的良好运行提出具体措施,为班集体献计献策,对初中生来说,学生的自治自理即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3.让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在班级的自治自理、管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热情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自治自理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在自治自理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自治管理的措施
1.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
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管理内容。参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班上每一个成员,从班上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内容,包括:一日行为规范、上课规范、作业规范等,一旦制定就要严格遵守,奖惩分明,并进行量化管理。学生制定班规的过程,就是班主任积极引导班上成员自治自理的过程。
2.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
班委会是学生集体自治管理机构,班干部的产生要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经历学生自愿报名、竞争演讲、师生投票选举、班级公示方式决定最后人选。班干部的选择,除了常务班长和学习委员要品学兼优外,其余的人选可选择有思想准备、工作热情、奉献精神,又有群众基础、老师认可的学生,这为他们在下一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奠定基础。人选确定后,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管理范围,各司其职。同时,由班上每一个成员对班委成员进行监督和评价。做的好的进行量化加分,做的不好的予以更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人自治。
3.建立值日班长制度
在确定班委会的同时实行值日班长制度。班级每一位同学轮值一天,处理当天班级日常管理事务。每天下午放学前对班级事务进行总结,该赞扬就赞扬,该批评就批评。这样做既可以锻炼班上成员的能力,又可以让其体会到管理工作的辛苦,从而增强自己遵守班规的自觉性,达到自治管理。
4.运用小组竞争机制
由老师在全班挑选8个责任心强的同学为小组长,按入学成绩分数段把全班分为6部分,每个小组长在剩下的5个部分中各挑一个同学组成自己的小组,每小组6个成员的各项量化评分进行捆绑评价,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并进行适当的奖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在意同伴的评价,为了不给小组抹黑,也为了避免出现没有组长愿挑选自己的情况,尽力遵守班规,从而达到自治。
初中班级学生自治管理是班级管理民主化、人本化进程的重要表现,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少,自主管理经验不足,所以,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学生自治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引导。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海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