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2018-06-12黄茂柏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主体

黄茂柏

【内容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课堂上,要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知识,我们必须构建高效的课堂体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显著。

【关键词】主体 高效课堂 课堂体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传统的被动接受式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更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高效,学生必须动起来。学生只有真正动起来,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的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以现有的活动资源为基础,科学规范、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一、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上课之前,要熟悉大纲的要求,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调查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对这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的设计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创作,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卡壳,会在什么地方提出一个什么新的问题等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总而言之,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上课,这样,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才会在课堂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要上得“有趣”

学生一开始有了兴趣,才能有继续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让学生用量角器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老师自信地说:“不用量你们手中的每一个三角形的角,只要你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度数,老师一定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不信就开始吧。”结果学生一个个报出,老师一个个答对,可神奇了。这时,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规律,于是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学生在这节生动活泼、真实有趣的课中获得了较好的感性认识。他们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三、引导学生用新的观念来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新的观念,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进行知识梳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头脑中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通过把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直观地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用运动观点来理解旧问题,把动态和常态结合起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知识才会掌握得牢固,学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四、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

人们感知事物是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结果。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有效提高记忆成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使用教具,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和脑等感觉器官,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吸引学生,增加学生信息获取量。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动口的地方一定鼓励学生去说,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一定放手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动笔之处一定要学生大胆地去写,能让学生动脑的地方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五、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促进学生在快乐的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在课上,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上任意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再拼成另一个图形(有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在这些图形中,我们可以求出哪个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思考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自实践中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做的精神。

总结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个性的场所。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在课改的征程上,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让我们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和氛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滋有味。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潮连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