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纠葛投射航空阴霾
2018-06-12王亚男
王亚男
中美贸易纠葛映射到航空工业领域,波音公司737系列被列入中国关税加征产品清单,令波音公司忧心忡忡。图为波音工厂内总装的737MAX。
凭着极为严肃认真的态度,中美雙方各自为对方开列了一长串的加征关税目录清单。这些清单很复杂,其中也有很多玄妙、信号和潜台词。尽管它们未必会真的付诸实施,但中美双方的贸易纠葛走到要用加税清单来进行“交涉”,实在是莫大的遗憾。这其中,美方固执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是重要诱因;而这种诱因的形成,实在是美国没有认清中美贸易关系中问题的真正根源。
在美国率先为中国开具的1300项产品加征关税建议清单中,大多数航空产品涵盖其中,飞机、螺旋桨、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其他航空零部件统统在内。也许美国认为,通过为这些中国制造的航空产品加征关税,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能让美国本土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在经济和就业问题上加分。也许美国还有人抱有更意味深长的打算,即在中国航空制造业与世界航空产业之间设置障碍,延缓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不管美方作何想法,中国航空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航空产业链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让中国航空制造业已经在世界航空产业链格局中拥有了比较稳固的市场。美国加税的举措无疑会损害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利益,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双刀剑也会伤及美国自身。
波音被推到贸易纠葛前沿
美国飞机制造商遍及全球的供应链系统中,与中国相连的环节颇多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全球化供应链布局,一方面帮助波音这样的飞机制造商优化了产品成本结构,另一方面则通过工作量分配协定为企业进入目标市场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美国一旦对这些来自中国的航空产品加征关税,意味着包括波音在内的美国航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成本会显著增加,直接导致美国航空产品的价格攀升(或利润削减),进而降低美国飞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上,美国飞机并非一枝独秀,任何竞争力的削弱都可能意味着向竞争对手出让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份额。
在这次中美贸易纠纷中,中国反应迅速,态度明确。美国公布对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仅仅一天后,中国就公布了自己的反制清单,清单上的美国产品超过100种,虽然种类不多,但样样都是大宗商品。其中来自美国的空重大于33000磅(14982千克),小于99000磅(44946千克)的飞机赫然在目。这一量级的飞机,恰是波音最为畅销的737系列。
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飞机制造商之一的波音公司,被推到了这场贸易纠葛的前沿。中国市场如今是波音公司最为倚重的市场。2017年波音交付的每4架飞机中,就有一架是中国所购。在波音订单总额中,来自中国的订单占了大约20%的份额。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无法降温,一旦关税加持,波音公司可能面临订单缩减甚至取消的风险,而更令波音难以接受的是,失去苦心经营多年而赢得的中国市场机会。未来20年内,波音预测中国将需要7200架民用飞机,总价值约为1.1万亿美元。雄心勃勃的波音希望能在这庞大蛋糕中攫取相当份额。事实上,波音在中国也一直维持着相当不错的市场地位。在波音看来,中国和美国一旦开打贸易战,受损的不仅是波音,甚至可能是全球的航空产业。
中国对美国航空产品的加征关税举措,可能仅是一个信号。如果中国被迫将加征关税产品清单扩大到其他量级飞机,波音可能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波音担心的还不仅如此,如果情势恶化,中国甚至可能会考虑取消已经签订的波音订单。如果中国被迫如此行动,那么去年11月签署的总金额达380亿美元的300架波音飞机可能沦为中美贸易纠葛的牺牲品。一旦这些飞机无法顺利交付,不仅波音将蒙受损失,波音供应链上的相关制造企业同样面临连锁损失。保持了平稳且较快增速的中国市场,无疑是中国在这场贸易纠葛中的重要筹码。这一筹码之重,足以制衡任何单边主义思想,如果无视这一市场的分量,其代价将难以估量。这对于中国同样是个艰难抉择,因为一旦取消波音订单,即便转向其他供应商,中国也将无法按照原有预期进度接收这些飞机,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也会由此受损。某些西方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美这次贸易摩擦不能走向缓和,中国客户可能从此会更加倾向从欧洲购买飞机,有消息称中国已经与空客签订了协定,提升天津工厂的生产速度。
仅就航空工业领域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航空产品,数量要远多于向美国出口的同类产品。根据美国统计,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航空产品总值约为164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航空产品出口的最大目标市场,占美国对华出口总额的12.6%。与之相对,201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航空类产品总金额仅为12亿美元,主要是飞机和发动机零部件,仅占美国航空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1%。
美国卡通画家迈克尔·拉米列茨绘制的讽刺特朗普对华关税发难的漫画。
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着手构建世界上最大的试验风洞群,从基础设施层面为美国航空工业占据空气动力学技术制高点准备了充分条件。图为1989年拍摄的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风洞群。照片最中央是40英尺×80英尺风洞,其下方是14英尺跨声速风洞,再往下是两座7英尺×10英尺风洞,画面左下角则是12英尺风洞。(1英尺=0.3048米)
贸易纠葛一旦上升到贸易战,中美都不会成为赢家。在迷信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能提振美国经济的执念背景下,美国的损失可能更大。美国对华出口将蒙受不小的损失,从电动车辆制造商特斯拉,到医疗器械制造业,再到农产品出口商都将面临困境。不仅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将更加黯淡,就连德国宝马和戴姆勒集团也会因此蒙受损失,因为这两家企业分别在美国南卡罗来那州和阿拉巴马州建有工厂。据统计2017年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对中国出口28819辆(其中不包含特斯拉电动车),而每年德国汽车制造商从美国向中国出口汽车达115300辆。按照巴克莱银行估计,特斯拉2017年销售收入的10%都取自中国大陆,而这家公司100%会被中美贸易摩擦殃及,因为特斯拉全部汽车都是在加利福尼亚制造。为了躲避中国加征关税的重压,那些不愿遭受损失的美国企业,甚至是原本准备在美国投资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可能会重新考虑投资方向,把生产设施转向中国。这对于美国的经济和就业,无疑是糟糕的利空消息。据称特斯拉就在仔细考虑在中国投资建厂的计划。
蒂尔集团航空产业分析人士理查德·阿伯拉菲亚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用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描述美国将中国航空航天产品列入制裁清单的做法。“在航空航天领域和中国发动贸易战就好像置身水晶房子扔石头,却希望其他人不要扔”。
中兴事件的航空联想
中美之間互相为对方开列清单之后不久,美国商务部做出了一个看似与此无关,却耐人寻味的决定:对中国中兴集团实施长达7年的严厉制裁。在国内舆论大哗的同时,《福布斯》迅速做出“预测”:中兴可能在数周内宣布破产。我们不想对中兴违反美国相关法规以及《福布斯》预言做出评判,但这个“7年按揭斩”让我们意识到一个过去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某些高居世界著名企业排行榜的巨型企业,可能并不拥有足以保全身家性命的核心技术或核心能力,一旦遭遇这类决杀级攻势,强悍的体量和璀璨的资金,都不能遮蔽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这绝对是一个及时的警惕信号,它向世界证明,当今这个世界上,核心技术的持有国在强权逻辑的操控下,完全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压制别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摧毁个别企业,借此重新划定某个产业的世界格局,确保自己的单边利益。制裁中兴事件,再次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警醒,美国凭借在全球信息通信产业中强劲的技术创新实力,可以打击中国企业的商业利益,这种凭借创新优势的“降维打击”,是否可能发生在中国其他行业?不能说完全不存在。对于航空工业,这种警觉尤为紧迫,因为中国正处在航空制造业从下游向上游跃进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着强大的国防压力,在多年与西方的对抗中,中国军事航空技术难以得到西方的支援,长期以来只有苏联的技术输入。即便是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中苏交恶时期,中国军事航空也曾饱尝受人钳制的酸楚。也正是这些挫折和钳制,最终让中国军事航空彻底确立了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决心。自歼10项目起,中国陆续攻克了先进战斗机、预警机、大型运输机、军用直升机等一系列装备研发关隘,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虽然许多关注中国军事航空的国人仍然认为动力问题这块“板子”不够长,但是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独立积极攻关的方向没有动摇,更没有等待,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等待和犹疑盼不来外援。中国军用飞机的心脏,只能来自祖国的土地。
在技术构成上,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则是另外一种面貌。中国正在实施的ARJ21和C919等重大民用飞机项目,其中许多关键技术和系统都采用全球合作形式获得,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联想到中兴制裁事件,中国民机工业也应该足够警觉。我们的民用飞机上使用的某些来自西方的重要系统,特别是含有美国技术的系统,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供应困难,甚至完全断绝。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中国民用飞机的发展可能会遭受很大挫折和损失,进程可能会出现严重延迟。即便中国民用飞机最终获得成功并解决了适航问题,在出口问题上也将受到限制,最起码那些被技术持有国制裁的国家,将无法成为采用该技术的中国民机的目标市场。
中国民用飞机工业应该对供应链风险做出系统评估,对关键技术构成的环节,应通过稳步攻关争取自主掌握的方式进行强化。
核心技术是手好牌
说到底,美国这种霸权和底气,源自它对高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和科学前沿的控制和占领,而非其他粗放型资源型产业。在信息通信领域是,在航空工业同样如此。虽说如今各主要民机制造商都是走全球采购战略,但在民机产业格局中,美国凭借整体设计、航空动力、航空电子、飞行控制以及适航测试等核心技术稳居产业上游,通过对既有优势地位的利用,以及持续创新优势的发挥,美国对全球民机产业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力。反观中国民机工业的全球影响力,强弱自不必说,其构成要素中来自核心技术的成分并不占绝大比重,而是更多来自中国蓬勃发展的民用航空市场。中兴事件提醒我们,中国民用飞机工业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全球合作的乐观认识,在沿既定方向前进的同时,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应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认真的风险评估,考量各个环节的稳固程度和风险隐患,并根据风险程度规划关键技术发展优先次序和目标进度。从国家层面上,应高度关注中国民机产业的核心技术,对相关技术的研制攻关做出系统部署,着力促进自主研发,稳步推进,确保未来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掌握。中国自主发展民用飞机的某些关键技术,与改革开放的国策并不矛盾,其根本目的是为中国民用飞机工业的发展利益设置一道保障樊篱。如今中国民航施行的适航体系与西方体系完全一致,这类自有关键技术的基准点,应该是满足中国民航适航审定要求,换言之就是要能够保障国产民用飞机的正常运行。
历史上的中国,曾无数次在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被迫出让国家利益。这让我们往往容易形成一个习惯认识,就是诉诸武力是强权国家谋求利益的法宝。然而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强权国家完全可能采用另外一种非军事博弈手段——凭借创新优势抢占的某些行业优势主导地位,釜底抽薪就是一个很容易被联想到的方法。不得不承认,技术领先者具有强大的产业战略优势。如果这种优势和单边保护主义结合,尽管会给矛盾双方同时造成损失,但损失程度仍然存在差异:失去关键技术供给的一方可能遭受根本性损失,而失去部分市场的一方仍有复原的机会。
我们期望这是一个公平开放的世界,期望与其他国家平等合作。然而现在看来这个期望也必须以掌握核心技术作为保障;正如我们期望和平,但若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和平就只能是个飘渺的梦。
责任编辑:王鑫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