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

2018-06-12

电脑爱好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单核芯片组主板

新制程与核心微调

从规格上看,第二代AMD锐龙台式处理器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制造工艺升级为12nm制程,因此得以获得更高的频率,而在架构、核心、缓存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不过细微的调整还是相当多的,例如提供了第二代精准频率提升技术(Precision Boost 2)和第二代自适应动态扩频技术(XFR2),可以进行多核心频率提升,而不再是之前单核心的频率“冲刺”。另外通过进一步增加IPC(每时钟周期运行指数)和降低缓存与内存延迟,其计算效率也会有明显提升。

首批推出的第二代AMD锐龙台式处理器共有4款,均为中高端产品。其旗舰型号Ryzen 7 2700X将TDP设置为105W,并且配有新的Wraith Prism(“幽灵”棱镜 )风扇,拥有更好的扩频能力和超频潜力,还有现在DIYer最喜欢的、更华丽的灯效。AMD还提供了Ryzen Master Utility软件,可以在操作系统中更方便地进行频率调整,支持单核心超频并且可以自动识别最快核心。

新一代主板平台

AMD为第二代锐龙准备了新的芯片组,不过目前只推出了X470一款产品,未来的B450等型号据称会在下半年推出。从X470芯片组来看,新一代平台主要增强了内存兼容性和超频功能,此外提供了全新的AMD StoreMI存储加速软件,与目前对手已有的“快速存储技术”一样,可以将高速的固态硬盘和大容量机械硬盘融合为一体,把固态硬盘作为一块大型缓存使用,大幅提升读写性能的同时还能使用到巨大的容量。

除了X470之外,现有的300系列主板在简单的BIOS更新后也可直接支持第二代AMD锐龙台式处理器。目前市场上许多在售主板已经为用户提供了最新BIOS,其产品包装上标有“Ryzen Desktop 2000 Ready”标签,这些主板在B450、A420一类的主流和入门级芯片组出现前,显然是中端和入门级锐龙处理器更好的选择。

实际测试

为了解新一代銳龙处理器的实力,我们在第一时间对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进行了测试,两者分别代表着第二代锐龙的高端与主流产品技术。在对比产品方面,我们同样选择了英特尔最高端的酷睿i7-8700K(参考售价2899元)和主流产品的最高型号酷睿i5-8600K(参考售价1999元),以及第一代锐龙的旗舰级产品Ryzen 7 1800X。

测试平台

在测试平台的选择上,我们分别使用了同为华硕ROG系列的两款主板ROGSTRIX-X470-F-GAMING和ROG Maximus X Hero,其他方面则均相同。搭配双通道16GB G.Skill DDR4 3400内存、蓝宝Radeon Vega 56白金版显卡、金士顿A400 SSD。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我们还选用了安钛克850W电源,当然从后面的表现来看,第二代锐龙的功耗并不算特别突出,实际装机时完全不需要寻求这样的高端电源。

华硕ROG-STRIX-X470-F-GAMING主板采用了ROG特色的神秘黑色PCB版,以及全封闭的背部I/O接口,不仅更加整齐,而且可以防止此处大量进灰。它通过PCI-E 3.0和PCI-E 2.0通道提供了两个高速M.2接口和三条PCI-E显卡插槽,为了区别两种通道及更高的稳定性,其PCI-E 3.0通道M.2 SSD上方带有可拆卸的散热片,同时为两条PCI-E 3.0x16插槽配置了金属保护壳。作为旗舰级产品,这款主板还部署了大量的灯效,在运行时可以和AMD高端处理器配置的“幽灵”棱镜散热器灯效相呼应。这款主板可支持最高3600MHz的内存,提升电压至1.418V,可以让测试内存稳定运行在3466MHz,Ryzen 7 2700X则可以在1.6V电压下稳定于4.375GHz。

蓝宝Radeon Vega 56超白金OC版是高端3A(AMD处理器、AMD芯片组、A M D显卡)平台中的另一个明星,它板载8 G B HBM2显存,显存位宽达到2048bit,核心/显存频率分别为1266MHz~1550MHz和1600MHz。它采用大面积纯铜底座和8热管,配合覆盖整个卡身的大型散热片及三风扇配置,可以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实际上在日常使用,甚至是低负载3D应用中,其风扇都可以完全不动,在高负载运行时的风扇噪声也相当小。

处理器性能

在处理器测试中,除了正常的全核心状态外,我们还重点测试了单核心性能,以确定改良架构是否为第二代锐龙带来了更好的效率,以及它与对手之间的单核效率差距。

从测试成绩看,Ryzen 7 2700X的单核心性能比 Ryzen 7 1800X提升了10%~20%,与对手i7-8700K的差距则在15%左右。如果考虑到8700K的单核睿频高达4.7GHz,那两者的单核效能还更接近一些。

12nm制程也赋予了第二代锐龙相当不错的能耗比,在全线程全速运行的处理器测试中,16线程的锐龙7 2700X和12线程的酷睿i7-8700K的功率竟然完全相同。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线程更多的锐龙7测试成绩可都是妥妥压制对手的。

而在多线程能力方面,第二代锐龙几乎是完全压制了对应的酷睿处理器,有些项目上的优势还非常明显。

3D、游戏性能实测

3D应用和游戏更加依赖单核性能,在这方面AMD的表现与对手相差曾经很大,第一代锐龙虽然比以前好了不少,但还是存在一些差距,那么第二代锐龙的表现如何呢?

从测试中可以看到,在常见3D游戏和基于3D游戏引擎的测试中,第二代锐龙已经基本追平了对应的酷睿处理器,在某些项目甚至出现了反超。笔者认为第二代锐龙的游戏性能已经完全可以信任,中高端玩家又多了一种新选择。

在3D能力测试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比较“不和谐”的数据,专业视频特效工具CineBench测试中,尽管处理器能力测试已经超越了对手,但OpenGL图形测试成绩却相差非常大,与其他3D应用测试的结果完全不同,这应该与软件优化有很大关系,希望相关厂商能尽快更新引擎。

整體来看,第二代锐龙确实已经重新夺回了消费级处理器的巅峰桂冠,特别是更好的单核效率,使其在3D处理和游戏方面的能力也更加令人满意。不过由于Zen架构相对较新,在一些专业级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针对性优化才能充分发挥能力。

猜你喜欢

单核芯片组主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沪市主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沪市主板)
一种简单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方法的建立
单核Ru(Ⅲ)-edta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苯并咪唑衍生的单核钴(Ⅱ)和单核镍(Ⅱ)配合物与DNA和蛋白质的结合反应性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两个单核镍含氮配体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代主流芯片组P55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