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沟通 还物理课堂以精彩
——以“声现象”教学为例

2018-06-12

物理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噪声师生物理

(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江苏 江阴 214400)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应该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沟通的方式和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声现象”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在物理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

1 沟通——源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沟通,强化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片段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上课铃响,教师刚进教室,一边向学生挥手致意,一边说:“同学们好”。学生很纳闷,觉得很奇怪:平常老师进教室上课只问好,从不挥手,今天怎么啦?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我挥手的声音了吗?

生:没有听到。

学生们心想:人耳怎么可能听到挥手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并试一试,怎样让手发出声音?

生甲:拍巴掌。

生乙:搓手。

生丙:打响指。

生丁:压手指关节,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教师表扬同学们肯动脑筋,同时提醒压手指时不要太用力,以防压坏手指。接着抛出下一个话题:除了用手,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利用身体发声?

生甲:唱歌。

生乙:踏步。

生丙:牙齿相叩。

学生们想出了许多利用身体发声的方法,感到有趣、好玩、愉悦。

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结附近,体验自己说话时手指的感觉(如图1);再让学生体验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如图2)。

图1 图2

生:喉结和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刚才老师挥手时,手也在振动发声,只不过我们的耳朵听不见,这个问题以后我们会专门研究。

评析:传统教学中教师会直接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观察比较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教学方法显得比较平淡,如果从加强师生沟通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具有更多的情感色彩。前述教学活动以挥手时听不见声音为切入点,不断诱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师生互动中,进一步拉近了师生情感,在思维上与老师产生共鸣和沟通。

2 沟通——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义务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宝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内驱力,充分利用学生拥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片段二: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师:老师说话,同学们都听见了吗?

生:听见了。

师:那么老师说话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你的耳朵里的?

生:空气。

师: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不能通过举例说明?

生:钓鱼时,人在岸上必须保持安静,否则会把鱼儿吓跑。

图3

师:很好。现在有音叉、手机、塑料袋、细线、水和水槽等器材,谁能选择其中的器材来证明水能够传播声音?

学生选择手机、塑料袋、细线、水和水槽,实验过程是将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口袋后用细线悬在水中(如图3),结果是全班都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师:实验做得很棒!老师有两个疑问:一是细线除了有密封塑料袋的作用外还有什么用处?二是为什么声源选用手机而不选用音叉?请大家讨论。

师:既然气体和液体能够传递声音,那么固体能否传递声音呢?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你的观点?

生甲:古代打仗的时候,士兵会趴在地上,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传来来判断敌情。

生乙:我曾经通过电视画面了解到,2015年“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中不幸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

评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做分组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然后得出结论”。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也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从追求课堂最大效果来看,教师还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需要或缺少的知识信息。所以笔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利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开始教学。上述教学活动以学生所接触到的最简单的物质——空气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与老师互动,加深了学生对声音传播知识的理解,在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较好的物理观念。

3 沟通——源于学生的生活感受

捷克教育家夸梅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言下之意,学习者的直观体验有助于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活感受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于学生拥有的生活常识和感受,触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往往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三: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师:结合图4和自己生活的感受,想一想我们平常所听到的噪声有哪些来源?并尝试将它们分类。同学们思考后,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图4

生甲:工业生产噪声。如电锯、电钻、冲床、鼓风机、通风机等机器运转和材料的切割、冲压时产生的噪声。

生乙: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摩托车和轮船的鸣叫声,火车、飞机发出的强大噪声。

生丙:社会生活噪声。如电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在工作时发出的噪声,娱乐场所、农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生丁:建筑施工噪声。如打桩打夯机、工地爆破等发出的噪声。

师:噪声被公认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请同学们说出噪声产生的危害,并举例说明。

生甲:妨碍工作、学习和休息。我家小区晚上广场舞的声音过大时,会影响我的学习和休息。

生乙:会损伤人的听力。节假日的鞭炮声,耳膜会痛,甚至听不清别人的讲话声。有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才可以恢复听力。

生丁:诱发高血压。我爷爷最怕听嘈杂的声音,一听心里就烦躁,血压升高。

师:大家讲得非常好,噪声除了妨碍工作和休息外,还会对人的健康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噪声还会带来一些物理效应,从而造成极大破坏。

教师播放视频: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会将玻璃震碎,火箭发出的极强烈的低音噪声引起的振动,使导弹和飞船的飞行产生大幅度的偏离,从而造成发射失败。

评析:该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入手,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相触及,学生的思维浪花便被激起,逐步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物理知识进一步扩展,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此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好的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策划活动,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沟通、乐于沟通、善于沟通,在沟通中进步、提高和发展,一旦师生间达成了知识、情感和能力互通,也就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课堂也会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 胡寿文.简议在物理课堂中如何进行情感沟通[J].中学物理,2014,(12).

猜你喜欢

噪声师生物理
只因是物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控制噪声有妙法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麻辣师生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