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6-12赵杰张继光刘秀芳
赵杰 张继光 刘秀芳
产后出血是常见产科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围产期死亡重要原因。临床干预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为药物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采取其他方法,以免导致子宫切除[1]。本研究探讨了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表分组。所有患者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初产妇、经产妇各有26例、24例,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各有45例和5例;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各有44例和6例。年龄21~35岁,平均(27.57±4.12)岁。观察组初产妇、经产妇各有25例、25例,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各有44例和6例;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各有46例和4例。年龄21~37岁,平均(27.52±4.15)岁。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采用B-Lynch缝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局麻,监测生命体征,实施Seldinger穿刺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导丝引导下置入5F导管,经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将导管插至出血侧子宫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缓慢注入,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填塞,直至造影确定出血停止。术后给予加压包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手术效果;产后出血停止时间、产后出院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显效:24 h内症状消失,出血停止;有效:48 h内症状改善,出血减少;无效:治疗无效需切除子宫。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5.0统计,(±s)为计量资料并作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作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临床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49例,总有效率98.00%,显效的患者3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手术效果比宫腔填塞(显效的患者2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80.00%)治疗的患者高(P<0.05)。
2.2 产后出血停止时间、产后出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停止时间、产后出院时间(2.52±1.11)d、(8.51±0.62)d比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4.78±2.11)d、(10.01±2.81)d短(P<0.05)。
2.3 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1例低热,占2.00%;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2例低热,占4.00%,P>0.05。
2.4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
观察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优于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s)
表1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s)
组别 n 时期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 血红蛋白(g/L)观察组 50 治疗前 60.72±11.22 98.21±12.72 113.44±11.17 76.51±11.77治疗后 77.71±11.20 118.34±15.24 90.42±10.23 90.52±11.71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 50 治疗前 60.45±11.21 98.13±12.71 113.02±11.23 76.43±11.13治疗后 72.72±11.53 102.14±12.12 97.72±10.53 82.14±11.12
3 讨论
传统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子宫切除可影响内环境稳定和患者生育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有生育愿望的患者需尽可能保留子宫[5-8]。血管介入技术是近年来产后出血新型治疗方法,可利用栓塞剂促进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解聚沉淀,快速将子宫动脉栓塞止血;另外,介入治疗可促进子宫血供发生障碍,并进一步促进子宫平滑肌反应性收缩而提升止血效果[9-11]。秦红[12]的研究显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时间(12.5±3.8)min明显少于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的(27.8±5.9)min,且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止血成功率为95.00%,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为65.00%,证实了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高效性。
本研究中,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采用B-Lynch缝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手术效果比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高(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停止时间、产后出院时间短于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P<0.05)。治疗前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优于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P<0.05),且两组无严重并发症,证实治疗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止血,改善产妇生命体征,无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