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兰花》到《巴黎圣母院》
2018-06-12戴平
戴 平
在如今戏剧创作和演出园地里,儿童剧的花丛,正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地开放。面对儿童这个特殊的观众群体,儿童剧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则更要力求多样化,要简明易懂,饶有情趣,好听、好看、好玩。
上海马兰花剧场,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这个剧场是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所属的剧场,专演儿童剧。马兰花剧场落成至今已12年了。剧场的舞台像一个五色斑斓的万花筒,不停地旋转,不断地出新,不断变换着剧目,不断变换着舞台的场景和角色。现在,让我们走进马兰花剧场,和孩子们一道,进去欣赏一下繁花似锦的儿童剧演出。
一
马兰花剧场因著名儿童剧《马兰花》而得名。《马兰花》是一部儿童神话剧。通过讲述马兰山下王老爹一家的故事,围绕着充满神奇力量的马兰花、马兰花的守护神马郎、一对孪生姐妹大兰和小兰,以及凶恶的老猫而展开。它歌颂了善良、勤劳、勇敢等美好品质,鞭挞了假、丑、恶。“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几句话,一代又一代传诵着。它告诉孩子们“幸福不会凭空而来,要靠自己勤奋创造”这个永恒的真理。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首任院长、作家任德耀根据神话传说改编的儿童剧《马兰花》,从1956年6月1日首场演出至今,已演了62年。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上演出,获得剧本二等奖;1954—1979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剧本一等奖。如今该剧的创作者已经逝世,首批演员也从年轻的姑娘小伙子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大爷。我在戴红领巾时第一次看的话剧,就是《马兰花》。一部《马兰花》,让我爱上了戏剧,为我一辈子与戏剧打交道奠定了基础。《马兰花》具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青春常在,直到今天,每次演出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马兰花剧场自2006年建成以来,上演了许多精彩的儿童剧。除《马兰花》外,再请读读下面这张戏目单:《地下少先队》《灿烂的阳光》《彩虹》《报童》《小八腊子流浪记》《白马飞飞》《超级拯救》《蓝蝴蝶》《爱和勇气的魔咒》《大红豆变变变》《炎帝三公主—精卫填海》《田螺姑娘》《泰坦尼克号》《巴黎圣母院》《丑公主》《金色美人鱼》《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小白兔》《雁奴莎莎》《斑点狗马鸣加》《成长的快乐》《森林运动会》《鼓舞》《爱吃糖果的大老虎》《爱玩游戏的小白狗》等等。题材和样式多元,有革命历史剧、现实题材剧、中外童话剧、神话剧、科幻剧、音乐剧、互动游戏剧,不拘一格。在一年一度、后来两年一度举办的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中,还有许多外国和外省市的优秀儿童剧亮相,如俄罗斯的音乐人偶剧《小面包历险记》、波兰的《小红帽历险记》、澳大利亚的《垃圾大变身》、保加利亚的音乐剧《好奇的小象》和木偶剧《人猿泰山》、日本的歌舞剧《冲绳灿灿》……这个剧场,475个座位,一年要演165场,几乎座无虚席。儿童观众平均年龄段在3至8岁;家长年龄段在30至50岁。孩子们看了好戏后乐而忘返,许多家长也兴致盎然地写下感言。为孩子们写戏的著名作家,还有欧阳逸冰、秦培春、秦文君、杜邨等。
二
儿童剧是戏剧艺术范畴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演出和观看儿童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和娱乐活动。它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文艺样式所不能取代的。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创办人宋庆龄曾对儿童剧的作用有如下经典性的论述:“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她特别指出:“用戏剧点燃孩子的想象力。”
儿童剧在戏剧艺术中应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绝对不可能把儿童文艺的作用和价值排除在外。无论是丹麦的安徒生,还是德国的格林,都无一例外地为该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坚实基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光彩夺目的地位。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容忍荧屏上的各种低俗搞笑的垃圾污染孩子们的心灵,不能容忍不健康的录像、卡通片、网络游戏,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色情、暴力镜头入侵儿童的眼球。祛邪需要扶正。扶正的办法之一,就是为未成年人奉献更多的儿童剧精品。
儿童剧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简单:只是“小狗小猫,蹦蹦跳跳”。一出优秀的儿童剧,寓教于乐,胜过上10堂德育课。中福会儿艺演出的《彩虹》,取材于当代中学生的生活,为大城市与山区的孩子搭建了一道心灵的彩虹。剧中上海闹市与云南大山的场景变换灵动,还用上了视频通话,颇具时代感。观看了《彩虹》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受到了教育。请看他们写的观后感:“雨再大也要出太阳,山再高也挡不住人往前走的路!坚强的孩子,勇敢的心!”观众对《蓝蝴蝶》(原名《大顺子吼歌》)的评价也很高:“我很喜欢看这部儿童剧,故事很感人。舞台灯光布景美丽,很酷。人物造型很可爱。小朋友难得认真看完了整出戏。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剧很棒。”“大城市发展少不了农民工的贡献。关心留守儿童,爱护呵护他们的成长。”有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妈妈说,每次回国,都必须去马兰花剧场看一次儿童剧,剧场环境设施都很适合孩子们,工作人员和蔼可亲,演出的节目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巴黎圣母院》剧照(图片提供: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儿童剧特殊的教育作用,还可以从现代科学家的实验中得到证明。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这个习惯还会保持下去。若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与人与小鹅怎么接触,小鹅再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洛伦兹把小鹅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效应”。“印刻效应”对儿童来说亦然。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张载的“蒙以养正”,就是洛伦兹的“印刻效应”的另一种说法。我们应当抓住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即指人生吸收新鲜事物、认识新世界的最佳起步时期,用“印刻效应”的理论,使用儿童剧这个富有童趣的工具,对未成年人进行寓教于乐的心智养育。
儿童剧无疑应当以传递爱心、辨明是非、倡导美德、弘扬正义、传播正能量为主旨,对儿童的心灵洒播真、善、美的甘霖,诚如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所指出:“儿童剧不是儿戏,也不可儿戏”。但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是要力求多样化,实现舞台与小观众的互动,运用高科技与真人表演的完美融合,创造一个有童心、童真、童趣的艺术氛围,才能吸引孩子从电子产品转向剧场、走进剧场。
三
在大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的新形势下,发展儿童剧要有新思路,是摆在儿童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我们不能满足于《马兰花》所取得的成就,不能吃老本,而要不断地创作新戏,艺术上也要不断地创新。现在对儿童剧的要求,不是比过去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更开阔了。这是势之所然。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主创人员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提高舞台呈现的科技含量。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如今戏剧创作和演出园地里,儿童剧的花丛,正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地开放。面对儿童这个特殊的观众群体,儿童剧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则更要力求多样化,要简明易懂,饶有情趣,好听、好看、好玩。有艺术家还尝试把世界经典名著卡通化,改编成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故事,获得了成功。
前几年中福会儿艺创作演出的儿童剧《泰坦尼克号》(杜邨编剧),则是著名历史事件和名作的童话版,是一出新时代的好戏。该剧用一群老鼠和猫在大难来临时的表现,举重若轻地折射了这场历史性大悲剧发生前后人类的众生相,其间还加入了魔术、舞会和狗乐队等趣味盎然的表演,精美的舞台布景和LED效果,又为这台儿童剧加了分。
儿童剧《泰坦尼克号》跳出了经典电影的框框,用小动物的视野演绎了普通人生命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表现了灾难来临时的人生百态。这是一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都会为之吸引的精彩剧目。如果说,电影《泰坦尼克号》让观众记住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那么,儿童剧《泰坦尼克号》让观众记住的是一群老鼠和三只猫在遭遇海难时的种种表现,最后,猫与老鼠这对天敌成为朋友。三条感情线使剧情变得更加丰满和完整,每一个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打动自己的情节和场景。
接下来,由杜邨编剧、中福会儿艺出品的“卡通版”《巴黎圣母院》,是继儿童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一台将世界经典名著童话化的成功之作。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观剧过程中,记住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名字。儿童剧《巴黎圣母院》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化、卡通化、童话化的创作路径,让孩子们得以亲近经典、喜爱经典,长大后走进经典。
该剧简化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淡化了涉及到情欲、宗教的内涵,通过一个美妙有趣、明白易懂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剧中,这些观念不是说教式地灌输给小观众,而是提炼了原著中最基本的忠奸善恶、美丑正邪的精神元素,将主要人物化身为各种动物,通过这些动物的活动和表演来吸引儿童观众,提高孩子们的正义感和辨别美丑的能力。
貌丑心善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以一只丑陋畸形的大猩猩形象出现;美丽善良、能歌善舞的吉普赛少女艾斯米拉达,化身为人见人爱的百灵鸟;阴险邪恶、道貌岸然的弗洛姆则变成了一只凶残狠毒的秃鹫,瞬间就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群绚丽斑斓、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小山羊、蝙蝠王、蜗牛、臭屁虫、蝼蚁、刺猬、掘土鼹鼠,个个活泼可爱、充满正义感;大钟玛丽张口开导卡西莫多……构成了适合孩子理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生动有趣又精彩迷人的演唱,深深地吸引了小观众们。最后,卡西莫多觉醒了,成长了,为营救艾斯米拉达,毅然把手中的正义之箭射向了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恶魔弗洛姆。《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剧,同时又是一部出色的音乐剧。
有一位观众看后留言道:朋友们邀约带孩子一起欣赏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献演剧目《巴黎圣母院》,走进剧院时,有一片绿地还有涂鸦墙,包括贴在墙上之前演出过的剧目海报,都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虽然剧院不是很大,但整体的效果很不错。这台儿童剧,是大人小孩都爱看的。
儿童剧的题材,开拓到对世界名著的改编,无疑是一个新的创造和提升。《泰坦尼克号》和《巴黎圣母院》的成功演出,为中福会儿艺的创作另辟蹊径,也构筑了两座新的艺术高峰。
四
有人问:现在手机的普及,电脑的普及,儿童剧到底有没有市场?我想,马兰花剧场建立以来12年的热闹场景,已作了肯定性的回答。
这里,我还想提供一个数字,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仅儿童就有约3.6亿,它提供了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时,上海文化广播影视局曾有一个统计调查,上海演出市场演出场次连续第10年超过万场。有趣的是,上海人最爱看“轻歌舞剧”,占全年演出数量的70%以上;其次是儿童剧和杂技。儿童剧位居第二,这个数字是令人鼓舞的。
是的,儿童剧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自身,更来自社会上其他适合孩子的活动。新媒体、网络互动游戏、3D影视、各种公益娱乐活动和商业广告活动,都在和我们争夺小观众。尽管如此,和其他各种艺术样式相比,孩子们还是爱看儿童剧。因为在剧场看戏,能看到演员活生生的表演,看到舞台上美妙的布景和奇幻的灯光,特别是台上和台下互动交流,游戏性、参与性强,戏结束后,还可以上台和自己仰慕的演员合影留念,使小观众们非常开心。
孩子们单纯天真、爱憎分明、反应强烈,台上演员在笑,台下观众也笑得欢;台上演员伤心流泪,台下一片哭声;戏中的“小学生”下场时没拿书包,台下小观众大声提醒:“别忘了书包。”当戏里的角色招呼小观众上台帮忙时,一下子呼啦啦跑上去几十个。这里,我还想纠正儿童剧观众对象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今天儿童剧的观众,不应只限于幼儿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还应包括更多的未成年人,包括初、高中学生。当然,课业的负担,升学的压力,是中学生走进剧场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适合中学生看的优秀儿童剧太少,也是一个因素。
儿童剧这束花的色彩,也应当是五颜六色、斑斓纷呈的。从《马兰花》到《巴黎圣母院》的历程足以证明:儿童剧现在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自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繁荣文艺的决策之后,儿童剧前所未有的春天来到了。在大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形势下,发展儿童剧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