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变革拓展

2018-06-12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作

周 斌

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变革发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但是,中国若要成为真正的电影强国,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每年拍摄生产的影片数量虽多,但高质量的优秀影片仍较少;电影产业链还不够完整,电影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电影体制机制的改革还需要不断完善,各类优秀电影人才还较为缺乏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电影强国”的梦想就不可能很快实现。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也是中国的强国之路和基本国策。4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国各方面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说:“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电影也在这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和拓展,具体而言,这种变革和拓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电影生态环境:从封闭到开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电影的创作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较封闭的生态环境中,除了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与前苏联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有电影文化方面的合作交流之外,与西方其他国家基本上处于一种隔绝状态。在这样封闭的生态环境中,再加上各种政治运动的不断冲击和影响,电影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较为守旧,艺术视野也较为狭窄;“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成为当时一种较普遍的创作心态。为此,电影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而艺术创新则十分罕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以及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调整,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从封闭到开放,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电影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艺术创新和创作生产的发展以及电影市场的扩展,从而给电影界带来了一系列新面貌、新风气和新气象。

首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语境里,广大电影工作者不断解放思想,努力转变社会观念和电影观念,创作个性的凸显和艺术创新的追求已不再是个别现象,电影创作力求与变革的时代同发展、共进步。正如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所说:“我们的电影处此社会伟大变革时期,必须把社会观的更新作为首要问题来看待。电影是否具有时代精神,不在于它是否写了改革,而在于它能否用改革者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为此,许多电影创作者打破了各种清规戒律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努力通过影片或深入反思历史,探讨和总结历史教训;或勇敢面对时代和社会,表现和揭示现实改革中的阵痛与问题,努力反映人民大众的诉求与心声;或在电影语言和表现形式上大胆突破创新,使影片呈现出新的美学风貌和个性风格。于是,一方面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创作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也不断向域外各国的电影学习借鉴,丰富拓展了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在此期间虽然也有波折和坎坷,但由于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所以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相继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各类题材样式和美学风格的成功之作,既有效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品质,也不断满足了广大观众审美娱乐的需要;既通过银幕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故事,也形象地向域外各国观众传播了中国文化。

《霸王别姬》

同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电影行业的改革发展,电影工作者的电影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种外来的电影思潮、电影理论和电影作品的影响下,艺术创新蔚然成风。例如,以谢晋、谢铁骊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其创作拍摄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今夜星光灿烂》等,均因显示了艺术创新的追求而受到好评。特别是相继出现的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以及此后的新生代导演,以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分别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对电影的认识理解出发,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用电影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社会与人生的不同体验和看法,使其影片呈现出不同的电影形态和美学风格,不仅促使中国电影较快地走向世界影坛,而且也向域外广大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无论是第四代导演的《沙鸥》《邻居》《城南旧事》《人鬼情》《老井》《香魂女》等,还是第五代导演的《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红高粱》《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让子弹飞》《芳华》等,抑或是第六代导演的《十七岁的单车》《过年回家》《站台》《青红》《三峡好人》《老炮儿》《冈仁波齐》等,以及新生代导演的《师父》《绣春刀》《乘风破浪》《无问西东》《老兽》等,均体现了独到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追求,较充分地显示了中国电影的进步与发展。

在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电影市场实行了更大程度的开放,国产电影也面临着与好莱坞大片的激烈竞争。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政策措施,较成功地应对了加入WTO以后中国电影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风险;而电影工作者也学习借鉴了好莱坞大片的创作理念和制片模式,于是通过大胆尝试,国产大片也应运而生,《英雄》《十面埋伏》《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一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国产大片相继问世,从而为国产大片的创作拍摄积累了经验。至于2017年上映的《战狼2》则创造了56.83亿的票房奇迹,成为最卖座的华语电影;而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红海行动》也赢得了24.3亿的票房,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由此可见,国产大片不仅增强了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与此同时,诸如《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失恋33天》《白日焰火》《推拿》《十八洞村》《八月》《村戏》等一些中小成本投资的影片,也因其各具特色的艺术创新而赢得了多方好评。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生态环境里,中国电影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借鉴了多方面的经验,既经历了波折和低谷,也迎来了突破和繁荣,其在不断的变革发展中日益强盛,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开拓。

电影创作生产:从单一到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既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也有效地解放了生产力;由此不仅使每年拍摄生产的影片数量快速增长,类型样式更加丰富多样,而且也拓展了电影市场,促进了电影产业日趋繁荣发展。

众所周知,在此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国产影片的创作生产主体是北影、上影、长影、珠影、西影等一批国营电影制片厂;每年各个制片厂拍摄生产多少影片由文化部电影局下达任务,这些影片的题材和剧本都要经过电影局的批准,生产拍摄的影片通过审查后则由国家统购统销,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安排到各地影院放映。这种高度集中的单一的电影创作生产和发行放映模式,虽然有利于加强领导管理,但却不利于调动基层制片厂、创作人员和各地影院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国产电影的创作生产和发行放映也注重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开始走多元化、市场化的创作生产发展道路,从而使国产电影的整体面貌、创作生产格局和发行放映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蓝宝石玻璃表背,可见大夹板的环形日内瓦条纹与陀飞轮同心,如涟漪散开;夹板上的小窗分别显示小时、星期、月份及闰年,围着大夹板的日期转碟从机心两面都可见;这多项显示功能组成精密的万年历系统完全为Grand Récital腕表研制,精彩构思确保时间及天文功能显示精准无误。

首先,电影创作、制作的多元化趋向十分明显。就创作方法而言,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创作方法并存,创作者的个人表达和公众诉求得以较好地相结合。就电影制片而言,大投入、大制作的国产大片和中小成本投资的影片并存,各自拥有不同的观众群体,由此则出现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样式、不同形态和不同风格的影片。这种多样化的电影产品结构不仅丰富了电影市场,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品种和单调形象的状况,而且也较好地满足了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娱乐需求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正是在多元化的创作生产实践中,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商业类型电影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它们既经历了各自的成长发展历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成熟起来;其创作者又能根据影片题材内容的需要,采取类型样式有机融合的方式,使影片更符合艺术表达和观众审美娱乐的需要。另外,多元化的创作生产方式也使电影产量有了显著增长。例如,1978年国产故事片只有46部,而2017年国产故事片产量已达798部,其增速非常明显。

其次,电影产业发展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各类电影企业在竞争和互补中共同携手发展。以中影、上影、长影、西影等为代表的国营电影企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后获得了新生,在面向市场的新机制下独立运作,其中中影、上影已成为上市企业;而以万达集团、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光线传媒、乐视等为代表的众多民营影视企业,在国产电影创作生产和电影产业发展中则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例如,2017年万达参与出品影片25部,总票房为143.87亿元;博纳参与出品影片13部,总票房为84.68亿元;华谊兄弟参与出品影片8部,总票房为54.19亿元,民营影视企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则由此可见一斑。而独立电影制片的创作也很活跃,先后有不少影片问世,其中有的影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截至2018年2月底,由48条电影院线、9914家影院和53824块银幕(含3D银幕47466块)组成的电影发行放映网,不仅使国内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广大观众能及时观赏到各类影片,而且也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四线、五线城市广大观众的观影需求,使看电影成为其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并使电影市场迅速扩容。

另外,合拍片的日益增多也成为一种独特现象。建国后17年我国只有两部中外合作拍摄的故事片,即1958年中法合作拍摄的《风筝》和1959年中苏合作拍摄的《风从东方来》。1979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与境外合作拍片业务,成立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此后与港台地区和其他国家较广泛地开展了各种合作拍片业务,合拍片数量日益增多。其中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中美合拍片《卧虎藏龙》影响最大,曾荣获第73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的电影合拍协议,该年度中国内地与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合作制片,合拍公司获国家电影局批准立项的合拍片84部,协拍片2部;审查通过了合拍片60部。该年度内地与香港合作拍摄的影片在合拍片中仍占很大比重,其中如获得4.04亿元票房的《建军大业》进行了主旋律题材港式类型化的新探索,而获得了16.5亿票房的《西游伏妖篇》等影片也显示了两地合拍片的创作生产实绩。其他如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获得了17.48亿元的票房,中日合拍片《妖猫传》获得了4.68亿元的票房,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此外,大陆与台湾的合拍片《相爱相亲》也因其独具艺术特色而广受好评。总之,在多元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中,合拍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制作模式,其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电影管理机制:从计划到市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电影管理体制机制学习借鉴了前苏联的管理模式,电影创作生产具体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但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证明,这样的体制机制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利于电影创作生产的快速发展,急需进行改革。早在1979年10月,著名电影家夏衍在中国电影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现在我们要坚持改革不符合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电影生产体制。”1980年8月,中宣部在北京召开了电影体制改革座谈会,此后,电影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便逐步开始推行。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便加快了步伐;1993年1月,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电影在转向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4年8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又提出了一些电影行业进行机制改革的具体意见和措施。自此,建国以后形成的独家经营、统购统销及电影产品统一分配的计划经济之生产流通模式被打破了,这就促使各个电影企业更快地走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之路。1994年1月,政府主管部门授权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并以分账方式由中影公司在国内发行,以好莱坞影片为主的海外大片的引进刺激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发展。与此同时,在竞争中诞生的国产大片也在1995年开始以票房分账的形式发行放映。面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促使国产影片多出精品佳作,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1996年3月政府主管部门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创作拍摄国产电影精品的“九五五零”工程,并采取了多项举措从经济上对电影精品的创作生产予以扶持和支持。于是,《鸦片战争》《那山·那人·那狗》《一个都不能少》《横空出世》《相伴永远》《生死抉择》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影片相继问世。而影片《甲方乙方》则首次在国内电影市场提出了“贺岁片”的概念,并使“贺岁档”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竞争最激烈的放映档期,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

2004年11月,政府主管部门又出台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在放开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主体准入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了投融资主体开放的范围,并用法规形式巩固了电影产业改革的成果。正因为这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化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便快速推进并形成了电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一批民营影视企业迅速崛起。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民营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显示出了越来越强的创作生产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国产影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和拓展市场作出了显著贡献。

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中国加入WTO后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根据《中美电影新协议》的有关规定,中国每年将增加进口14部美国大片,以IMAX和3D影片为主;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从原来的13%提升至25%等。由此中国的电影市场更加开放了,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创作所受到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也更加明显了。但是,中国电影经受住了这样的冲击和挑战,在经历了阵痛和挫折之后,通过多题材、多品种、多类型、多风格的创作生产和对电影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广大观众对国产影片的支持,终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能给艺术电影的创作发展和市场生存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和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相继成立,由此既为艺术电影进入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满足了那些喜爱艺术电影的观众之审美需求,并使电影市场在生态平衡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电影营销市场:从国内到国外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电影的发行放映和营销市场主要在国内,每年除了有少数影片参加一些国际电影节或在某些国家举行电影展映之外,很少有影片进入国外的电影市场进行商业放映,域外广大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了解仍十分有限。

《妖猫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对外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不仅相继在意大利、葡萄牙等国举办了大型的“中国电影回顾展”,而且有不少优秀影片陆续在各类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另外,也先后有一批国产影片进入海外商业影院放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声誉,扩大了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影的发行放映和营销市场从国内较快地扩展到国外,不仅电影市场有了很大拓展,而且国产影片的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也有了快速增长。例如,在北美电影市场有较好票房收入的《卧虎藏龙》(1.28 亿美元)、《英雄》(5371 万美元)、《霍元甲》(2463 万美元)、《功夫》(1711 万美元)、《十面埋伏》(1105万美元)、《一代宗师》(659.5万美元)、《满城尽带黄金甲》(656万美元)、《老炮儿》(139.5万美元)等影片,既在域外进行了较好的跨文化传播,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票房和销售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2017年在海外发行国产影片近百部,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比2016年的38.25亿元增长11.19%,为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注重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例如,2004年年初,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成立,由政府出资进行国产影片海外推广的各项工作。2006年6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承办了“北京放映”的大型国际活动,邀请并接待境外电影采购商和国际电影节选片人来华集中选购和选看中国影片,“北京放映”活动一年一届,已举办了11届,共展映国产影片463部,已有数百部次的国产影片通过“北京放映”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京放映”活动已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窗口。与此同时,我国也相继主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一些重要的电影节,邀请世界各国电影人携其影片前来参赛或展演,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并为国产影片拓展输出渠道。如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0届,产生了很大影响,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同时,在海外建立专门发行国产影片的电影公司,不断拓展海外电影市场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创立于2010年,由华谊兄弟和博纳影业作为主要股东的华狮电影公司,就是在海外发行国产影片的一个重要平台。该公司在海外的发行渠道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澳大利亚,2016年该公司获得华人文化控股集团(CMC)重金注资后将开拓欧洲市场,并推出了“中国电影·普天同映”的计划,如2016年春节档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影片就实现了海外和国内同步上映,满足了海外华人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另外,国产影片进入海外电影院线时与网络在线点播同步发行也是又一种途径。如《西游·降魔篇》在进入北美影院放映的同时,在网飞(Netflix)、Google Play、亚马逊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可以付费观看,既方便许多青年观众的观赏,扩大了影片的影响,也增加了影片的营销收入。至于中国电影产业通过国际并购实现企业资源重组,把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一种趋向。例如,“2012年5月21日,经过将近两年的谈判,大连万达集团耗资26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影院公司,这是中国文化产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万达集团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这对于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发行放映显然是十分有利的。总之,正是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有效地加强了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变革拓展除了上述四个方面之外,在电影理论批评、电影教育等方面也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在此不逐一赘述。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变革发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但是,中国若要成为真正的电影强国,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每年拍摄生产的影片数量虽多,但高质量的优秀影片仍较少;电影产业链还不够完整,电影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电影体制机制的改革还需要不断完善,各类优秀电影人才还较为缺乏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电影强国”的梦想就不可能很快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为此要“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当下,中国各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之中,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正在加速形成。处于这样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语境中,中国电影只有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通过进一步贯彻落实《电影产业促进法》,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电影强国的步伐,才能在各方面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并顺利完成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换。

猜你喜欢

创作
习作转化创作
创作谈:没有一个沉默者是真的沉默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关于创作
创作你的四格漫画
睡觉
创作失败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