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三人篮球”男女篮球队的组建策略
2018-06-11郑磊于洋
郑磊 于洋
2018年8月,印尼雅加达,“三人篮球”首次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中国女篮在决赛中战胜日本队夺得了亚运会历史上首枚“三人篮球”比赛金牌,中国男篮经过了加时赛的激烈拼杀战胜了韩国队,赢取了亚运会“三人篮球”比赛的首枚男子组金牌。男女篮双双获得冠军在国内引起了对“三人篮球”运动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国家“三人篮球”队员都是非专业球员,对于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的励志作用较大,加之近年“三人篮球”运动在国内不同层次的举办和推广,青少年参加“三人篮球”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为满足中小学生的参赛热情,促进中小学代表队更好的运动表现,下面对中小学“三人篮球”男女篮球队的组建进行探讨。
一、明确组队目的,发动多方力量
中小学校体育代表队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体会篮球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以外,还要促进学生通过努力做出较好的运动表现。中小学校通过组建体育代表队,发挥学生特长和骨干作用,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培养篮球人才,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为校争光,同时也可进行校际和国内外之间的学校体育文化交流,提高学校知名度。可利用校园海报、公共微博账户或官方微信等多种手段,对于中小学“三人篮球”代表队组建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学生参加“三人篮球”运动的益处进行宣传、推广,争取更多来自家长的理解和社会的支持,定期发布队伍训练和比赛的信息,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良性机制。
二、营造参与环境,扩大人数基础
参与“三人篮球”运动的学生基数越大,组建球队时的选择空间就越大。篮球运动在中小学校拥有较好的基础,为了给学生们营造较好的参与环境,教师应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期初期可通过举办嘉年华活动,降低球篮高度,使用小1号的篮球等,包括:设置简单的近距离定点投篮、传球比准、运球过杆和抱多球接力跑等小游戏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建立课后“三人篮球”俱乐部,定期组织学生活动,继续发挥篮球嘉年华活动的效果;初步建立基础后,再通过组织班级内比赛和班级间比赛等校内多层次比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由于“三人篮球”需要上场队员较少,在同一班级内可组织多支队伍进行相互比赛,再由班内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组队,代表班级参加同年级比赛,最后从各年级选拔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球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除组织校内篮球活动和比赛外,在校内经费等资源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可将良好的社会赛事资源引入校园。如,“肯德基三人篮球赛”和“小篮球比赛”等,利用这些比赛与学校比赛相结合,形成每学年固定的校园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得到相对专业的竞赛指导,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比较正规的运动方法和比赛规则,保持相对固定的学生参与群体。
借助一系列的比赛活动既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气氛,又可以发现优秀的学生选手,形成有效的队员选拔制度。
三、把握运动规律,完成队员选拔
1.以人数为保证。为保证队内教学比赛的进行,“三人篮球”赛的报名球员数量为4人。常规组队的全体队员数量至少要达到8人,以便于将队员分成2组,每组4人进行对抗练习赛。
2.以兴趣为先导。有什么能让青少年三五成群、年复一年共同坚持做同一件事,即便身体酸痛依然乐此不疲?唯有“三人篮球”,因为学生对“三人篮球”运动由衷地热爱。不论是家长要求,或是教练指令,这些外界因素都无法让青少年克服困难、长期坚持训练和比赛,唯有发自内心对于一项运动的喜爱,学生才会不为成绩等进行训练或比赛,这也是在选拔“三人篮球”队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3.以体能为基础。在选拔过程中应考虑运动员的体能因素,“三人篮球”同“五人篮球”运动的特点不同,在比赛中呈现出以无氧运动为主、能量消耗多的高强度运动特点,“三人篮球”比赛中要求场上的每名运动员都能在对抗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保持快速的移动,并且在移动中迅速改变方向、躲闪、急停、急起等,因此,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爆发力在“三人篮球”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三人篮球”比赛呈现出阶段性较大强度的运动特点,所以要求参与者具有较好在无氧状态下的运动能力,类似于200m跑中的后100m的奔跑能力。
4.个人技术特点要全面。“三人篮球”比赛中远距离投篮价值要胜过“五人篮球”比赛,在比赛场上的3名队员都能进行远距离投篮是理想的球队状况,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名队员都能完成中近距离投篮即可。由于场上人员仅有3名,因此需要每名队员都能胜任运球、传球和投篮。
5.身材高度是队员在篮球场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三人篮球”运动员的选拔应当在保证身材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上选择无氧运动能力强、身体协调性好的队员。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不可仅选择身材高大的队员而忽略移动能力,否则将导致球队在比赛中出现明显短板。
四、形成球队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在球队组建之前,需要对接相关领导部门,获得支持和引导,最好能有倾向性的政策,对于球队发展非常有利;同时建立一系列球队管理制度,在球队组建之前,公布选拔队员的条件和要求,说明选拔的过程和选拔测试的内容以及标准;确定队员名单后,向队员说明其训练和比赛中的要求,以及球队努力的方向、相关请假制度等。做到有制度可依,尽早树立球队规范和制度,保证所有队员在规范和制度面前的平等,便于球队的管理,同时保持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
五、完善运动装备,做好后勤保障
球队的建设离不开物资保障,“三人篮球”运动的场地需求相对简单,只要一块15m×11m的普通篮球半场即可,如果是普通的篮球半场,可以在距离球篮下方端线向球场中线量11m,划出1条“三人篮球”场地的端线;球篮应有球网,便于在球队得分后对方获得球转换进攻;所需要的设备主要是“三人篮球”专用篮球(6号篮球的大小,7号篮球的重量),在没有专用球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普通6号篮球代替,小学阶段可采用高度为2.60m的小球篮筐;比赛计时为10分钟和进攻计时12秒,可由教师采用秒表等工具完成。
除了球场和篮球外,为队员提供统一服装不仅是参加比赛的需求,也是提高队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积极性、形成团队精神的一种物质手段,为便于分组教学和比赛,训练服装以双面可穿、2种不同颜色为宜。“三人篮球”场地多在室外,为避免跌倒造成擦伤,队员可以佩戴护膝、穿贴身长裤甚至高于膝盖的袜子以达到在跌倒时保护膝盖的作用,使用护肘和护腕也同样可以起到保护上肢关节的作用,冬季着贴身长衣进行训练和比赛。时下很多学生流行打篮球时佩戴橡皮腕带,其装饰作用远大于使用价值,在训练和比赛中佩戴的意义不大。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置软梯和标志桶等物品,便于队员在练习多种移动能力时使用;橡皮带在提高队员的对抗能力和爆发力时使用;杠鈴和哑铃等训练设备在中小学生的练习中建议谨慎使用。
六、安全角度出发,培养民族精神
对于青少年而言,运动的魅力在于比赛,不比赛不对抗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技能、体质、精神三者不能割裂,并且都是在比赛参与过程中提升的。许多家长及社会人员担心运动会发生安全事故,但如果只考虑安全因素,青少年的运动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特别是在“三人篮球”运动中,身体对抗更加频繁和激烈,摔破皮、扭伤手脚等都是正常现象,从学校到家长都应当学会正确看待这些现象。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让“三人篮球”运动成为青少年经历挫折、完善人格的良好渠道。个别安全事故,导致教师降低运动难度,运动项目减少,运动负荷降低。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将更加削弱学生应对运动风险的能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崇尚荣誉,青少年体育运动就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渠道,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少年具有这些品质。
为了在出现伤病时正确做出反应,球队还应当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和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做到有备无患,在物资装备和保险的双重保障下,“三人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会更加顺利。
相信通过发动多方力量,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在把握“三人篮球”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队员选拔,借助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中小学“三人篮球”队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运动水平,还可以借助此项运动的身体对抗和拼搏精神树立良好的品格,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