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06-11张金玲宋川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职业院校对策

张金玲 宋川

摘要: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研论文和科技成果。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许多成果被束之高阁,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并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职业院校;对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高校科研工作者每年都会发表大量的科研论文,获得大量的科技专利,然而这些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比例非常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宋河发曾表示,在德国、美国、日本,一所大学每年产生的专利数量在700件左右,专利被转让的比例约为50%,而我国大学专利被转让的比例低很多,以国内某顶尖工科大学为例,该校每年的专利超过1000件,但是专利转让的比例不超过10%。相比普通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更加困难。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何在,如何从根本上破解成果转化难题,值得思考。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

(一)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职业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以科研成果的数量、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为主要依据,导致研究人员过于追求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与转化。许多职校教师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为了职称评定,他们很少关注专利是否转化为生产力,一旦专利申请成功,科研工作也就此结束。

(二)政策引导不到位

大部分职业院校重科研、轻生产,缺乏对致力于成果转化的研究人员的激励措施,学校一方面提倡成果转化,一方面又放之任之[1]。研究人员得不到学校的支持与奖励,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

(三)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企业的专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常是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而研发出的产品或技术,这些专利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但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在选题时未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导致科研成果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无法得到企业和市场的认可。

(四)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的中试、推广、转化等。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大部分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真正用于专利成果转化的资金严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潜在风险大,导致企业也不愿投资。资金不足进一步加剧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这一现象。

二、促进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深化产教融合

企业成果转化率较高的根本原因是科研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可以此为鉴,调整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技术的实际需求,增强科研创新的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学会放权,了解企业需求,让企业真正参与进来,最终实现双赢。学校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管理方式,成立理事会,做好权利、责任以及效益的分配,弱化高校的行政干预。

(二)做好引路人

當前很多地方政府都设有成果转化部门,他们会经常组织人员参与国际国内的各种成果转化会议,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市场动态走向,掌握前沿的科学技术。职业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引路人,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

另外,单纯依靠政府解决供求双方的问题也是不够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自己充当“销售员”,寻找与企业的合作[2]。大企业一般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是中小企业受资金和人力的限制对研发投入不足,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寻求与中小企业的最佳合作方式。

(三)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是促进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保障。要改变过去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专利或专著数量为主要依据的教师职能评审制度,把科技成果转化率纳入教师考核。针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团队和人员,制订明确的奖励和收益分配实施细则,按照贡献大小确定科研团队、个人、学校的收益分配比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转化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高校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8(Z1):114-116.

[2]汪根,魏华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4):165-169.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职业院校对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