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老军工职校的时代之变

2018-06-11朱丽娜杨鹏高健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职院士官机电

朱丽娜 杨鹏 高健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机电职院”)有着47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大型国有军工企业集团的职工学校。伴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这所民办高校华丽转身,先后荣膺“全国十大办学特色职业学校”“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学校”。2014年被确定为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以来,为部队培养1500余名“准士官”,其中160余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8人在部队立功受奖。短短4年内,这所老军工职校在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中感悟时代之变,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定向培养士官之路。

精准对接需求:着眼长远发展,解决当前急需

遥想当初,重庆机电职院受命定向培养士官,大家开会研究发展方向,学院副院长张光彩一开场就“放炮”:“我们老家有句话,‘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只有摸清部队需求,才能实现精准培养。”

说得在理,众人点赞。之后,学院领导带队,兵分多路深入基层一线部队、训练指导机构、士官培训基地,充分了解部队的需求。历经数日,多路人马归营,带回一份份沉甸甸的需求报告。

经过多轮研究、反复论证,一份“紧贴部队、紧贴需求、紧贴实战”的《学院定向培养士官规划》出炉,围绕部队急需的建筑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汽车检修与维修等专业细化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考评标准等,铺就一张张长远“发展图”、培养“路线图”、数质量“曲线图”,使士官生培养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4年多来,他们定期组织“问计于需”“问计于军”,不断修订完善规划、计划及方案,探索出小班教学、网络考评、实物实训等多种模式,开展“四课”“五备”“六查”等教学活动,让“管长远”与“解急需”实现无缝链接。

漫步校园,“瞄准未来战场、培育岗位精兵”的横幅格外醒目,映照着学院士官生培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超前培塑精兵:强化作风养成,树起军人样子

“确定他们不是军人?”很多初来重庆机电职院的人,都会对列队的绿色身影产生这样的错觉,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浓郁的“战味”“军味”“兵味”。

漫步营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宣传海报引人注目,“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导弹精兵”肖长明等优秀士官先进事迹催人奋进。

走进宿舍,“好男儿当兵去”“今日学本领,明日练打赢”等标语随处可见,豆腐块般的绿军被,摆放有序的生活用品,整齐划一的内务设置将人一下带入了“直线加方块”的世界。

步入军事训练区、作风养成区,身着迷彩服的士官生步履铿锵、歌声嘹亮,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举手投足间颇具军人样子。

“姓民为军,就得坚持军事化管理,缩短士官生从校门到营门的距离。”重庆机电职院党委副书记程淑明坦言,士官生已经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为了超前培塑精兵,学院从训练、管理、作风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借鉴军事院校管理模式,推行院、营、连、排、班能级管理,由士官生竞选上岗、轮流担任“模拟连”各级骨干,开展军事技能竞赛等活动,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带兵能力。

参照部队相关制度,出台《士官学员管理规定》《一日生活制度规定》等,严格按照起床、出操、点名等规范士官生日常养成,实施量化考评管理和末位淘汰机制,从20多个方面对士官生进行综合评定。

依据军事训练大纲相关要求,科学制定《士官生训练计划》,采取“日练、周测、月考、年评”办法提高士官生体能技能和军事素养,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在校士官生3000米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士官生刘治燕打破重庆市大学生男子1500米、3000米两项纪录。

淬炼实践能力:上岗即会操作,入伍就能打仗

“不唯取得学历,崇尚一技之长。”这句话被贴在操作台、车床等醒目位置。重庆机电职院院长方仪自信地说,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为部队输送“上岗即会操作,入伍就能打仗”的士官生。

方儀还用一组数据予以印证:近年来毕业的士官生,67%取得高级技能证书,98%以上取得中级技能证书,所有士官生懂原理、会操作、能修理,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毕业生85%以上拿到驾驶证。

说到今日成绩,他们也曾有过困惑,当初不少学生“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实装操作起来就犯迷糊”。究其原因,学生直吐“苦水”:“专业教学缺乏实物对照,难以深入了解装备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不敢动手。”

痛定思痛,重庆机电职院决定用“实物对比教学”代替“纸上谈兵”,培养通原理、精操作、能维修的工匠型士官生。他们筹措资金,建成数控车工、编程与加工、维修检测等64个实物实训区,添置上千台设备器材。同时,与地方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成85个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强化士官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装操作的“练兵场”。

每天,实物实训区都有数百个忙碌的身影,他们按年级走好结合实装讲解结构功能、拆装器件演示工作原理、模拟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的“三部曲”,按照拆卸装置、维护保养、故障排除、检测调试等流程逐步升级难度,锻造精湛的操作技能。“实物实训和对比教学把抽象变直观、让静态变动态,不仅深化了理论学习,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一到部队就能派上用场。”士官生张钦感触很深,也对未来的军旅生涯信心满满。

激发创新活力:点燃思维火种,培养草根创客

几年前,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重庆机电职院领导的注意:火箭军部队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涌现出源自普通官兵的“微创新”“金点子”,成为战斗力建设的助推器。

掩卷沉思,学院领导感到强烈的危机感:部队一线官兵的创新活动早已如火如荼,如果不注重强化士官生的创新思维,他们到了部队就会掉队。

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难的是如何调动士官生的创新激情。学院领导率先表态,“约法三章”:领导率先解放思想,带动学员点燃创新火花;既鼓励创新,又容忍失败,让心存担忧者减压前行;既支持大项目,又鼓励微创新,在广泛的群众性创新实践中培养草根创客。

一石激起千层浪,创新成为学院师生口中的热词。学院乘势而上,盘活军地深度融合资源,多管齐下为创新活动助力:利用老军工职校的技术优势,在原兵器工艺研究所基础上,成立“军工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利用创新研发平台培养人才;与相关部队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工作,通过“小革新”“小创造”“小发明”等激发创新活力。

几年来,重庆机电职院扎实推进培养创新型士官生工作,催生出一批草根创客,也收获了一份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4名士官生研发的“远距离隔离控制与无独立电源供电的半桥驱动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彭建雄获得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谭秋洪、罗桃霞、蒋各等人获得重庆市“百佳”大学生科技创新奖。

强军梦可期,创新正当时。面对这些朝气勃勃的士官生,我们仿佛看到,他们将迎着创新之光从这里走向军营、走向战场。(据《解放军报》)

猜你喜欢

职院士官机电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于士官参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士官院校开展士官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机电商报
试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同心共筑“机电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