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硒水平和硒肥对水稻硒吸收利用的影响

2018-06-11李云林硕金磊毛东平王学瑛刘国侠方乾坤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水稻产量

李云 林硕 金磊 毛东平 王学瑛 刘国侠 方乾坤

摘要 [目的]探讨土壤硒含量和硒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及硒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嘉58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在6种不同硒含量的土壤上,通过施用一定量硒肥而形成水稻硒含量水平及产量的差异变化,研究硒转化吸收利用的规律。[结果]喷施硒肥2 250 mg/hm2,产量提升5.72%。大米硒含量=38.18%土壤硒含量+0.02%喷施硒肥量。[结论]该研究为富硒水稻生产硒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硒;富硒米;水稻产量;硒吸收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 S143.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5-0135-02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重要的生命元素[1]。我国是个缺硒国家,2/3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2],75%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我国人均硒摄入量为32 μg/d,不仅低于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60~250 μg/d,也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0 μg/d标准,同时也低于40 μg/d的最低需求量标准[3]。随着硒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接受,补硒工作也迫在眉睫。

我国居民的营养补充理念为“药补不如食补”,这与目前我国营养学会的硒摄入来源不谋而合。合理提高农产品硒水平是人类硒营养健康需要的根本途径[4],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米硒含量平均为0.032 mg/kg,低的仅有0.016 mg/kg,远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开发富硒稻米,提高稻米硒含量具有重要意义[5-7]。笔者研究不同硒含量水平的土壤和施用硒肥对水稻吸收利用硒的影响,探讨富硒水稻中硒的转化吸收规律,旨在为指导富硒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土壤为取自安徽省宣城市的6种天然富硒土壤,土壤均为耕作层0~20 cm表層土壤,由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取样并检测,HW1、HW2、HW3、EW1、EW2、EW3土壤全硒含量分别为0.291、0.301、0.276、0.215、0.201、0.184 mg/kg。

供试水稻品种为嘉58粳稻品种,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选育的单季晚稻品种,该品种为光身稻,生长整齐,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剑叶短挺,叶色淡绿,茎秆坚韧,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着粒密,谷壳黄亮,谷粒圆粒形,颖尖无色、无芒。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4—12月在宣城市杨柳镇沪皖科技园和狸桥镇鄂皖科技园的试验大田内进行。在2个试验区随机各选取3个小区,每小区约0.267 hm2。小区翻耕均匀后分别采用5点取样法取耕作层土壤样品,并编号HW1、HW2、HW3、EW1、EW2、EW3,送往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土壤硒含量。

在水稻始穗期将每一小区中间做田梗再分为2个较小的试验区(相同硒含量水平),合计12个小区,编号为HW1-1、HW1-2、HW2-1、HW2-2、HW3-1、HW3-2、EW1-1、EW1-2、EW2-1、EW2-2、EW3-1、EW3-2,并用GPS量取各小区面积。选取相同硒含量水平的其中一小区(-2)于水稻齐穗期喷施叶面硒肥,另一小区(-1)为对照不施叶面硒肥(表1)。

待水稻成熟后,采用画方测产的方式,测量每个小区的实际产量,并留取稻谷样品,送往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稻米硒含量。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软件处理数据,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SAS 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米对硒的吸收和利用

在水稻成熟期取样,测定稻米硒含量,得到不同硒含量土壤和施用硒肥条件下,大米对硒的吸收转化率。由表2可知,不同小区的大米硒含量为0.07~0.15 mg/kg,均达到富硒稻的标准。小区HW1-1、HW2-1、HW3-1、EW1-1、EW2-1、EW3-1未喷施硒肥,故大米中硒含量均来自土壤。根据每个小区土壤硒含量计算,土壤硒转移到大米中的转化率分别为41.24%、36.54%、36.23%、37.21%、39.80%、38.04%,平均达38.18%。小区HW1-2、HW2-2、HW3-2、EW1-2、EW2-2、EW3-2在水稻齐穗期喷施硒肥,去除从土壤中吸收的硒外,大米对喷施硒肥的转化吸收率分别为0.02%、0.01%、0.03%、0.03%、0.02%、0.01%,平均达0.02%。

2.2 硒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未喷施硒肥的平均产量为7 260.15 kg/hm2,而喷施硒肥的平均产量达7 703.85 kg/hm2,产量平均增幅5.72%。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通过在同一硒含量水平的小区中分别设计喷施硒肥和不喷施硒肥2种处理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富硒米对土壤硒的转化吸收率达38.18%,而吸收硒肥的转化率为0.02%。喷施硒肥的小区产量较未喷施硒肥的小区提升5.72%,科学合理地施用硒肥不仅增加水稻产量,还能提高稻米中富硒品质及经济效益,这与郭天宇[8]和池忠志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富硒大米硒含量=38.18%土壤硒含量+0.02%喷施硒肥量,可根据稻田土壤中硒的实际水平指导硒肥的合理施用,为生产富硒大米提供技术依据。该研究仅限于齐穗期喷施一次硒肥试验,而针对多次喷施硒肥的水稻试验区,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AYMAN M P.The importance of selenium to human health [J].Lancet,2000,356:233-241.

[2] 彭大明.中国硒矿资源概述[J].化工矿产地质,1997,19(1):37-42.

[3] 彭柞全,黄剑锋.世界硒都恩施硒资源研究概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 姜超强,沈嘉,祖朝龙.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运转[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3):809-816.

[5] 张联合,施卫明,王校常.不同因素对水稻离体根吸收四价硒影响[J].土壤,2006,38(4):417-421.

[6] 周鑫斌,施卫明,杨林章.富硒与非富硒水稻品种对硒的吸收分配的差异及机理[J].土壤,2007,39(5):731-736.

[7] 肖利杰,刘春梅,李梅,等.施硒对水稻硒·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4):59-61.

[8] 郭天宇.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15.

[9] 池忠志,郑家国,姜心禄,等.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稻米,2010,16(1):11-12.

猜你喜欢

水稻产量
不同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