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冰壶运动员心理素质培训
2018-06-11刘锐肖世成
刘锐 肖世成
摘 要:我国冰壶项目开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立足我省优势,面向全国,为体育教育事业,必将承担着全国冬季项目各类人才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为国家专业冰壶运动事业的发展培养高水平体育专门人才。我院重视开展冰壶专项研究,心理素质培训对冰壶运动员赛场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冰壶运动员赛场心理素质分析,指出在心理战术训练中应遵循的心理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原则,阐述心理训练对掌握冰壶动作以及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情绪,从冰壶训练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技战术,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队员采取合理动作,强化我院冰壶运动员对战术的应用、提高冰壶运动员综合素质及战术意识。
关键词:冰壶 运动员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232-04
冰壶是一项兼具技巧与谋略的绅士运动。冰壶有些类似于斯诺克,所以有冰上斯诺克之称。所以对冰壶的运行力度、角度、旋转等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佳,即使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也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况, 排除不了赛场的干扰与挫折,会使自己应有的水平无法发挥 ,失去取得胜利的机会。因此,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提高训练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冰壶运动是一项对体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冰上运动,但对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肌肉的本体感觉和速度感觉、动作的稳定性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要求较高。
1 冰壶运动员以往赛事案例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拥有良好的体能、技能及心理素质,较好的心理状态能使冰壶运动员在场上发挥最佳竞技状态,从而赢得比赛!
例如:第八屆亚洲冬季运动会男子冰壶项目决赛中国以11∶4的大比分战胜日本夺金,这是中国冰壶男女队在亚冬会历史上首次登顶。本场比赛,中国队使用红色冰壶,日本队使用黄色冰壶。首局比赛,中国队率先后手掷壶,日本队连续中区占位,给中国队设置障碍,刘锐第一壶传击效果不错,有拿两分的机会,两角公佑第二壶继续中区占位,刘锐第二壶传击不够精准,日本队得一分。第二局比赛,中国队继续后手掷壶,日本队继续给中国队制造麻烦,两角公佑最后一壶虽然力量不到位,但自己的两只黄壶距离圆心更近,刘锐第二壶果断传击,这个球难度比较大,可惜打厚了,不过中国队还是拿到一分,前两局双方战成1∶1平。第三局比赛,中国队先手掷壶,巴德鑫的投壶有点小瑕疵,但徐晓明及时弥补,中国队继续给对手施压,刘锐第一壶轻磕进营,第二壶打出来了漂亮的双飞,中国队形成两分牵制,两角公佑最后一壶直接旋入大本营,日本队拿到了一分,他们以2∶1暂时领先。第四局比赛,中国队后手掷壶,日本队一度形成两分牵制的好局面,机会面前,两角公佑突然没有了手感,第二壶出现了重大失误,刘锐第二壶沉着冷静,一个漂亮的打定成功,点线和力量都很合适,中国队一举拿到了三分,以4∶2拉开比分。第五局比赛,中国队先手掷壶,日本队二垒两次失误,三垒也有一次失误,中国队趁机连续中区占位,形成三分牵制,刘锐最后一壶继续占位,形成得分壶,并且得到保护,两角公佑最后一壶冒险击打,结果力量较大,传击后直接飞出了大本营,中国队得三分,以7∶2领先结束上半场较量。短暂休整后,开始下半场争夺。第六局比赛,中国队依然先手掷壶。刘锐第一壶给对手设置障碍,日本队机会不好,勉强做一个防守,刘锐第二壶继续做障碍,一只红壶形成得分壶,两角公佑第二壶双飞失败,直接飞出大本营,中国队再得两分,以9∶2扩大战果。第七局比赛,中国队依旧先手掷壶,前三垒过后,大本营局面非常简单,只有一只黄壶,刘锐第一壶直接飞出大本营,两角公佑旋入,将将压线,刘锐第二壶成功打定,两角公佑还以颜色,也是一个打定,日本队拿到两分,将比分迫近至4∶9。第八局比赛,中国队后手掷壶,日本队虽然连续中区占位,但效果并不好,两角公佑第二壶力量不够,中国队有拿三分的机会,刘锐第二壶打甩成功,帮助队伍拿到了两分,日本队提前两局认输,中国队以11∶4胜出,首次夺得金牌,创造了历史。
由于心理因素而导致比赛发挥失常的案例不胜枚举 ;国外优秀冰壶队伍的比较, 在滑行的稳定性、滑行线、出手动作、旋转及力量控制方面远远落后于强队。与强队相比技术手段单一, 创新性不足。在战术方面, 我国冰壶运动员充分将防守战术运用到比赛中, 但在进攻方面战术思想不明确, 战局时机把握不好。
例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冰壶落选赛在捷克皮尔森展开第五日较量。男子循环赛第七轮,由刘锐、徐晓明、姜东旭、臧嘉亮组成的中国队发挥欠佳,以5∶8不敌俄罗斯队,最终获得第五。根据规则,循环赛前三进入淘汰赛,争夺两张冬奥会门票,这样中国队遗憾无缘平昌。作为索契冬奥会第四名,中国男子冰壶队在平昌周期发挥欠佳,2016年世锦赛无缘参赛,2017年世锦赛也没能获得前三,无缘第一时间直通平昌。本次落选赛,中国男队将与捷克、意大利、德国等八支队伍争夺最后两张冬奥会门票。中国队派出的具体阵容为一垒臧嘉亮、二垒姜东旭、三垒徐晓明和四垒主将刘锐,原二垒巴德鑫现与王芮主攻混双,姜东旭递补上位。男子循环赛已经结束六轮较量,中国队首秀以7∶4击败德国队,第二场以10∶5力挫意大利队,第三场面对2016年世锦赛亚军丹麦队,中国队在3∶2领先的情况下赛末连续被得分,最终以3∶5告负。随后,中国队战胜了荷兰,输给了捷克队,上一场以10∶6战胜芬兰队,目前的战绩为4胜2负,与意大利并列排在第二位,丹麦队以5胜1负领跑群雄。本场比赛,中国队迎战俄罗斯队,后者派出了蒂莫费耶夫(Alexey Timofeev)的队伍,今年26岁的蒂莫费耶夫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崛起,他率队夺得了2014年国内锦标赛冠军、2015年获得亚军,凭借这两次赛事的出色发挥,蒂莫费耶夫的队伍代表俄罗斯参加了2016年和2017年世锦赛和欧锦赛,但成绩平平。此役,中国队使用红色冰壶,俄罗斯队使用黄色冰壶。首局比赛,中国队先手掷壶,队员们打得小心,成功限制住对手的进攻,俄罗斯队只拿到一分。第二局,中国队虽然握有后手掷壶优势,但俄罗斯队防守顽强,刘锐第一壶力量偏大,没能掷到理想位置,结果中国队只拿到一分,不过第三局,徐晓明和刘锐击打出色,逼迫失误,中国队得一分,以2∶1领先。第四局比赛,中国队先手掷壶,臧嘉亮中区占位,姜东旭打走了对手的障碍壶,徐晓明和刘锐咄咄紧逼,蒂莫费耶夫只依靠打甩拿到一分。第五局,中国队稳扎稳打,在自己的后手局拿到一分,上半场结束时,中国队以3∶2领先。短暂休整后,开始下半场较量。第六局比赛,中国队先手掷壶,徐晓明试图双飞却出现失误,刘锐第一壶极力弥补,但没有到位,好在刘锐第二壶发挥出色,中国队逃过一劫,俄罗斯队只得到一分。第七局比赛,中国队后手掷壶,徐晓明旋壶力量和底线都不到位,刘锐也受到影响,他的进攻质量不高,蒂莫费耶夫掷壶精准,结果俄罗斯队得两分,以5∶3超出比分。第八局比赛,中国队后手掷壶,队员们采取了边区占位战术,目的就是拿高分。臧嘉亮的布局、姜东旭的清障、徐晓明的旋壶以及刘锐的击打一气呵成,中国队四位选手配合默契,成功率均领先于对手,顺利拿到两分,将比分追至5∶5平。第九局比赛,中国队先手掷壶,刘锐关键时刻出现重大失误,蒂莫费耶夫趁机拿到三分,中国队以5∶8落后,形势非常不利。第十局比赛,中国队后手掷壶,臧嘉亮边区占位,俄罗斯试图让大本营的局面简单化,姜东旭旋壶进营,并且打走了对手的障碍壶,但俄罗斯队继续清理,无奈中国队提前认输,这样以5∶8输给了俄罗斯,在同时进行的另外三场比赛中,丹麦队在第八局后手得到四分,以8∶3力擒意大利队;芬兰队在第八局和第九局连续得分,以8∶4力挫德国队;东道主捷克队以8比4战胜荷兰队。循环赛战罢,丹麦队6胜1负居首,意大利和捷克分获二、三名,这三支队伍进入淘汰赛,将争夺两张冬奥会门票,中国排名第五,遗憾无缘平昌冬奥会。
2 日常训练中提高冰壶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战术水平
冰壶在国际象棋上被称为冰上“棋盘”,在下棋中,棋局瞬息万变,你虽努力去做,并不是总能得到你所能要求的结果,一个成功的团队可以正确和精准地执行一次又一次的投球。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变化的范围广泛,就好像在射击游戏中,首先你要掌握熟练的射击技术,但你得到的可能是任何给定的镜头,从线到目标,需要你对重量的控制,你的能力控制你能扔多少重量和你的能力递送任何线,这才是你技能的关键因素。从一个游戏到另一个游戏不可能准确的预测出需要什么样的镜头,所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投球并不是冰壶运动中唯一的技术要求,冰壶运动涵盖了广泛的常用战术。熟练地掌握广泛性的技战术才能让你的团队得到一个很好的赛场发挥。
在冰壶训练中,根据冰壶的项目特点和个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可设计出不同风格与种类的结合专项技术训练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例如,在掌握了一般性表象训练的基础上,借助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投壶技术、战术和观看比赛实况录像等方法,再结合专项技术(如投壶等)中每个动作环节练习时的自身肌肉和关节活动的体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表象训练,进一步巩固并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如可以选择坐在椅子或沙发等物上,闭眼、放松,由慢速到正常速度地想象自己完成投壶等技术动作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包括手持冰壶和冰刷,从摆动到蹬离起踏器在冰面上保持着平衡,根据滑行速度在前投线前以什么样的力量和旋转方式将壶投出,并想象投出的冰壶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达到指定位置。通过表象练习,对建立稳定的运动表象、增加自信心、发挥出技、战术最佳水平有很大的成效。再比如,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都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放松人静练习,并将放松人静技能与实际投壶技术相结合,达到放松技能与本体感受能力的有机结合,形成个人动作操作程序,将符合技术要求的心理技能融入进动作程序之中。此外,还可人为地创设一些困难条件,如变换场地、裁判误判、长途乘车后训练等,在加大心理负荷的条件下要求运动员能够尽量发挥出正常的水平,促进心理技能在使用中的稳定发挥。此外,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也可进行有奖有惩练习,对在压力大、心理负荷程度高的情境中发挥好的运动员进行奖励,对发挥失常的运动员进行惩罚,建立条件发射从而加强其在心理耐力和对比赛的适应能力。
想提高冰壶运动员的技能使其在冰壶比赛中取得进步,将目标设定作为常规训练,在队员努力集中实践和比赛中,目标设定有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制定适当的目标是积极努力的第一步,目标设置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克提出来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被应用于运动心理训练领域。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集中人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人的活动,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和指导力量。在设置目标时,应尽量设置技术完整的目标、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现实的目标、具体的目标、短期的目标,实施了目标设置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发现该运动队员间的目标明确、信心倍增,训练情绪高涨,使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不断取得进步,直至达到所期望的目標。
3 冰壶比赛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高校冰壶运动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冰壶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客观而言,教练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运动员选材到培养、输送,直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是一个复杂的长时间的过程。教练员应该不墨守陈规,善于独立思考,能根据实际情况,训练对象、训练任务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训练方案,更新训练方法手段。还应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总结创新,开拓训练工作的新路子。冰壶运动是一项以准确性为主的冰上集体竞技项目,在整个训练竞赛中,教练员和队员不但要强调队员体能、技能、战术等要素的提高,还有一个重要竞技要素,即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我们不否认,冰壶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是取胜的基础能力和要素,而团队合作能力是冰壶竞技运动取胜的法宝,在两队实力和能力相平衡时,团队合力更能体现其独有的魅力和竞争力。中国女子冰壶队挥别平昌冬奥会。以一个排名之差遗憾错失女子冰壶四强。纵观全部小组赛,中国队状态起伏不定,队员手感时好时坏,有大比分胜利也有大比分失败。在战术的选择上,也尝试了不同的布局和打法。在冰壶比赛中,个人的综合能力与团队的默契配合是获得胜利缺一不可的两个要素。谭伟东教练告诉记者,团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前运动员往往关注于自我实现,现在则需要关注团队实现。谭伟东表示,“团队合力正在逐渐形成,平昌冬奥会第5名的成绩也好于预期,有利于自信心的确立。”
冰壶竞赛的独特竞技规律,类似于国际象棋团体赛,这种竞赛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凝聚了本团队合作综合能力,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智慧和技战术水平。2017年8月,国家冰壶队在长春开始了系统的冰陆结合训练。为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挖掘队伍潜力,提高运动员思想认识,树立坚定信念,改善队员场上的沟通能力,国家冰壶队特聘请九型人格研究院院长刘上老师,为国家队运动员开展九型人格培训。刘上老师走进国家冰壶队,为队员分析人格属性,讲解性格特点和趋向。九型人格分为完美型、全爱型、成就型、艺术型、理智型、忠诚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刘老师先通过引用个案案例,形象具体地向队员阐释了九种人格特质及其生活中的突出表现,又分别对队员逐一进行了现场简易测试,经过归类和细化,最终定位了每名队员的性格属性,并针对每名队员在比赛中的位置角色进行了解析。经过学习,队员们深有感触,颇受启发。很多队员表示,九型人格课程改变了以往训练和比赛中的自我认识,对自己和队友的性格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可以拉近彼此距离,通过性格互补,使队员更好地同频沟通,相互尊重、谅解、包容,建设高效的合作型团队。受益匪浅的大家,也希望有机会能进一步地学习。作为国家冰壶队团队文化建设,运动员清楚地意识到如何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找到自我定位、提高情商、减小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如何加强团队意识、改善团队沟通配合、提高个人和团队执行力,实现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共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信队伍能通过学习调整心态,沉潜内修,全力备战。
4 结语
冰壶是一项既需要技术也需要智慧的运动。冰壶打到最高水平,从竞技能力、技战术都很接近,关键是场上心态,如何应对失误、如何应对场上瞬息万变的变化。控制住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实现自我的技术过程,是赢得比赛的关键。中国冰壶运动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理和队伍磨合的问题。心理训练方面是我们教练员大工作的重中之重,还应聘请心理专家不定期讲座,提供一些心理训练方法,大学生运动员也认识到心理对比赛发挥的重要性。队员们每天坚持冥想,放空自己,调整状态。无论胜利与失利都是一种经验,可以帮助队员学会面对,特别是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我国冰壶运动员要把握契机,要面对更多的主场压力,要尽快学会调整心理状态,把压力变为动力。在比赛中稳定情绪, 发挥技术水平,应变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况, 排除赛场的干扰与挫折, 取得最终胜利的机会 。
参考文献
[1] 王世雄.现代运动心理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表象训练[J].体育学刊,1999(4):123-126.
[2] 高冬霞,曹立.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冰雪运动, 2008,23(4):64-66,82.
[3] 李楠.对高山滑雪运动员王永涛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效果的探讨[J].冰雪运动,1992(1):92-93.
[4] 张力为.现代心理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5-30.
[5] 曲桂兰,张元元.对短跑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心理咨询的实践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8(4):22-27.
[6] 金雯,周成林,戈炳珠.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专项表象训练程序的实施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