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FIBA篮球规则修改对篮球比赛及教学训练影响研究
2018-06-11高翔
高翔
摘 要:2017年7月会议上,国际篮联中央局对带球走、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等规则做出了修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观察法,主要对新规则中带球走的有关修改和违反体育道德犯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新规则对篮球比赛、教学训练带来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篮球运动发展规律,并对篮球教学与训练做出调整,同时也为今后篮球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适应新规则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规则 国际篮联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183-02
篮球规则作为篮球运动的法规性文件,是各级裁判员临场执裁的理论依据,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应遵循的法则[1]。篮球规则明确表示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对篮球比赛、教学训练具有调节与规范作用。2017年7月会议上,国际篮联中央局对带球走、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等规则做出了修改,10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规则在内容上对带球走规则有较大修改,新规则的产生将会对现代篮球比赛、教学与训练方面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 2017版篮球规则修改特点
2017版篮球球规则主要变化特点是第25条带球走和37条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行进间,队员在完成运球后拿球,他可以通过两步停下来传球或投篮
该规定如果队员接到传球之后开始运球,在迈出第二步之前球必须离开该队员的手[2]。裁判员在判罚带球走违例的依据就是判断中枢脚是否移动,旧版本中是没有强调行进间,队员运球结束或接球时通过两步停下来传球或投篮,但新版规则特别强调在行进间,队员运球结束或接球时通过两步停下来传球或投篮,这颠覆了旧版本对急停方式中枢脚的确定。例如:旧版本中队员跨步急停接球时,先落地的脚为中枢脚,步法为:1-2,1为中枢脚 ;新版本中先落地的脚不是中枢脚,第二步落地脚确定为中枢脚,步法为:1-2,2为中枢脚。这一规定的修改,不仅对篮球技术、战术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篮球教学训练产生影响。
1.2 违反体育道德犯规判罚更加严格
(1)不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的范围内合法地试图去直接抢球[2]。例如:在攻防转换中,当故意抓住对手衣服时,或者防守队员忽视球,而是故意抓住进攻队员的身体,阻止对手快攻,都将判罚为违体犯规。
(2)在努力抢球中一名队员造成过分的、严重的身体接触[2]。例如:当防守方对投篮队员犯规后,为防止投篮队员继续完成投篮动作,而做出过分、严重的身体接触,都将判罚为违体犯规。
(3)在攻防转换中,防守队员为了阻止进攻队员的快速推进,对对方造成不必要的接触;(此规定适用于进攻队员开始投篮动作之前[2]。例如:当防守队员失去了合法的防守位置,却没有积极保护自己合法位置,只是张开胳膊去阻止进攻队员的快速攻防转换,故意让比赛停止,都将判罚为违体犯规。
(4)防守队员试图阻止一次快攻,从对方队员的身后或者侧面造成身体接触,并且在进攻队员和对方球篮之间没有防守队员;(此规定适用于进攻队员开始投篮前)[2]。例如:在进攻队员和对方球篮之间没有防守队员时,防守队员从后面或侧面造成非法的身体接触(被判犯规),不管这个非法身体接触的本身特性,都将判罚为违体犯规。
(5)在第四节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min,当掷球入界的球在界外并且仍在裁判员手中或掷球入界队员可处理时,防守队员在比赛场内对进攻队员造成身体接触[2]。例如:全场比赛最后2min,掷界外球队员发界外球时,防守队员为争取时间故意对场上进攻队员犯规,此犯规将被判罚为违体犯规。
2 新规则对篮球运动产生的影响
2.1 新规则对篮球技、战术的影响
篮球规则不断演变与完善,促进了篮球技战术的多样性,加快了双方球队的攻守转换速度,鼓励了快速进攻和压迫性防守,加强了双方的对抗性[3]。影响篮球技战术的因素有很多内外因素,其中违例规则是一个因素,新版本中带球走规定:行进间,队员在完成运球后拿球,他可以通过两步停下来传球或投篮。因此规则的变动对中枢脚的确定也发生了变化,旧版本中运球结束后,先落地的脚为中枢脚;新版本中后落地的为中枢脚。在进攻技术方面:新规则,促进篮球进攻技术的发展,球员可以根据新规定做出更多进攻技术动作,例如:旧版本中三步上篮,现在四步上篮都是合法。在防守技术方面:进攻技术发展,加大了防守者的防守难度。防守者必须要加强防守脚步的练习及中枢脚预判能力。
新規则对违体的判罚更加严格。新规则旨在消除比赛中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和不正常的篮球动作,保持比赛的观赏性和流畅性。在篮球比赛中,教练为取得胜利,依据篮球规则和实际情况,布置战术。例如:比赛最后两分钟,进行战术犯规,让对方罚球,争取进攻时间。但依据新规则上述的战术犯规属于违体犯规,将被宣判2罚一掷,因此新的篮球规则对篮球技战术产生新的挑战。
2.2 新规则对篮球教学训练的影响
篮球规则对于篮球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篮球规则的修订直接影响着篮球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4]在新的篮球规则中对带球走修改,重新定义了中枢脚的概念 。篮球教学训练依据篮球教科书籍,篮球规则对我国篮球教科书的编辑具有一定导向性,篮球规则发生变化,篮球教学训练必然会受到影响。
例如:行进间低手上篮(三步上篮),是球员最常用的一种快速投篮方法,具有伸展距离远,动作速度快,出手平稳的优点。在中国出版的各种篮球教学书籍中都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动作要领,例如:王家宏主编的《球类运动-篮球》介绍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技术中:以右手违例,右脚跨出一大步同时接住球,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右脚屈膝上抬,身体重心前移,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左手离球,右手外旋,掌心向上托球,并充分向球篮上方伸展,接着屈腕,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该技术动作流程图为:跨右脚接球——迈左脚起跳-投篮。如图1。
但根据2017新规则在带球走规则中规定:行进间,队员在完成运球后拿球,他可以通过两步停下来传球或投篮。根据规定运球后拿球,先迈出去落地的脚不是中枢脚,后迈出去落地脚为中枢脚,另外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但在传球或投篮球离手前,任意一只脚不得落回地面,根据上述规定,以右手为例,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技术动作流程图为——跨左脚接球——迈右脚——迈左脚起跳——投篮。如图2。
2.3 新规则对教练、运动员影响
篮球教学训练中,教练无疑是重要的角色。教练员对篮球规则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篮球教学水平。其中篮球规则的不断修改目的是消除比赛中不必要和不正常的身体接触,保持比赛的流畅性。篮球规则的不断修改也是对比赛行为动作的规范,同时也促进了篮球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又推动篮球规则的修改。篮球规则中规定“什么行为该做,什么行为不该做”如果教练员对篮球规则都没有深刻的见解,又如何能提高篮球教学训练水平呢?教练员对篮球规则的认知能力必然会影响教学训练理念、方法、内容,也必然会影响篮球教学训练效果。因此,教练员必须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努力提高对新篮球规则的认知能力水平。所以我建议教练员首先要明确篮球规则修改的意图,掌握籃球各项具体的规则;其次要多进行交流培训学习,教练员要深入理解篮球新规则,运动员熟知新修改的规则,根据新规则提高技战术创新能力,改变教学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训练水平;最后,要向学生普及篮球新规则,让学生明白在篮球比赛中什么动作该做,什么动作不该做。
3 结语
篮球规则是篮球比赛顺利进行的保障,篮球规则旨在消除比赛中不必要和不正常的身体接触,保持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流畅性。每一次规则的修改都是为篮球运动朝着更规范、更公平、更具有观赏性和流畅性的方向发展。篮球规则每一次修改,都会对篮球教学训练产生影响,而篮球教学训练是提高篮球竞技水平的基础,因此掌握篮球新规则对篮球比赛、教学与训练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竞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2] 李颂武.篮球规则的演变对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8):10,14.
[3] 张坤.FIBA篮球规则历史演变及对高校篮球发展态势的启示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4]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