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术科教师隐形知识与师范生学科素养形成的研究
2018-06-11关北光
摘 要:在体育课日益受到各级人民政府重视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也备受关注。当前体育教师的隐形知识与显性能力存在异化的现象比较明显。表现在仪容仪表以及语言谈吐、动作示范等方面,不能满足育人的要求。因此,改革教师培养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强化体现教师特有的隐形知识,是提高大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保证。积极开展高校校本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反思活动是提升体育术科教师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术科教师 隐形知识 师范生;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076-02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这其中主要的学习内容是技能和方法,它们主要来自于体育课堂,来自于课堂上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而教师动作的规范性及优美性又来自于大学学习期间、研究生学习中体育技术课的习得。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术科教师的姿态语言——技术示范、讲解语言等,形成了术科教师的隐形知识,这些知识对体育技术课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决定着未来教师——师范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在基础教育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的背景下,有必要追根溯源对高校术科教师的隐形知识进行研究。
1 高校体育师范生学科素养与术科教师隐形知识的关系探究
(1)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的认知性知识潜移默化影响体育师范生的行为。明显地表现在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课堂着装随意,课堂缺少必要的组织口令,对学生缺少亲和力,行为气质不高雅,治学态度不严谨。体育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体育教师的仪容服装以及教学的组织状态,蕴含着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积淀、性格特点以及其兴趣爱好倾向等个性化的缄默式知识形态。它是体育教师职业属性所特有的隐性知识。体育教师的着装形象、举手投足和谈吐神态都具有强烈的缄默状态的知识内涵。它对学生获取学科知识起到无形的诱惑、感染和促进作用[1]。
师范生的学科素养来自于高校有目的的培养以及师范生自身的修炼与养成。本科时期的学习是师范生成长必不可少的阶段,通过四年的学习,不但可以学习到系統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四年大学生活的熏陶,可以养成本学科特有的学科素养。但是,现实中师范院校术科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让人不能苟同。上技术课不教项目原理、学理以及教学方法,且有的教师上课着装随意,体育课没有良好的组织。师范生在这种氛围中很难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认识。
大学能不能招硕士研究生成为大学学科生存的标志性的、硬性的指标。而研究生到校后,虽然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却忽视了其学科素养的培养,导致这些研究生们毕业后无论到高校或是到中学任教,其专业素养多不被用人单位认同。尤其是,研究生们自身形成的缄默性知识让人不能理解。
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大多是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体育类研究生能不能顺利毕业大多不是看他运动技术水平如何?以及会不会教学,而是看他的硕士论文能不能通过。许多运动技术课的开设形同虚设,再加上现在高校研究生校外兼职成风,无暇顾及自身的运动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缄默性知识的修养就成为必然。如果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心强,这方面要求高,学生还可能会好的很多。反之就会差的很多。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毕业的研究生,再进入高校难免不形成恶性循环。进入中小学,势必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对体育产生不良的认识和态度。
(2)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的技术性知识直接影响师范生的学科素养。明显地表现在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课堂动作讲解有气无力,课堂气氛沉闷。示范位置、示范面随意性大,教学效果欠佳。体育师范生表现的尤为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追求科学化的氛围日渐浓厚,重学术轻技术、轻教学方法及其研究。由于管理层思想的变化,导致教学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原本以培养教师教育为主的专业变成了以研究教师教育为主的专业,做一些高大上的项目内容,与培养学生学做教师的思想渐行渐远。
在高校老一辈体育教师那种能说会做,知行合一的思想和行为,随着他们的退休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反,能说不能做,知行分离的做法却在日渐昌盛。而且分化为所有教师追求高大上的项目,并以此为荣,体育的教学方法及其研究不屑一顾,无人问津,普遍认为体育技术是看看就都能看懂的内容,没有什么好教的。出现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的动作示范和学生站在一个排面的现象。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身体力行的课程,既需要体育教师有目的的示范、讲解,也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示范位置、示范面等来满足学生的观察、模仿学习,同时也需要体育教师动作口令协调一致,声音宏亮、语言清晰等。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这些技术性知识需要师范生在体育术科教师的指导以及熏陶下逐渐养成。
2 提高体育师范生学科素养的策略
(1)本硕阶段增加学科案例教学课程。
学科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典型教学实况的再现展示以及教师的点评,从而实现体育师范生或体育硕士生对体育学科教学显性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隐性知识的理解或感悟。此课程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反复再现教学实录的教学情境,明示隐性知识,并通过教师对教学案例中隐性知识内容的提示与点评,使学生获取隐性知识的认知。案例分析可以起到隐性知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隐形知识的获得需要长时间的揣摩、思考、和体会。每个立志做教师的本科师范生或硕士研究生都需要通过观察临摹、体会教师职业特有的隐形知识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师素养。
师范类大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教师隐形知识的培养,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外,任课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示范效应。尤其是技术课教师应该从着装、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等方面给学生以明确的示范。各运动项目方向的导师们在给硕士生揭示项目规律及特征的基础上,应注重教师示范的效果,促进本项目的蓬勃发展。
(2)开展高校校本教研活动,提高体育术科教师的学科素养。
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3]。”高校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主体是体育教师,其任务主要是如何解决好体育学科的本体功能性问题,“即育人之身体、育人之心灵、育人之行为[4]。”
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并进而对未来的专业成长充满希望[5]。术科体育教师应立足于本职工作岗位,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育人问题,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借助现代教育理论及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3)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地審视。教学反思能更深入的理解和发现教师自身的隐形知识。
教学反思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课堂实录的方式,对自我教学录象进行反思。它是教师进行自我剖析研究最有效的方法,这种研究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教学隐性知识的缺陷,寻求改进的方向;其次,采取视频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通过与优秀教学视频的对比,产生修正自身隐形知识的欲望与行动,起到重构教师隐形知识的作用。
(4)开展教师隐形知识讨论,提高大学生对教师隐形知识的认识。
师范生在校期间应有目的开展案例分析的讨论、比较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师范生对隐性知识展开讨论、分析和提炼,促进他们对隐性知识的内在消化与吸收。促进经验的汲取,缄默化知识的形成。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应该加强对未来教师隐形知识的培养,改革教师培养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强化体现教师特有的隐形知识,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分析典型案例的教学效果,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体育课教师隐形知识的讨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隐形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大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保证。同时,积极开展高校校本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反思活动既是提升术科体育教师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也对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形成起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徐文基.化学教学隐性知识与高师生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5):138-140.
[2] 沈周延.利用案例教学促进隐性知识的流动和共享[J].科技资讯,2006(1):64-65.
[3] 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7(1):17-21.
[4] 燕凌,马克,李海燕.论体育学科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18(3):108-112.
[5] 关北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3,2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