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质管理间矛盾及其解决方法的探析
2018-06-11付颖瑶屈国锋南鸿方吴昊
付颖瑶 屈国锋 南鸿方 吴昊
摘 要:调查研究北京部分高校本科生体质健康管理和学生体育认知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论证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从北京高校中选出7所对学生体质健康有强制管理措施的本科学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并编制问卷《学校体质管理与学生体育认知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一共对1251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与体育行为选择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学生对学校的强制管理措施存在制度合理性以及考评效果质疑等多种问题,学校的体质健康管理制度尚未更好地发挥其预期效果。所存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提高学生对制度的接纳程度;结合学校与学生双方问题矛盾,寻找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体质健康 体质管理 体育认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b)-0219-05
Abstract: Object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agement approach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ome Beijing colleges and the students cognition on sports, find out what has caused it, and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Methods: Literature, experts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With reference of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s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bout Students Cognition on Sports was made. 1251 college students from 7 Beijing colleges which force students to do sporting were questioned.Results:students cognition on sports didnt fit their choices of sports; as for the coercive measures, students doubt the results of assessments and whether the system is reasonable; the coercive measures did not work well. Conclusions:the problem should be solv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perfect the system of sports management, making the measures more accepted for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students, find out a solu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iversities;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Sports cognition
大學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为改善和扭转这一现状,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教体艺【2014】5号)等文件精神,推进阳光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政府部门通过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积极干预,各大学也积极落实以上文件,北京多所高校都制定了相关制度与措施,相继推出了各校的体质健康管理办法,旨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体质健康水平,在落实文件精神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的。
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前期的访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强制性体质健康管理措施只是表面工作,不少同学都是被动锻炼,一部分学生甚至想方设法逃避锻炼等,显示出体质健康管理措施尚未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有鉴于此,本研究从学生认知问题入手,结合制度措施自身存在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和接受学校体质管理措施的原因,阐明体质健康管理与学生体育认知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找出解决所存矛盾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建议,以期对各高校的体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对改善和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前期对北京各学校相关体质管理制度的预调查,最终选取了北京市7所具有一定程度强制性体质管理措施的本科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研究对象包括各所学校不同的体质管理措施本身及其实施对象——学生。所选取的7所学校全部已经实施了管理措施,个别学校只在部分年级实施。选择对象范围涵盖了所调查学校多个专业的学生(其中不包括体育类、舞蹈类等原本能保证足够运动量的专业),数据结果具有代表性、有效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PORT Discus、Springer link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检索并阅读分析了与本科研有关的文献资料五十余篇,以此为基本依据设计了研究计划,制定了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1.2.2 问卷调查法
参考文献资料中对于相关问题设置,并对以上7所学校的体质健康管理措施内容进行调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结合导师以及学生体质管理的需要,制定了学生问卷《学校体质管理与学生体育认知调查问卷》。该问卷由10道题目组成,经重测信度检验符合信度和效度的要求后,通过网上在线发放以及纸质版发放,发放问卷总数量为1387份,回收问卷为138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251份,有效率为90.2%。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邮件咨询、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对研究开展的思路和方向、问卷的内容设置、论文撰写与修改、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等问题,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访谈,在把握各校体质健康管理现状的同时获得足够的理论和经验支撑。
1.2.4 数理分析法
通过SPSS 20.0、Excel对问卷答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显示结果。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与体育行为选择分析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或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理想状况下,个体的认知水平与行为选择应该保持一致,二者的契合程度越高,知行相合越理想。那么,在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急需提升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育认知与体育行为选择状况如何呢?为了解调查此问题,我们在问卷中设了7个有关于此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体育在生活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或重要的人数比例达到93.53%,占非常大的比例。在表2中,选择“否”的人数的比例随着重要程度的降低依次下降,选择“是”的人数比例随着重要程度的降低依次升高。这表明:学生对于体育认知程度的不同水平,会影响学生对于是否进行体育锻炼的看法和选择,体育认知水平高(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会更认为体育不浪费时间,进而选择体育锻炼的几率也会更高。反之,选择体育锻炼的几率也会更低。
从表3可以看出,有70.68%的被试学生认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内心感受是非常愉快或愉快的,这说明在大部分的学生的认知里,体育在生活中是能带给人愉快感受的。然而,从表4却发现曾因学业繁忙而放弃或减少体育锻炼的人数高达86.17%,也就是说,在有93.53%的学生认为重要且70.68%的学生承认锻炼可获得愉悦感受的情况下,却有86.17%的学生会放弃或减少体育锻炼,即学生在认知状况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着较大裂痕。而造成这一裂痕的最重要原因,问卷显示多为学业的问题。
以上分析结果凸显出在大学生体育认知和学校体质管理措施之间存在未能相互契合的矛盾之处。
(1)时间冲突:当体育锻炼与学业或其他事情冲突时,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体育锻炼而选择其他认为对自己更“有益”的事情。因此,在学业管理上如何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运动环境(时间)值得关注。
(2)观念冲突:也许大学生确实了解体育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但并不代表在大学生心中它比学习更重要。这不仅涉及健康观念问题,也可能包括了自古以来“文(知识、仕学等)尊武(身体、技能等)卑”的文化观念问题。
(3)环境影响:当学业和体育锻炼冲突时,学生会由于多年学校、社会及家庭产生的影响,习惯性地倾向于把时间用于学习而放弃体育锻炼。这种认知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选择。
前述状况凸显出了学生在对待体育运动的真实态度上存在着知而不行、知而自弃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假认知。因为,由认知定义可知,学生虽然获得了体育健康对自己生活是很重要的这个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将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然而却未能起到真正支配自己、即进行体育锻炼的作用,因而可称为假认知。那么,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使其成为知行合一的真认知呢?我们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以下——对学生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
分析表5可發现,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频率占比最高的是每周锻炼1~2次,达到41.57%,而每个学生正常情况下一学期会有1~2节体育课,侧面说明这些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时间可能仅仅是在体育课上;每次锻炼时长30min~1h的占比最高,达到43.49%。深入分析数据发现,既能做到一周锻炼5~7次,又能做到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的只有74人,该数据只占全部样本量的6%,此结果相比于中小学生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时长相差甚远。而每周锻炼次数少于1次的学生比例已经达到了15.99%。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缺乏的严峻现状,由此也较为充分地表明了在高校开展强制性体育措施的必要性。
由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喜欢的锻炼方式是自主锻炼,占72.22%。其次是户外运动和体育课,这两个方式占比基本相同,均为52%左右。进而结合表7可以发现学生在锻炼中最喜爱的参与体育的方式是跑步或走路,占59.09%,其次是球类运动,占18.35%。还有17.38%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包括舞蹈、拳击、滑冰、健身等。这些数据可为学校体育管理提供以下提示。
(1)应该适当增加学生锻炼的场地,保证操场、体育馆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外来人员占用操场。
(2)适当增加球类运动的场地,降低场地收费价格使更多的学生能进行自己喜欢的项目;
(3)增加社团组织,使学生的兴趣有更大的发展的空间,通过社团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可从中掌握更多运动技能技巧。
2.2.高校体质管理措施实施情况与学生接受情况分析
3.2 结语
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体育行为的选择不平衡,出现了“假认知”,似乎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认知与行为的选择不匹配,知行不合一。“假认知”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体育认知比较好,结果较为积极,但参与体育的意向不高,体育行为的选择结果较差。学生的体育认知与行为选择需要学校管理的介入,然而,学生的学业及生活与体育锻炼存在时间冲突、观念冲突、环境影响所导致的矛盾,学生体育认知和学校强制性体质管理措施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平均较短,与中学生的每天锻炼1h相差甚远。充分地说明了高校强制体质管理措施存在的必要性。然而,学校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学生喜爱参与体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应该对此给予场地、物质等各方面更大的支持。
学校的强制体质管理措施在学生心里的接受程度会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高低。学校和学生可想办法改进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自媒体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使学生了解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学校也应改善措施本身存在的问题,找学校措施本身和学生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矛盾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Z].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 周文源,胡凯.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对比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38-41.
[3] 蔡皓.上海市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7(9):72-74.
[4] 肖建忠,饶纪乐,庄弼,等.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与身体健康、心理品质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33-35.
[5] 付东.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76-79,103.
[6] 賴锦松,余卫平.美、日大学生体质测试管理状况及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5):81-84,93.
[7] 邓琳,李丽,彭皓,等.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11(4):3-4.
[8] 许明思.中美青少年体质评定系统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5):81-85.
[9] Guo Huang.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Zhouyi Research,2014(4);41-44.
[10] Zhang Libin.Review on Physical quality Education.国际英语教育研究.2014,(2);39-41.
[11] Guanghui Li.Influencing of studentshealth status and physic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3,(11);27-29.
[12] 马文晋.北京地区大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7):315-316.
[13] 李炜杰,周艳杰,樊宗山.大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