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8-06-11徐振华
徐振华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教育也在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显现,俱乐部制教学已成为当下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课程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灵活多样,考试评价更加全面,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特点,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157-02
近年来,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速期和转型期。人才,成为21世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下与时俱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从传统的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到现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创新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新时代健康人才的重要使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技能传授,评价标准单一,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代俱乐部制教学因其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上课时间自由,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评价方式综合全面,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养成勤于参与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力,想象力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现代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为高校开展俱乐部制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
1.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优点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即以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为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体健康为教学目标。它的优势在于:第一,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学内容固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第二,教师课堂起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便于课堂管理,使整个课堂教学井然有序,防止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风险;第三,教学评价便捷。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加最终考试成绩来评判。考核内容为平时课堂情感态度表现和最终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第四,上课时间和班级人数相对固定,便于学校统一管理。
1.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一直都是高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人才培养有了重新的定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它的局限性主要有:第一,重“三基”教学,偏重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竞技性要求过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教学内容重复,教学形式呆板,缺少灵活性、趣味性,表现为“模式化”。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第三,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的生想象力,自主力,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培养;第四,教学评价标准单一,重视定量评价,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
2 高校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特征
2.1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优点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多样,深受高校欢迎;在日常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协助管理,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教学目标上,俱乐部制教学始终以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主线,从课上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并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自觉能动性以及竞争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资源利用方面,俱乐部制教学能够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专长,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俱乐部的教学和管理中。而且俱乐部制教学还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场馆设施,使学校场地器材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2.2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因其特有的优势深受各大高校欢迎。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开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归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不足。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很多高校体育学科相较其它专业学科地位较低,固然在人才引进方面显得尤为不足;第二,管理难度大。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因其上课时间和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因其年龄和成长的教育环境差异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差,势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第三,经费投入大。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有充足且专业的师资队伍,另外还需要足够的场馆设施器材,这无形之中就会对学校在人才引进以及学校场馆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必然会加剧财政压力。
3 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发展思路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体育师资队伍。学校除了加强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对自有教师的培训,从知识技能,教学水平,俱乐部运营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同时提倡教师一专多能,加强业务学习,促进校际间交流;此外,高校体育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当下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引起一批德才兼备的兼职教师,并且采用专兼职教师相互结合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完善场馆设施器材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首先高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及时补充体育器材,对现有的场馆设施器材进行维护,合理开发自有资源。一方面,学校要对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管理,并为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施做好场馆设施管理办法,确保校内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有序化,规范化。例如,可以将校内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地共用,场地标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这样便于排球俱乐部教学和羽毛球俱乐部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校际间以及学校和社区场馆设施资源的共享,使体育资源的利用更加有效便捷。
3.3 完善体育俱乐部管理和运营机制
管理和运营机制是高校体育俱乐部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用规章制度约束俱乐部的每个成员,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成立管理团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定期举办俱乐部会议,讨论每个阶段的教学和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自觉性和民主性;其次,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要有完善的运营机制。第一,俱乐部可以采用会员缴纳会费制,会员定期缴纳会费,作为俱乐部教学和举办活动的资金来源之一;第二,俱乐部可以和商家合作,通过举办赛事活动并获得资金赞助;第三,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承接校外的比赛或演出活动来获得收入。这不但为学校在社会上提高了知名度,而且对俱乐部的长远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尝试,它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了教学双方的优势,使学生的知识、体能、技能有了显著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力,创造力,想象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有很多的局限性,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但是在正确的认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定能在各大高校中广泛推广,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兆锋,李乃琼.应用型大学转型实践研究——以大学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3):60-64.
[2] 佟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一体化实践研究[J].体育风尚,2017(9):82-83.
[3] 欧阳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76-378.
[4] 張建宇.学分制下高校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1):121-124.